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澜阁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文澜阁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1期  作者:魏惠和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避暑胜地 怀念恩师

    文澜阁位于兴国城南五里冈潋水之滨,危楼高矗,雄据一方,为吾邑之水口,非仅风水佳胜,而且环境幽静,风景绮丽,亦为一读书与避暑胜地。故每临高阁,览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姹红耀江之壮观;睹夕阳西下,渔舟唱晚,彩霞满天之奇景,诚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矣。尤其入夏以后,或高卧层楼,读书下棋,或戯水江边,捕鱼捉虾,其乐更是无穷,今犹怀念不已。文澜阁前身为文澜书院,作育英才,济济之士,颇负盛名。民初易名为后,内设县立高级小学,其敎育设备与师资,亦属一流。吾邑

  • 文章我看「四庫全書中的無錫縣志」(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3期  作者:楊保和  出版时间:1987-07-20
    关键字: 《四库全书》 无锡县志

    淸光緖间,吾邑某先辈在浙江做知县,道经杭州,登文澜阁,参观四库全书,见有无锡县志四卷,不著撰人名字,手抄一部带囘,因提要内疑此卷本为明代人所撰,发生疑问,请敎他的前辈朱达夫先生(名鉴章,同治十三年甲戌进士浙江兰溪知县),朱先生答复他说:「志内郡县表不载改州为县,而书名称县,或系刊刻时后人所题,至卷数不符之故,志内事物分上下则增一,辞章分上中下则增二,子卷中分小类二十一则增二十一,统计适得二十八之数,意者其先为小类之别,后乃总大纲为四卷,是提要之失于检点也

  • 文章杭州文澜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4卷 第1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四库全书 藏书七 文化保存

    作,早毁于兵燹。鎭江金山寺建。亦于民国三十七年毁之丙丁。杭州是人荟萃之地,也是东南重鎭。再有驰名中外,誉之于人间天堂的西湖。所以在西湖孤山建文澜阁。数百年来,固然战乱频仍,兵祸纷至沓来,迭经浩刼。所幸鄕贤典藏有方,未受战患波及。书有蠹鱼之害,辄行补钞。抗战胜利,浙江省政府呈准,将全书迳移省立图书馆保管。因以无虞书籍之散失。职是之故,江浙三文澜阁能以硕果仅存,是浙人保养良好所致,功不可没。四库全书是国粹,是先贤心血之结晶,是历代学术思想万宝精华之

  • 文章杭州文澜阁和四库全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1卷 第12期  作者:凌毅 出版时间:1989-12-10
    关键字: 杭州 四库全书 稽古右 天一阁

    杭州文澜阁位于孤山之阳,左白堤,右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原建筑外有垂花门,门内为大厅,院内有一淸池,池中一峯独耸,名仙人峯,亦名灵芝峯;东为「御碑」亭,西为游廊,庭院正中巍然耸立一幢藏书楼,这就是原藏『四库全书』的「南三」之一——文澜阁。『四库全书』纂修的起因,是淸高宗乾隆皇帝弘历在继位的第六年(公元一七四一年)为效法历代帝王,以「稽古右」为名,下令广搜遗书以充实「天府」宝藏而编纂的。这是继明『永乐大典』之后,我国一部巨大的丛书写本。内容包括

  • 文章文澜阁《四库全书》补钞本的价值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2期  作者:趙冰心 裘樟松 出版时间:2000-02-10
    关键字: 《四库全书》 补钞本 历史价值 版本

    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太平天国起义军第二次攻克杭州,文澜阁在战乱中倾圮书散—丁申、丁丙兄弟冒险拾残,始出阁书于灰烬之劫,又嘉兴徐葵之在沪搜集,而丁、徐等人捡拾和搜集加起来不过仅存八千三百八十九册而已,与完帙相比,尙不到四分之一。为恢复文澜阁《四库全书》原貌,曾先后发起三次大规模的补钞工作。到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基本补齐。黄爱平在她的《四库全书纂修硏究》中说:「文澜阁《四库全书》作为江浙三全书中唯一幸存的一部书籍,其原钞本固足珍贵,补钞本也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