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新学制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蘇省立第六中學畢業生(續)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33-34  出版时间:1973-11-15
    关键字: 江苏省立第六中学 毕业生名单 省立镇江中学 学制 同学情深

    城人,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出身,民国十四年毕业,历任小学敎员,校长。张同,字异之,住城内沈家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出身,民国十四年毕业,历任敎员,校长,后经商。省立第六中学系于民国元年三月,由鎭江府中学堂改名,原任监督杨邦彦先生,因充任丹徒县民政长(后改称知事,北伐后改名县长。)事务丛忙,无暇兼理校务,遂改由柳翼谋先生贻征接充,后历邑人贺同庆,宜兴周征萼,太仓蒋乃曾,盐城刘×,至吕凤子先生继任,已六易其人矣。民国十二三年间,各地已在推行新学制,(民初学制,小学

  • 文章王達與懷安敎育的興革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5期  作者:张國柱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王达 教育思想 传统教育 新学制体系 教育经费 师资培养

    留学生,聘请洋敎习,期使经世致用的敎育功能,具备时代意义。光緖三十一年,朝廷通令全国废除科举制度,建立学制。王达出宰怀安,适逢其会,使他的才能学识与敎育思想,得到了发挥的机遇,他时方三十余岁,年华正盛,裁断敏捷,能言能行。奉令之后,邻近州县难免暂持观望,县内士绅亦多徨惑暗予掣肘,彼则积极规划,雷厉风行,不遗余力。着手之始,邀集地方士绅一再开会,对传统敎育之不适时宜,与建立新学制之重大意义,详加阐释;并分批召集各鄕村社首,剀切晓谕,以期唤醒舆情,减除阻碍,而

  • 文章先賢陳芸史創辦莒村養正學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陈芸史 莒村 养正学校 学制革新 学校规模

    章道德,书画琴艺,备受尊崇。清光緖三十二年(公元一九〇六年),丙午之春,陈芸史己届桑楡之年,尙不忘教育培才之心,在维变法、废科举兴学堂之风影响下,毅然与本村海内外绅耆陈禹三陈邵丞等发起创办养正学校,初设南北两校,由陈邵丞及其子陈少芸分长校政。后来,两校合并后由陈少芸任校长。陈少芸原名秉纶,字成治(公元一八七〇—一九三一),在任校长期间,积极推行新学制,聘良师,严管教,励精图治,锐意革,培育人才,而己则仅领取少许津贴,义务任教达二〇余年,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 文章福建省立第七中學校歌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6期  作者:陳圖勳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福建省立七中 新旧校歌 校歌解读 校歌书写 学制改革

    读长汀会讯第五期:「福建省立长汀中学史略」一文,获悉母校创校翔尽历程,曷胜欣忭!惟缺校歌,爰就所知,补述如次:甲、民国十四年以前校歌一、龙山南麓鄞江滨、桧柏参天毓秀灵;本校经营六十载(注),造成东亚大国民。三、民国六年改省立,十三中学玆第七:「是汀州最高学府」,「乃提升文化中心」。乙、学制改革后校歌一、九龙偃卧临汀,汀水委蛇南行;参天双柏,毓秀钟灵,振我志气,求我文明,永保我校安宁。二、九龙夭矫凌空,汀水独南不东,奇水汇丁,名山作鎭,「乐育多土」,丕振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