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运动共返回6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西早年推行文化运动之囘忆(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期  作者:熊式輝 出版时间:1968-02-02
    关键字: 江西三民主义文化运动 《三民主义文化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学术化 思想研究

    并且社会上的若干文物制度,有许多是不成文法的,所以祇要我们硏究出来的东西是合乎三民主义而又切实能行者,我们可用不成文法,不用改变制度之名,运用其他方法,先来补偏救弊。只要我们运动有力量,造成一种风气,自然而然地畅行无阻,甚至可以风行到全国。例如江西农业院、卫生处、妇女指导处等等,都是政治上制度之首创,已经中央之允准,已见他省在推行。这就叫三民主义的制度化。目标说过了,在今日文化座谈会,我只就文化方面,更贡献点具体的意见。依据上面所讲的动机与目标,斟酌此时此地

  • 文章武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鎭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4期  作者:曾銀慧  出版时间:2015-01-10
    关键字: 新文化运动 武汉 现代报刊 进步团体

    本文榮獲第七屆《湖北文獻》研究生論文獎學金,作者:曾銀慧,女,為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〇一〇級博士生,指導教授:田子渝。

  • 文章民國初期的孔教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姚志峰 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8-03-20
    关键字: 孔子 孔教 伦理道德 新文化运动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将会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也有一些学者以为亚洲四小龙腾飞是儒家文化催生的结果,当然也有不少人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道德滑坡喟叹不止,极力要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去挽回世道人心,矫正社会风气。我们不想也无力评判这些想法的是与非,因为世事的变迁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这裏译出的《孔教现状》一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民国初期人们对儒学的认识及儒学变化发展的轨迹,也点评式地表明了作者对儒学将来的发展趋势及应持的态度,很有借鉴意义。

  • 文章胡適與吳敬恆(稚暉)(二)

    来源期刊:《武進鄕訊》 第478期  作者:周質平  出版时间:2009-10-05
    关键字: 胡适 吴敬恒 留学 新文化运动 提倡科学

    的。诚如前段所言,胡适主张的留学是训练专门的学者,振兴国内的教育文化事业,这和当时留法勤工俭学提倡者的用心,是不一致的。胡适一九二一年七月十五日的日记中有如下一段:留法俭学一个运动眞是无意识的盲动,我起初即不赞成,只因为提倡的人如蔡(元培)先生,如吴稚晖先生,都是绝好的人,或不致太坏,故我不曾明白的反对此事。去年留法俭学的黑幕已揭穿了,我才动手收集材料,想引起大家注意此事的非计。胡适本想写文章揭露留法勤工俭学的问题,后经蔡元培的「关照」,此事才搁置下来

  • 文章白屋嘉言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8期  作者:任中敏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吴白屋 青年 民族意识 新文化运动

    得吴先生言以言,钩距开阖,空扰半生,吴先生之言转足以溺之;若使从吴先生之行以行,兎起鹘落,虎跃龙骧,则必有以拯其阘茸畏缩、虚空漫漶者矣。吾愿靑年由嘉言求吴先生之行以行,必勿由嘉言得吴先生之言而言。用嘉言,若仅如理学末流之用语录,则辑嘉言者不独为先生罪人,亦靑年罪人,是又散播文灾。扇扬文祸而已!于此更有一点,有关靑年终身之信念,必不惮辞费,为吾靑年陈之者,则吴先生所有至忠实至强烈之民族意识也。先生于所谓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之最高潮时,曾以一弱冠之靑年,独排

  • 文章懷鄉記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8期  作者:唐君毅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家乡 古迹 宜宾 新文化运动 金沙江

    记得祖母在时,他从故鄕到成都,总是带一本家谱。每见我无聊,便说你何不看看家谱。我觉非常好笑。家谱有什么好看呢?而且我在十三四岁时,便看了新文化运动时反对跪拜的文章。故以后回鄕,在上坟祭祀时亦不跪拜,若以此为奇耻大辱。到我父亲逝世,才知祭祀跪拜,乃情不容已。后来回鄕,便总要去上坟,晨昏亦亲在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及祖宗神位前敬香。我同时了解了人类之无尽的仁厚恻怛之情,皆可由此愼终追远之一念而出。我十二岁半以前都在成都。十一岁时入高小,是成都省立第一师范附小。我记得

  • 文章(永垂典範的嶺南先賢先烈)爲國捐軀的朱執信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7期  出版时间:1981-10-07
    关键字: 岭南 先贤先烈 朱执信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活在别人耳朶里的白话,变成活在人人眼睛的白话文;——以语文的「活」与「自然」,作为文章的考量依据,认为带有地方色彩的土语最好,不妨以土语作文;——口讲的白话,与手写的白话文,其间一定有着一些距离;——用一些语义简单而又确定的文言于白话中,以弥补口语的不足,并构成较完全的国语;现代人不必再作古文,但绝不是不要治古文。这一系列的主张,是朱先生个人的看法,也是中山先生所领导的革命党当时对新文学运动所持的态度。当民国八年「五四运动」后,朱先生更大力推动新文化运动

  • 文章淺談詩的特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5期  作者:劉志儼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新文化运动 旧诗 新诗 韵律规则 句法

    诗是情感的结晶,也是一种艺术品。诗以强烈的情感,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为基础。所以诗往往只可意会和神悟,未可以理智作为剖释,正如艺术品境界高雅者,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故常人皆谓诗者志之所之也。诗运用独立性、统一性和繁衍性之文学优点,谱出和谐的节奏,写出动人的诗篇。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或用比喻,或用影射,莫不具有感染性的作用。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而言,诗有所谓旧诗与新诗之别。旧诗以句为构成单位,新诗以行为构成单位。所谓「句」,只不过是讽诵诗的停顿处,不必

  • 文章蔣哲卿的幽默趣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58期  作者:錢汝侃  出版时间:1974-08-20
    关键字: 蒋哲卿 幽默趣事 复兴文化运动 台湾社会形态

    編者按:蔣哲卿爲無錫西門外河埒口人。蔣氏在河埒口爲大族,哲卿具才幹,在族中有地位,在邑中有潛力;民初曾任國會議員,創辦錫報,在民國元年元旦開始出版,後又獨資經營無錫耀明電燈公司。舊制無錫縣十七市鄕時期,他一直在家鄕(開原鄕,後與富安鄕合倂爲無錫第四區,後又改爲藕蕩區)當鄕董,辦事有決斷,評章曲直,邑人士對他都能翕服。個性高強,絕不向任何人低頭;外貌雖似冷酷,實際很平易近人。抗戰勝利後,任無錫臨時縣參議會議長。**渡江後,未能出走,他留在匪區,一定凶多吉少。...

  • 文章建设中国新文化刍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新文化建设 五四新文化运动

    本文为吕佛庭敎授于民国三十八年中央日报纪念「五四」的文章,当时政府迁台,风雨飘摇,而吕敎授能从容献言为百年大计,提出检讨文化,足証高瞻远瞩有胆有识,今日读之,有些问题固然植根结果,有些确仍混淆未定,有识之士,应速急起,建立百年文化大计!—编者

共66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