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字古书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文藝與文化復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7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道德仁义 民生保障 文明与文化 文字古书 铭记历史 文艺工作者之责

    不察,惟洋是崇,或竟欲使之「罗马化」或「简体化」,而不思随时代之进化,予以充实,不知在敎法方面予以改善。至于简体字,不妨纳入草书之中,则省时、省事之目的已达,固不必毁坏正体字以求便民。以吾国幅员之广,人口之众,苟无先民远大眼光,使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则统一之局,如何能保?破坏文字之统一企图者,可以休矣!四、文以载道,文以明理,非以播恶事物之进化,往往由简而繁,再由繁而简。我国文字已经过上述两阶段,故古文不易为现代一般靑年所了解,古书必须经过重行一番

  • 文章(陆、序启:)中国文字学浅说序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劉惟甫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文字学 中华文化 古书 文学常识 善本

    大凡事物之进展,由简而繁,由繁而杂,由杂而精,由精而变,而又复归于正。吾国文字亦循此轨迹,依此原则,正变递嬗。故能成为世界上最进步,最优异之文字。惟其创见迄今,年代悠久,始以为小学而替代语言,后演变成为渊深之训诂学,绵衍广博,非潜心专攻之硕学通儒,难以升堂入室,祇有望洋兴叹,而高不可攀。以致人多有读书不识字基本之遗憾。而一般读书属文之士,惟有摹仿剿袭,人云亦云,不知文学之形、音、义由来之本源,比所谓:习焉不察也。余侄婿谢子淸。嗜读古书,深知文字学为读书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