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献读后感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海外讀者尋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王爾敏 出版时间:1984-03-30
    关键字: 寻友启事 联络乡亲 文献读后感

    士贤鄕长年丈道鉴:自香港拜晤,转眼已有二载,时想道履安吉为祷为颂。承丈赐赠「中原文献」诵读鄕史倍为亲切,皆吾文爱护敎导,使人每能缅怀故旧。德被后学,功在鄕邦。钦仰莫名。兹陈小事,以凟淸神叩宏敎,尙乞赐予指示。晚乃周口鎭人氏(周家口)有许多鄕亲,闻其名,而不知如何连络,吾丈于同鄕活动,致力有年,相识必多,至少亦必于同鄕名录查得其人。晚之幼年友侣,有郭书章其人,及陈天喆其人,闻皆在台,河南周家口人,或县籍商水,或县籍淮阳·(周口鎭属商水、淮阳、西华三县之地

  • 文章十二年来阅读陕西文献感想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崔永德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读者来鸿 读后感 陕西文献读者

    陕西文献的诞生及发展,不仅给广大同鄕带来了无限温暖和精神食粮,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无穷希望与鼓励,更促使广大同鄕联合起来,手牵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来爱鄕更爱国。对我个人来说,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它使我在茫然无知中觉醒,在短短的十年中,使我从无知变有知,使我由读者升格为作者。我曾是一个略识文字的老粗,当过兵,打过仗,卖过苦力,也蹬过三轮车。在我未阅读陕西文献之前,根本没有阅读书报的习惯与兴趣,偶而看看,从不用心。数十年下来,大老粗依然如故,因无兴趣指引

  • 文章读中原文献「人文槪况」有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蔡拱星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读后感 《中原文献》 人文概况

    同鄕诸先进贤达,于此时此地发起创刋中原文献,诚如王抚洲先生在发刋词中所说:「现在的靑年,对于家鄕的山川风物,从未目睹………中年人也因积时日久,渐渐遗忘。」对中原文献重要的阐释,眞是一针见血。末了并有:「对本刋编辑、发行方面,如有批评,亦所感荷。」之句,足见对此刋物的求眞及主持人的谦诚可贵之处。本人忝属河南人氏,觉得此一盛举,实在値得热烈喝采和竭诚拥护与支持。惟对「人文槪况」读后,如:「黄河沿岸居民,房屋大都简陋,」却持异见,因为农业社会的我国,那一

  • 文章讀著賦感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陳長順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读后感 李发强 彭登墀 《湖北文献》

    一、拜读李发强学长刊载湖北文献一三二期 「蓦然回首来时路」,叙述来台五十周年志感文后抒怀㈠五十周年庆重聚,互诉衷曲话从头;人间是非谁识得,且教历史说原由。㈡久别重聚乐未央,畅叙间阔话沧桑;是非成败请记取,还诸历史且举觞。㈢报国从军五十年,往事如烟何所谈;借问权谋今安在,可怜可怜实可怜。二、拜读彭登墀乡长手著「云烟往事」续集后抒感㈠云烟往事堪追忆,字字珠玑我入迷;读读读读读后感,聊效先贤将诗题。㈡白云苍狗变幻多,人生际遇奈他何!云烟往事寻旧迹,大笔如椽启

  • 文章精读邓著及《江西文献》有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2期  作者:陳崇杰 出版时间:2013-08-15
    关键字: 邓晴文 《江西文献》 读后感

    于心,虽不才,「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不甘沉沦,为利国利民,也须尽微微之力。最初,我只想请求《江西文献》赐书一册,用以了解台湾民风民情,「我原想得一缕春风,想不到却得到一个春天」。邓老先生赐我亲笔信,又赐《江西文献》数本刊物,我欣喜之极,每期之每篇华章,我都如吮蜜糖,细读再三不忍释手。因为实在精深、精采、博学。我当学习用之。白驹过隙,背井离乡的去台人,早已白发苍苍。中华百年腥风血雨后,雄狮猛醒于多难兴邦,如今,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骄傲地走在振兴之路,我辈欣然

