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无锡习俗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鄕舊俗「六月六狗洗浴」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5期  作者:天行  出版时间:1973-07-20
    关键字: 六月六狗洗浴 无锡习俗 乡村养狗

    過去故鄕,尤其在鄕村,養狗的人家很多,除非赤貧,家中一定要養一隻狗,可是絕對不像現今住在都市裡有許多人家養狗那麼特別考究,要給牠吃牛乳,牛肉,麵包等等,還要用香皂藥水天天同牠洗澡,所養的狗,都是洋種,有什麼貴賓狗,獵腸狗,迷你狗等種種名稱,不要牠看守門戶,給一班養尊處優,吃得肥頭胖耳,一天到晚無所事事的老爺太太們抱在懷中,時刻和牠親嘴接吻,狗也竟然享盡人間淸福與艶福,看看實在惡形相,也可說是怪現像。過去故鄕人家養的狗,除了城裡少數人家養洋狗,餵狗的食物較...

  • 文章故乡习俗——「过七月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5期  作者:秋心  出版时间:1987-09-20
    关键字: 无锡习俗 过七月半 中元节 水灯 茄饼

    大陆陷匪以前,故鄕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不论城鄕,每一街坊、村庄,都要推请一、二位热心人士,出来挨户醵资,延僧在当地庙宇、祠堂或私宅内礼忏,晚上施放焰口与放水灯,超度孤魂野鬼。自农历七月初一日起,至三十日止,在此月内,不论大家小户,本愼终追远的传统美德,都要择日祭祖,名为「过七月半」,祭祖还要用切细的茄子和切细的肉加上佐料拌和为饀,做成糯米粉饼,名为「茄饼」供祖,同时还要邀请亲戚朋友来家宴飮午餐。故鄕在七月里,亲戚朋友多的人,几乎天天出去宴飮

  • 文章《民初景色》草台班京戲後台上的窺探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94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4-04-20
    关键字: 无锡习俗 草台班京戏 地心吸力原则 纸衣仙童 看戏经历

    前文说过,民国初年无锡俗习,世家或富家子女,常为父母上寿、或阴寿,或还愿;雇请草台班京戏,在市区大广场演出三或七晚,其戏台系临时搭造,高六七尺,深宽廿余尺,开演后因抽去扶梯,观众不准上台,班中人上下,都是伸出双手,跳攀戏台,翻身而上,笔者年幼七八岁时,看贵妃醉酒,十三妹,大劈棺等旦角戏,十分动人,笔者所称动人,换言之是「爱慕」,以七八岁男孩子决不会有邪念,对美貌演出者,只想多看看,现在想来,或是异性动慕灵感,十分自然,也就是人类生命延续之本源,笔者将童年

  • 文章故鄕舊俗(十六)——婚嫁的繁縟與浪費兼談我國古時婚制及有關其他種種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6期  作者:曲公羽  出版时间:1992-10-20
    关键字: 故乡旧俗 婚嫁 习俗 古时婚制 无锡

    會親會親在結婚後第二或第三天,要由伴公喜娘陪着新女壻到女家去請的。女家到男家去會親的人,大都是新娘的兄弟、叔伯、堂兄弟、舅表、姨表、姑表兄弟等人,會親的酒筵要特別好,而且每桌都要開口席,去會親的人,不論年齡大小,一律坐在中間上席,兩旁由男方的親戚作陪,長輩陪長輩,平輩陪平輩,小輩陪小輩。女方去男方會親,先要見禮,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壓歲錢」,尤其對小舅子要特別優待,小輩除壓歲錢外,還要手巾包一個,中間都是糖菓之類。會親酒吃完以後,去會親的人例須到新房去參觀...

