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城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聽水·撫山·品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1期  作者:董振群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方城 伏牛山 七十二潭 石川地貌

    八百里伏牛山蜿蜒经过河南西南部的方城县时,退去它雄浑伟岸的身姿,将一座座虽不高大但堪称秀美的山体,留给了最北端的四个乡鎭。窄窄长长的七十二潭就静静地安卧在其中。对于自然风景名胜相当匮乏的方城县而言,当地人给予了七十二潭最高的礼遇。不仅以较高的规格建设开发了它,还下大工夫把它打造成了南阳盆地黄金旅游链条中璀璨夺目的重要一环,引来八方游客争相前来一睹它的容颜。自县城出发沿省道鲁姚公路一直向北进入重重叠叠的伏牛山,三十公里的路程过后七十二潭就呈现在眼前。步入

  • 文章河南方城名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劉玉山 馮金聲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方城 长城 黄石山 道敎圣地 风景名胜

    方城县独树鎭北九公里许,山峦起伏,其中巍峨陡峻,独出众峰之上,海拔七一六·八米的黄石山,不惟地势险要,而且风景秀丽,闻名遐迩。黄石山,又名方城山、小武当山。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道敎升仙处所。就其数易山名来看,内中是有其神奇的历史原因的。方城山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由修筑烽火台,列城开始,进而逐步,把这些建筑物串连起来,构成一个完备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长城。我国最早修筑这样长城的,却是诸侯国家之一的楚国。楚国所筑长城名「方城」,方城

  • 文章葛仙公岩石·方城石·黄石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郭如月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葛仙公岩石 《砚史》 方城 历史人物 黄石砚

    葛仙公岩石打开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景印文洲阁四库全书》第八四三册子部九,可以从宋人米芾撰写的《砚史》里看到位列全国二十六种砚石第二的《唐州方城县葛仙公岩石》这样一个标题。唐州,汉棘阳县地,在河南省西南部,唐初置唐州。太宗贞观九年(公元六三五年),方城县于鲁州废后初属唐州,到北宋神宗元丰元年(一〇七八年)的四百多年间,方城一直为唐州属地。葛仙公,即三国道士葛玄。葛玄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然后授弟子郑隐。葛玄

  • 文章耀古爍今黃石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2期  作者:王小玲、武建華  出版时间:2012-04-01
    关键字: 黄石砚 方城 黄石山 砚山铺 文房四宝

    砚为研磨的文具,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特有的色调和造型,加之浑然天工的巧琢,以其庄重与风雅,成为文房「四宝」之首。在河南省南阳盆地东北缘的方城县就盛产一种闻名遐迩、位居中国五大名砚之首的优质砚台——中国黄石砚。黄石砚因产于方城县独树鎭黄石山而得名,黄石山为伏牛山脉延伸的低山余脉,因山中有汉代张良拜师及祭奉其师黄石公的遗址,而始称黄石山。以山命砚,既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方城黄石砚历史悠久,它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名于

  • 文章河南省方城县老姐妹拥有「虎头生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3期  作者:武建華 出版时间:2015-07-01
    关键字: 方城 虎头靴 虎头鞋 女红文化 手工艺品

    在新春的阳光下,河南省方城县潘河桥头还有着丝丝的凉意,两位年近八旬的老奶奶就来到这里,在一针一线地绣制著孩子们爱穿的「虎头靴」、「虎头鞋」,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春日的阳光下。她们的好手艺,会不时地招引著到城里赶集和游玩的顾客们。像这样拥有一手好手艺,能做出「虎头靴」、「虎头鞋」,在街头上市销售的老奶奶、老大妈不下五〇〇人,她们这种幸福的「虎头生活」既丰富了农村妇女的万年生活,又传承了中国民间女红文化。「虎头靴」是中国民间女红文化——「虎鞋」,造型谱系中的一种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