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楚蜀咽喉——宜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5期  作者:征鴻  出版时间:1975-04-10
    关键字: 饮食文化 宜昌市

    宜昌爲湖北省西部的一大商埠,位於長江上游北岸,爲川鄂交通要地,古稱楚蜀咽喉,荆襄門戶。商業繁盛,大小輪船均以此爲終站。上行只有四川民生公司的輪船可以往來川鄂間,因爲船小吸水淺的原故。長江由此向西從平善壩起至四川的奉節(卽虁州),沿線峽灘錯雜,到處都是驚濤急湍,爲入川最險的水道,所謂三峽就在這一段航道上。三峽爲西陵、巫峽、瞿塘。此外尙有牛肝馬肺等小峽,大輪不易通行,只有賴小輪來往撥運,宜昌遂成了撥運要站了。縣城東南有荆門、虎牙二山,隔江對峙,爲春秋戰國時楚...

  • 文章聖賢書院巡禮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吳祥明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圣贤书院 白水文化 两岸互助 文化捐助 大理石刻

    一座以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四大古代圣贤命名,并由旅台乡亲颜嘉德君出资兴建的又一新的传统文化景观,于今春已在家乡枣阳吴店鎭黄庙村颜家岗全面胜利落成,从而为家乡白水文化再添一新的文化胜景。颜嘉德君,爱家爱乡,尤爱家乡白水文化,更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台海两岸开放探亲以来,他或单行,或随团,或携眷属,或助人办事,或出席会议,不断奔忙于两岸之间。他除观光、访问、探亲、采风、交流而外,更多的则是关心、帮助和推动家乡文化事业的进步与繁荣。当年,他

  • 文章陽新簡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2期  作者:柯鵬  出版时间:1974-07-10
    关键字: 阳新县 饮食文化 娱乐设施

    陽新縣命名始於東晉,至宋仍稱爲陽新縣,明稱興國州,淸季因之,其名稱叠經變更,迄民國再復陽新舊名,本縣位於鄂南,處吳頭楚尾之交,記得從前我縣有兩句俚語,「走盡天下路,還是興國州。」說明了吾縣的文物,不但引人入勝,而且世代簪纓,人文蔚起,更値得眷戀的地方不少,玆將所知略述如次:一、縣治風光城中八景:⒈「滄浪烟雨」記李翔題七律云:「峯潤烟波翠靄濃,危亭飛聳到晴空,鴛來菡萏紅香裡,人在琉璃翠影中,洗出嵐光全是雨,捲囘秋暑却因風,使君夜宴冰壺裏,更有銀河一脈通。」...

  • 文章武昌無影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3期  作者:劉謙定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名胜古迹 无影塔 文化研究

    三十二金相。此塔的须弥座亦明亦暗合于塔身的七层,共同展现了佛经描述的西方极乐世界;八角八面八层,象征著八方上下都是光明净土。至此,无影塔自身的文化特点,就这样被牵出来为八面八层说作了注脚。

  • 文章仙人臺傳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5期  作者:童德彥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仙人台 茶文化 蕲春县

    谷雨時節,我們從李時珍故鄕蘄州乘車出發,向北行駛,經縣城漕河,至大桴,過小河,進峽谷,盤山而上,行程百餘里,即抵達著名的臺茶產區一蘄春縣國營仙人臺茶場。一到此,只見兩邊重疊的山峰似海浪矗天,滿山蒼翠的竹木挺拔爭榮;坡坡坎坎上的杜鵑、桃、李爭芳吐豔。一幢幢灰色和紅色的宿舍與機房,點綴在山溪兩邊。層層疊疊的茶園,似天梯般直達雲纏霧繞的仙人台畔,採茶姑娘如蜂似蝶地唱著茶歌,採摘新芽。這時,微風吹來,鼻聞陣陣馨香,耳聽制茶機聲隆隆,眞使人性爽神怡阿!仙人台一名旋...

  • 文章漫談漢陽歸元寺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4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1-10
    关键字: 归元寺 汉阳 历史文化

    的宏场上,归元禅寺是「东震法幢」;在文化交流上,也是丝绸之路的新的开拓,给旅游胜地频添新的光彩。七、云集斋归元禅寺,近年来又经过几次大修,殿阁亭宇全部焕然一新。并于院内南沿新建了一幢民族形式的厅楼,这就是新近为国内外游客所称道的「云集斋」。厅楼为旅游事业服务,内分两部分:一是云集斋素餐馆。这里是久已远近闻名的归元寺的素菜,现在是更好地发挥了它的特色,扩大了色、香、味倶全的菜谱,并增设了承包大小筵席的接待厅。东坡饼、什景素包等,则是早着声誉的名点。名点佳肴,为

  • 文章黃鶴樓瑣譚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4期  作者:木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1-10
    关键字: 黄鹤楼 诗词 历史文化

    黃鶴樓是湖北省著名建築物,其命名有多種傳說,其一是縣城西南角有黃鵠磯,因磯而名樓(見《元和志》)。其二是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鶴過黃鵠磯(見《南齊書》及《齊諧志》)。其三在黃鵠山(又名黃鶴山、黃谷山、俗名蛇山)有費文偉洞,相傳費氏在此乘黃鶴仙去(見《名勝志》)。又據《寰宇記》載:「昔費文偉登仙,每乘黃鶴於此樓憩駕,故名。」上述傳說以第一種爲可信,其餘因涉及神仙,縹緲無據。《荆州記》載:「江夏邵西大江有黃鶴磯,後人建樓,旣俯磯上,故不更別名耳。」至於黃鶴磯,則因...

  • 文章石魂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9期  作者:裴高才 陳塬樂  出版时间:2006-04-10
    关键字: 石文化 石景 奇石

    石不在大,以奇取胜。擅长做「石文化」的黄陂人,在武汉的北大门姚集鎭的牛脊岭南麓做起了「石文章」——古门风景区,受石头的「吸引力」,游客纷至沓来。古门风景区以木兰石景著称,我们得地独厚的当地文人,捷足先登,选择在开园前夕,专门去石头堆里读点文化,别有一番情趣。初夏的一天,雨后的牛脊岭举臂欢呼,群山竞秀,万壑朝宗。似乎是在欢迎我们前来采风。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我们展现了千奇百怪的巨石。古门山石景林林总总,或连绵成纵,或孤峰挺立。远眺层层叠叠

  • 文章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篮(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9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1998-10-10
    关键字: 荆楚文化 沮漳江汉 历史沿革

    左传·哀公六年》楚昭王说:「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楚昭王有病祷之,卜者言:「河为崇」;当祭之而解。昭王认为河在北方非楚望祭之地,指出江汉沮漳才是楚国望祭的水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明白无误地吿诉我们:「荆山沮漳是楚国的发祥地,江汉是楚国后来强大发展的基础,它们都是楚文化的中心。特别是荆山之阳,沮漳河的两岸,是自有楚至项襄王东迁于陈以前七百年间楚文化诞生

  • 文章荊楚硏究雜記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28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楚文化产生区域 沮漳江汉 历史沿革

    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篮《左传.哀公六年》楚昭王说:「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楚昭王有病祷之,卜者言:「河为崇」;当祭之而解。昭王认为河在北方非楚望祭之地,指出江汉沮漳才是楚国望祭的水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明白无误地吿诉我们:「荆山沮漳是楚国的发祥地,江汉是楚国后来强大发展的基础,它们都是楚文化的中心。特别是荆山之阳,沮漳河的两岸,是自有楚至项襄王东迁于陈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