  • 文章中秋佳節憶鄕情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5期  作者:張嫻  出版时间:1997-09-20
    关键字: 中秋 思乡 无锡 习俗 糖芋头

    中秋节似乎是引发「思念」的佳节,忆起家居无锡北门城外的黄泥桥,秋节前后有卖「桂花糖芋头」,誉满全城,以及应景的零食,有趣的习俗,不禁神游于民国三十八年前享受那舒泰幸福的景象。这一天,早餐有买现成的糖芋头,也有家中煮的连皮毛芋头,吃法是剥皮沾糖,也可以沾葱花酱油,中餐吃面,饭后女佣就要忙炒瓜子,发芽豆,白果,栗子,煮孙巷上买来的大四角菱,剥桂花新鲜栗子…等等。年轻的我们,只会凑热闹,等候熟了品尝,零嘴一大堆,香香甜甜,样样是美味。晚餐很郑重,是团圆饭,兄弟

  • 文章撣簷塵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9期  作者:僕射山農  出版时间:1978-01-20
    关键字: 掸檐尘 传统习俗 卫生 无锡 台湾

    掸簷尘是故鄕传统的习俗,等于一年一度的大扫除,在阴历十二月二十举行的。不论大小各户,穷鄕僻壤,家家都掸,用稻草扎成帚子,绑在竹竿上,全家动员,把家中从大门到后门、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都掸扫得乾乾净净,然后准备过年。鄕村种田人家,平时虽然也天天扫地抹桌櫈,但是上面的梁和椽子(鄕村多数是中国老式房屋没有天花板平顶),不会上去把它掸扫的,因为高高在上,掸扫起来,很是麻烦。每年只有在阴历十二月二十那天,才把它统统掸扫一次。但是在当年有丧事,家中供有灵座的人家,不

  • 文章故鄕习俗——「题主」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39期  作者:无可  出版时间:1989-09-20
    关键字: 无锡 家乡习俗 题主 丧事 点主仪式

    右执事把它交与跪在案前的孝子,捧去供在另一张灵台上,司仪喊:举哀,全家及亲戚妇女都要哀哭一番,焚帛,烧化一些纸钱,于是全家人及亲戚朋友都在灵台前行礼致敬。点主完毕,即行宴请点主官,厅堂上换上红色台围椅披,开口席,前面点着香炉腊铨,点主官坐在中间,两面各坐二人,上上筵席,并有堂会唱戏,交游广濶的人家,陪客往往有十桌二十桌,浪费殊甚。民国三十六年春,我在故鄕无锡任第四区区长,区内陆区鎭曾任国父近衞军团长的吴中和(浩)先生之丧,吴府请我去点主,我说不够资格

  • 文章「茄餅」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38期  作者:邗溝老農  出版时间:1989-08-20
    关键字: 无锡 中元节 茄饼 家乡习俗

    故鄕习俗,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家家都要祭祖,除酒菜之外,还必须要有以茄子切细同碎肉拌和为饀的糯米粉饼,名为「茄饼」,不知有无考据?(邗沟老农)

  • 文章《古吳春秋》——吳地的“斷髮文身』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6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10-20
    关键字: 古吴春秋 无锡 习俗 吴文化 断发纹身

    远古时,无锡等地的荆蛮民均有「断发文身」的习俗,「断发文身」是荆蛮民的主要标记之一;也是吴文化的重要纽带和标志之一。吴地的「断发文身」在太伯建吴前早有之,「江苏史话」说:「史载「裸国在南方」,今之无锡一带,被发文身,裸以为饰,夏禹曾「解衣而入,衣带而出」。太伯奔荆蛮时,也尊重当地古习,入土随俗文身断发。可想,「断发文身」的习俗在太伯建吴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可能存在着。「断发文身」是如何式样的?历代史书、典籍均有记载,说法大同小异,拿断发来说约有五种,即

  • 文章臘八粥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9期  作者:白雲  出版时间:1978-01-20
    关键字: 腊八粥 佐料 腊八节习俗 无锡 台湾

    過去故鄕在陰曆十二月初八,不論城鄕,家家戶戶都吃臘八粥,一般人的說法,吃臘八粥是消罪過的,因爲每個人難免不狼籍飯米,暴殄天物,都是罪過,吃了臘八粥就可消去這種罪過。臘八粥的做法,考究與否,大有不同,普通或較爲貧苦人家煮的臘八粥,只是和菜粥差不多;考究人家煮的臘八粥,就不一樣了,他們化錢很多,臘八粥裏至少要放進八至十六樣佐料同煮,這中間,有蓮子、大栗、火腿、紅棗等各種價値昂貴的東西。據說,在前淸時代,宮廷裏對吃臘八粥,很爲鄭重其事,皇帝特派王公大臣在宮中的...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