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王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閑話毛氏家族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49期  作者:毛育剛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毛家 源流 周文王

    据家谱记载,毛氏家族为周文王第十个儿子叔郑公的后裔。文王建立周王朝后,分封叔郑公在一处称为毛的地区,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境内,因此就以地为姓,在中国有了姓毛的一族人氏。后来迭经改朝换代,子孙繁衍迁徙,毛姓的人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姓毛的杰出人才。但各地毛姓家族的源流衍派如何,没有人深入研究,其间亲疏关系就很难理得清楚了。但远祖来自周朝称为毛的地区,应该是可以相信的。我毛氏始祖叔郑公曾扶佐周朝天子,位列三公,史称毛伯或毛公。不过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

  • 文章文王的故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74-04-15
    关键字: 周文王 史料记载 西周历史

    一、文王以前的周中国文化初期的交织融合,在商部族以后,又来了一个主要份子,就是西方的周。周部族渗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收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我们不能忘掉这个重心的确定人,尤其不能忘掉那几个聪明睿智的领导份子,就是后人盛称继承尧、舜、禹、汤之道的周文王、武王和周公。周朝的祖先,据说是尧、舜时候敎民稼穑的后稷。后稷名弃是帝喾的儿子,母亲是帝喾元妃姜原。后稷幼喜栽种,长好农耕,能因地制宜

  • 文章陝西精神之我聞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9期  作者:嚴協和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 陕西精神 文王之仁 泰伯之孝

    一、文王之仁:余读史书获悉:虞、芮两国之君,相与争田?日久不能解决!乃相谓曰:西伯(指文王)仁人也。盍(盍当何不讲)往质(评判)焉!乃相与朝周。(就是拜见周朝的文王)入其境,(即陕西地界)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者不提携。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鄕,两国之君,乃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让其田为间田。天下闻而归之者,四十余国。孔子赞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矣。二、泰伯之孝:余读论语第八篇

  • 文章名作选读周文王的故事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周文王 历史故事 史料考古

    一 第一次伐纣武王继父位,仍用太公望为师,他弟弟周公旦为辅。还有同姓的召公、毕公等能干的人才。纣虽能把东夷平定,却无法对付西方的强周。武王想乘势一下把纣打倒。文王死后不久,丧事还没办完,武王第一次东征,祭告文王,用车子拉着文王的本主,自称太子发;表示奉文王之命,不敢自专。走到半路,遇着伯夷、叔齐,这两个人,是孤竹国君的儿子,因互让君位,不约而同的逃出本国。听说文王好贤,一同西来,正赶上武王东伐。伯夷、叔齐碰着武王的马说:「这不对,父死还未正式埋葬,就出

  • 文章文王访贤(传统曲子汇编)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2、83期  作者:姜德華  出版时间:1991-06-01
    关键字: 戏曲 周文王 历史典故

    人物 周文王(文)姜子牙(姜)樵夫(樵)散宜生(散)(硬越调)姜:时来运转,打坐在渭水河边,稳坐渔台执钓竿,远山近水只等闲。(背宫)文:灵台御梦心惊慌,众卿与孤把梦圆,孤梦着飞熊进宫扑面前。口似血盆样,眼似铃一般,惊的孤冷汗淋淋湿衣衫。(五更)西伯侯便开言,众卿听心间,或凶或吉仔细参,怕的是大祸来临王有难。散:散宜生忙立站,主公心放宽,夜梦飞熊定得大贤,吾的主定把贤臣见。文:西伯侯闻言惊慌,散宜生细听心上:与孤家忙备车辇,今日里整顿车马去访贤。(银纽丝

  • 文章中國道統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3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炎帝颂 黄帝颂 大禹颂 文王 武王颂

    孟子有言:「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各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是孟子隐然以继承孔子自任。降至朱熹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揭橥道统二字,亦有舍我其谁之概。然自孔孟后二千四百余年间,其中英主贤臣,大儒明哲,节烈义行,代不乏人,何莫非守道不渝,择善固执,浩然正气,长留天地。顾有德在位而能发皇宏大者,则惟有 国父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昭示三民主义之精义,与乎先总统

  • 文章關於中國易經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48期  作者:嶺南山夫 出版时间:2012-12-01
    关键字: 《易经》 伏羲 轩辕 文王 周易 孔子

    中国易经、经五大圣人之佳作,而后完成全易焉。诗云:伏羲异象识天机,轩辕观气明真义,文王察形知吉凶,周孔一窍通万理。易经·三易详伏羲 连山伏羲之世,有龙马负图出于河;背上负有五十五阴阳点,谓之河图。伏羲始观河图,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物于人,始画八卦以定乾坤;乃先天八卦之始也。以乾坤二卦为子午定其南北,以坎离二卦为卯酉定其东西;伏羲观其天象而明天道矣。轩辕 归藏轩辕氏观法其义,以察阴阳二气之流转而定甲子,天干地支六十岁次;寒来暑往,一年分四季

  • 文章舊時舟山的床神信仰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2期  作者:金濤 出版时间:2002-06-20
    关键字: 舟山 床神 宋朝 “祭床” 周文王

    如鱼、肉等去祀祭他们。关于床神的来历,因床公、床婆既无画像和塑像,又无神庙,供祭时仅在床头摆上一只挿著焚香的粗海碗,算是床神的神位了。床公、床婆到底何许人也?海岛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一说是周文王夫妇。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生有九十九个儿子,后于燕山收养了雷震子,凑成了百子之数。由于周文王人活百岁,生有百子,是「多子多孙」的楷模,自然被渔民尊为床神。其原因,一是旧时渔民风险很大,伤亡过重,比内地农民更需多子多福来支撑家庭。另因「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姜太公又是

  • 文章息縣與息夫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張韜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息县 息夫人 文王 人物传记 节烈事迹

    引起人们的怜悯与同情,是同一道理。第二、她虽被楚王所掳幷封为夫人,却没有虚荣娇矜之念,终日戚苦,长时不语,虽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孩子,最后仍又为息侯而死节!贞烈懿行,自也是赢得国人崇敬的另一因素。根据古史资料所载:蔡哀侯献舞(蔡国先世为周武王弟叔度之封地,即今上蔡县,故城在县城西南。传至平侯,地为楚夺,平王更封平矦于新蔡,传至昭矦,又因避楚迁吴之川来是为下蔡(今安徽凤台县)后卒为楚灭。与息候同娶陈女为夫人,(按陈国为妫性,息夫人亦称息妫)蔡哀侯娶在先,息侯娶在后

  • 文章渭水訪賢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2期  作者:賈湖亭 明·陸西星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姜子牙 史料记载 周文王 渭水

    别却朝歌隐此间,喜观绿水绕靑山;黄庭两卷消长昼,金鲤三条了笑颜。柳内莺声来沥沥,岸旁溜响听潺潺;满天华露开祥瑞,赢得文王传驾扳。话说武吉来到磻溪[1],见子牙[2]独坐垂杨之下,将渔竿飘浮绿波之上,自己高歌取乐。武吉走至子牙身后,款声叫曰:『姜老爷!』子牙囘首,见是武吉。乃曰:『你可是那一日在此的樵夫?』武吉答曰:『小人正是!』子牙道:『你那一日可曾打死人?』武吉慌忙跪下泣曰:『小人乃山中蠢子,执斧愚夫,肉眼凡胎,不识老爷乃高明隐逸之士。前日冒犯尊颜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