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城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方城——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方城 长城发祥地 史料研究 考古研究

    作者:贺金峰通联:河南省方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南省方城县裕州北路四九一号

  • 文章聽水·撫山·品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1期  作者:董振群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方城 伏牛山 七十二潭 石川地貌

    八百里伏牛山蜿蜒经过河南西南部的方城县时,退去它雄浑伟岸的身姿,将一座座虽不高大但堪称秀美的山体,留给了最北端的四个乡鎭。窄窄长长的七十二潭就静静地安卧在其中。对于自然风景名胜相当匮乏的方城县而言,当地人给予了七十二潭最高的礼遇。不仅以较高的规格建设开发了它,还下大工夫把它打造成了南阳盆地黄金旅游链条中璀璨夺目的重要一环,引来八方游客争相前来一睹它的容颜。自县城出发沿省道鲁姚公路一直向北进入重重叠叠的伏牛山,三十公里的路程过后七十二潭就呈现在眼前。步入

  • 文章河南方城名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劉玉山 馮金聲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方城 长城 黄石山 道敎圣地 风景名胜

    方城县独树鎭北九公里许,山峦起伏,其中巍峨陡峻,独出众峰之上,海拔七一六·八米的黄石山,不惟地势险要,而且风景秀丽,闻名遐迩。黄石山,又名方城山、小武当山。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道敎升仙处所。就其数易山名来看,内中是有其神奇的历史原因的。方城山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由修筑烽火台,列城开始,进而逐步,把这些建筑物串连起来,构成一个完备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长城。我国最早修筑这样长城的,却是诸侯国家之一的楚国。楚国所筑长城名「方城」,方城

  • 文章葛仙公岩石·方城石·黄石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郭如月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葛仙公岩石 《砚史》 方城 历史人物 黄石砚

    葛仙公岩石打开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景印文洲阁四库全书》第八四三册子部九,可以从宋人米芾撰写的《砚史》里看到位列全国二十六种砚石第二的《唐州方城县葛仙公岩石》这样一个标题。唐州,汉棘阳县地,在河南省西南部,唐初置唐州。太宗贞观九年(公元六三五年),方城县于鲁州废后初属唐州,到北宋神宗元丰元年(一〇七八年)的四百多年间,方城一直为唐州属地。葛仙公,即三国道士葛玄。葛玄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然后授弟子郑隐。葛玄

  • 文章方城小石猴送给你「好时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武建華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石猴艺术 方城石猴

    三国刘备火烧傅望坡遗址地——河南省南边盆地东北缘的方城县有个独树镇砚山铺村,这个村的男女老少,人人不但会雕刻「黄石砚」,而且还会雕刻石猴,成为远近闻名的「石猴」雕刻专业村。这个镇北有座山,出产一种质地绵软、洁白细腻的滑石,这种滑石易于雕刻,砚山铺人就地取材,借雕刻黄石砚的技巧,雕刻出形象各种的小石猴,小石狮之类的「石玩」。这一手工艺术历史悠久,是伴随着黄石砚雕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兴于汉代,盛于唐宋。砚山铺人以此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和传宗艺术,代代相传

  • 文章古裕州佛道教文化四特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姬明富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方城 塑像文化 诗词文化 墙壁文化 练真宫楹联文化

    一、灿烂多姿的方城塑像文化:当你走进遍布古称裕州的方城县,每一处寺院庙观,即会惊喜的发现:各个宫观内的尊尊神像塑得形象逼真、色调鲜明、唯妙唯肖、栩栩如生,被称之为别具一格、独特厚重的一道靓丽风景,颇受善男信女、各路香客的虔诚尊崇,并搏得文化界、艺术界、宗教界、考古界、科技界等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许。那么,追根求源,这里有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分。方城泥塑雕像,出自该县越河镇姬庄村李氏祖传艺人之手。李氏祖上明末清初开始塑像,当时建庙宇非常兴盛,塑像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