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面貌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風土文物)寧鄕炭河里西周城址入選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6期  作者:潙源 出版时间:2007-02-15
    关键字: 炭河里古城 西周遗址 发掘情况 学术价值 文化面貌

    的次级聚落,因而可以将这两个遗址所代表的考古遗存命名为「炭河里文化」。从文化面貌来看,炭河里文化为西周时期独立于西周王朝之外的地方方国青铜文化,该文化虽然以地方因素居主导地位,但与商也有一定渊源。炭河里文化的确立,塡补了湖南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弋的缺环,对湖南地方史、地方青铜文明和早期国家社会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转载自东方新报二〇〇五年四月十八日)

  • 文章独具魅力的海曙文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2期  作者:崔德海 出版时间:2003-02-10
    关键字: 海曙 博纳兼容 历史沿革 经济发展 文化面貌

    海曙区是宁波的城中之城,这里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在其一一八〇年的历史嬗变发展中,海曙文化形成自身鲜明特色,凸显出博纳兼容,勤学进取、创新求精等独具魅力的特征。博纳兼容海曙区现有的面积仅二八·五平方公里,但这里却荟萃百家文化为一身,博纳兼容,独领风骚。在我们对布满海曙的文化遗产考察中就能清楚看到:海曙区既有传承中国古代儒学文化的关帝庙,又有传承佛学文化的延庆寺;既有传承欧美文化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华美医院,又有传承阿拉伯文化的清眞寺

  • 文章改版一新的常熟名人館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56期  作者:常波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常熟 名人馆 新面貌 杰出代表 文化建设

    位于方塔苑后院、碑刻博物馆区间的「常熟名人馆」,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改进,已在二〇〇三年五月一日恢复开放,供广大市民和游人参观。常熟名人馆筹建于一九九二年春,一九九三年夏天落成开放,是显示名城常熟「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特质的一个重要窗口。九年来,该馆接待了来常熟考察的国家领导人、各级领导,本市市民和海内外参观者达二十多万人次。随着对常熟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形势的发展,馆内原有陈列内容和相应设施需要调整、充实、修正、更新。二〇〇二年年初,市政府决定并部署由市碑刻

  • 文章乘風破浪六十載同心協力創未來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2期  作者:俞雷 出版时间:2007-09-10
    关键字: 经贸合作 文化交流 港口建设 城乡面貌 北仑区

    〇多人,台湾与北仑两地间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能达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与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在其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北仑位于宁波市东部,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濒临东海,三面环海,北临杭州湾,南临象山港。区域陆域面积五八五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二五八平方公里,是宁波市辖区内海域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一个区。区域户籍人口三二五七万,常住人口五四·五万人。区内有被誉为中国港口「皇冠之冕」的北仑港,还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等

  • 文章(人文風情)遠去的溈江遠去的小鎮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9期  作者:高新民 出版时间:2010-01-20
    关键字: 沩江 自然风景 生活面貌 乡土文化

    ,他们是山区的农民,途经这里,到洞庭湖区田多的地方去扳禾赚取工钱,小镇又迎来了新的生意。沩江和小镇,相伴相依,凝积著宁乡的乡土文化,牵扯著游子们的心絃。清亮的沩江河,沩江岸边古朴的小镇,是离家游子心中的绿地,是离家游子心中的天堂。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清亮的沩江河和岸边古朴的小镇,已经渐行渐逺离我们而去了。

  • 文章莫負東錢湖勝甲天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34期  作者:應鳳鳴 出版时间:2005-05-10
    关键字: 东钱湖 自然面貌 艺文活动 宣传 文化区

    但在建设时,不能有损自然面貌、不能减少水域面积、不能无计画的增加太过时代化的建物,而需增加原居民文化特色,放养走兽、水禽,尽量发挥大自然之美。根据管委会规画,今后三年争取投入人民币八十亿,改善基础建设、景区景点和生态环境,使游艇收入保持年平均三〇%成长,到二〇〇七年达到二百万人次到访和六亿收入。那时,三十公里环湖公路建成,河道也宽到四公里、两侧有二十米宽绿带、十九座拱桥及景观大道;还有观光巴士。而在宁波网站看到,管委会另有更远程计画,若干年后,要使东钱湖成为

  • 文章大埔今昔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大埔县 今昔面貌 名胜古迹 历史文化 陶瓷文化

    形胜要冲扼三江五岭之东,粤东边陲,古邑万川,今名大埔。山川形胜,物华天宝。境内江河纵横,溪流交错,有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汇流而成韩江流入南海,她是客、潮两地人民的母亲河;地扼闽、粤、赣三省水、陆、铁路交通之咽喉;周围群山峻岭,峰峦重迭,素有「山中山」之称;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美誉。大埔,就是镶嵌在这青山绿水、铺玉滴翠中的一颗正开发中的明珠。由于大埔人的努力与奉献,国际小行星中心以新发现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 文章重訪前童情未了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5期  作者:李立中 出版时间:2000-06-10
    关键字: 前童镇 前童面貌 文化沉淀 名胜古迹 更衣亭 伯吹将军故居 寻觅母校旧址 童氏大宗祠

    怀着半个世纪的不了情结,近月重访了为之魂系梦牵的沧海遗珠世外桃源,江南文化古鎭,抗战时就读的鄞县临时联合中学所在地前童。前童鎭地处宁波市南端宁海县西南,在公元一二三三年(南宋绍定六年)童潢率族人由黄岩丹崖上岙迁到此地塔山脚下的惠明寺前,故称前童村,经七六〇余年的繁衍,成为拥有二千多户,二万六千余人的前童鎭,其中百分之九十为童姓。随着时代的进步,宁波城鄕到处都建起了钢筋水泥的新居,铺上了柏油马路,但是古朴的村庄,小桥流水人家也随之消失殆尽,而作为硕果仅存

  • 文章浙江名鎭鹽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5期  作者:文士 出版时间:1991-05-10
    关键字: 盐官镇 行政沿革 经济面貌 交通水利 名胜古迹 文化教育 名人名著

    枢纽。过塘行特多,有搬运工人近千人。仅设于春熙街周围的炭行就有六家。其中陆干大、鸿隆两行规模最大,拥有货栈五〇〇余间,年营业额在二〇〇万元以上。一九三七年钱江大桥建成通车后,海运中转事业为铁路运输所取代,舟载过江货物日趋减少。在日寇侵占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一九四一年十月间由「一笑楼」茶店引起的一场大火,使大街和后街的四〇〇余间房屋被毁成了一片废墟!加之战后县治他迁,人口外流,盐官渐趋衰落。十多年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观潮旅游事业的发展,盐官鎭面貌发生了深刻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