  • 文章讀「紀錄彙編」誌感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20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记录汇编》 文献史料 读后感

    家居图览藏书,发现明朝纪录汇篇一书,系民国五十四年由政大学长周国栋出资重印的,在书前页,我还剪贴了陶公希圣在中央日报发表的推荐序文一篇;另有一篇也刊于中央日报,题目是「史料的客观评价—重印纪录汇篇读后感」—作者是我省鄕长白宝瑾。睹其文章,思念其人,白鄕长北大毕业,专攻史学,抗战初期在后方创办「西北论衡」杂志,抗战后期在冯钦载主察任内,曾在胜利前后出任民政厅长及财政厅长,卅五年笔者自重庆返平,多承其特别照顾协助担任辅导流区难民同鄕之生活,直到傅宜生收复察省

  • 文章「海州文献」六一号读后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馬秉球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海州文献 读后感 民族情感

    燃箕煮豆不同心,久別重逢兩淚淋。昔日相煎遺餘恨,今朝煙息倍相親。新猷堪酌天祥瑞,舊事已休人太平。五十四枝花競放,久分必合大家庭。註:五十四枝花——指中國有五十四個民族。

  • 文章读山东文献后之滴滴点点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馬量為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读者来鸿 《山东文献》 读后感 艺文选粹

    文献六卷三期一百二十六页,曹景云鄕长所说,煮饺子一事,所谓沸三点三,原是煮饺子之祖传秘方。三年前,经友人指点,煮饺子时点凉水,饺子捞在盘子里,会駄在一起,必须一面吃,一面端起盘子摇,才不会駄,但若是开水煮到饺子熟透,不点凉水,捞出锅的饺子,就不会駄在一起,也不用再摇盘子,是我不敢藏私,经我屡试不爽后,特公诸文献读者喜食饺子之同好,请你也不妨试试看,是不是眞的不駄。㈡文献八卷三期六十八页,王嘉瑜鄕长所谈,鲁省户政之推行,及大陆人口现状分析一文,所言将来

  • 文章读山东文献的感想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張子雨 出版时间:1982-06-20
    关键字: 《山东文献》读后感 读者来信 往事回忆

    山东,是我们的故鄕,是多么美丽的地方,多么令我们去怀念。文献,是我们的鄕士文学,许许多多的鄕土事需要去体会与回忆。游子们心中不忘的,是他故鄕的情和故鄕的景,总有一种冀望在心底无端的萌生,在春绿秋黄的岁月流转中,这冀望,在感觉上是一年比一年燃烧得炽烈,然后,又是一年比一年的感到冀望难伸,离家四十余年了,故鄕的景色在时光侵蚀下已变得模糊,要有刻骨的铭心思鄕之情,有时变得淡淡了,有时会把思鄕之情痛哭流涕,据心理学家说,这是必然现象。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之次月

  • 文章读「河北平津文献第五期」后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6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80-02-15
    关键字: 《河北平津文献》 读后感 故乡风貌 《菜根谭》

    日前承国大代表刘本厚先生赐赠「河北平津文献」(第五期)一册,读后倍感兴奋。笔者虽系山东省人,但因与河北人士有「冀(直)、鲁、豫」大同鄕关系,尤以个人家鄕(山东恩县)与河北省仅有一条运河之隔,相距不过数十里,见河北文献编印精美,内容充实,故亦感有荣焉!尤以对主编黄公伟先生,素知其学识渊博,固未能亲列门墙,得聆敎诲,但时承謦欬,获益良多,诚以黄先生为我国有名哲学家,精硏道敎黄老之学,除主编本刋外,尙编长寿月刋、中国道敎文化,非仅证明其精力过人,而且能造福后学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