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明清历史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末我朱氏四擧人之辨并略谈明清科擧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科举制度 明清历史 清末立宪 区域文化

    中武擧。朱犀员公,光緖十九年(民前十九年、西元一八九三)癸巳科鄕试中武擧,光緖廿四年(民前十四年,西元一八九八)复参加戊戌科会试中武进士,并钦点营守备用。虎员、犀员二公,因属武备,早年迁徙京师,离鄕年久,后人对「虎」、「犀」二「员」混淆不清,故随笔记之。明清科擧制简述:我国自古重选贤擧能,今日考试制度,可溯源唐宋,迄今亦约两千余年矣,经宋至明规划益备,用考试制度作为国家用人标准,明清「开科取士」。「定科取格」,分文武两科,故称「科擧」也。兹略述之:甲、考试

  • 文章淸代廣東海防中路前哨——東涌寨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沈思 出版时间:1983-03-31
    关键字: 东涌堡 历史沿革 明清 军防要塞

    前言位于香港西部水域大屿山岛北岸中央,东涌鄕岭皮村的东涌古堡,传说是在宋代大屿山寨城的基址上,堞石为墙所修筑[1]。香港博物舘展出的东涌古堡照片资料所显示,该堡乃建于公元一八一七年(嘉庆廿二年)。此亦为该堡与建年份的一般说法。在香港政府拨款修葺东涌堡后,东涌堡一方面成为了大屿山岛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的大众所参观。另一方面,东涌堡以香港境内现今所仅存的清代堡垒式寨城,备受研究香港历史者所重视。多年来,有关该堡历史的文章推陈出新[2],使大家充实了对

  • 文章明清时期《襄阳府志》述要山南锁钥 楚北屏藩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9期  作者:溫顯貴  出版时间:2011-04-10
    关键字: 襄阳市 历史变迁 明清方志概述

    作者温顯貴,博士,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典籍專家,有著作多種。

  • 文章明清粤东海防东路之大鹏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9-06-30
    关键字: 明清时期 大鹏所 粤东海防东路 发展历史

    一、前言大鹏半岛,位今香港新界东部大鹏湾畔,为明淸两朝粤东海防东路重鎭大鹏城之所在地[1],属广东省宝安县地。二、明代之大鹏守御千戸所明洪武元年(西元一三六八年),以沿海寇患频繁,遂命朱亮祖鎭广东,置衞所,衞成沿海要冲[2]。洪武十七年(西元一三八四年),广东都指挥同知花茂上言,添设沿海衞所,筑墩台,屯种荒地,以防海寇。朝廷许之。洪武二十七年(西元一三九四年),奏设大鹏守御千户所,隶东莞县南海衞[3]。所城位今大鹏半岛颈部,后枕大鹏岭,东边近海,邻近乌涌

  • 文章土司制度管窺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6期  作者:潘大成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土司制度 历史演进 明清制度概况 政治制度研究

    土司制度与古代的封建制度,及儒家王道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兹就其演进历史,略为槪述。一、封建制度的遗緖我国之封建制度,名义上虽在东周末季即已崩溃,但考其实际,其遗緖并未绝灭。封建制度,因其仍存留在历代帝王脑海中而得以延续,是此后封建制度得以保存的原因。不过此制度与前者已有所不同。不同之点在于:后世之封建,只封爵而不封疆;只袭禄而不袭土;同时此一制度惟实行于边区少数民族地区。历代帝王对来归之酋长,为了笼络安抚,求其不侵不叛,故特赐之以封爵,授之以官位,并准其世

  • 文章熊十力对中国历史文化之衡论(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2期  作者:李霜青  出版时间:1977-01-10
    关键字: 熊十力 中国历史文化之论衡 宋元明清学术思想之发展

    ㈥元代明代元代以边塞部族入主中国,其兴也速,其败也速。熊十力先生对于元代评述说:「元之覆中元,则当是蒙古族之威势,已横行世界,欧洲所过,如狂风扫落叶,至今留黄祸之纪念。而其侵宋,苦战累年,至殒一大汗于蜀土。当日宋人之抵抗可谓不弱。文天祥、史可法、郑所南,皆富于民族思想。少帝覆于海上不及百年,而鄂之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首举义旗。明太祖之继起,遂光复华夏」。(中国历史讲话)「明太祖之外祖父,即与宋少帝同舟溺者,身死未几,而其女已为开国之皇太后,光复之速如此,太祖

  • 文章明淸史權威孟森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8期  出版时间:1975-03-15
    关键字: 明清史权威 孟森 北京大学历史系敎授 《心史丛刋》 江南世家

    特撰之「董小宛考」,对于当时以及近五十年异说纷纭之红楼梦索隐具有澄淸作用。自后「孔世贞事考」、「横波夫人」陆续刋出,将世新艶称之淸初掌故传说重加考订。民国二十年,受聘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敎授,课余著述,七年之间,成书数百万言,中以「明元淸京通纪」为最钜,全稿凡二百五十余万言,迄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已陆续印十六册,计九十九万言。其它著作尙有「八旗制度考实」、「淸初三大疑案考实」、「淸史讲义」、「香妃考实」、「海宁陈家」、「淸史传目通检」、「淸国史舘列传统编」等

  • 文章甘肃书法历史沿革考析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4、85期  作者:王建民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甘肃书法艺术 历史沿革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明清书法 近现代成就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其历史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之发展,源渊流长,博大精深。甘肃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众多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书法艺术在甘肃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起著举足轻重的作用。秦汉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从汉字形体发展看,秦朝是大篆向小篆和隶体转变的时期。汉代用小篆,但占统治地位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