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传承人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寧波市江北區榮獲中國「慈孝文化之鄉」稱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4期  作者:羅勝雄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宁波市 江北区 慈孝文化之乡 文化传承 文化遗产保护

    引导学生形成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心他、礼貌待、自尊自爱、富有责任感的良好道德品质,体味慈孝文化传承的意义。最后是做好慈孝文化传承人的保护。组织员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摸底调查,摸清传承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同时,根据传承的具体情况和能力,进行评级,颁发荣誉证书,以确保传承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参与到慈孝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中。

  • 文章建德之文風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6期  作者:陳白秋 出版时间:2004-06-10
    关键字: 建德 文化传承 文化名人

    称「严陵」之故。民国以来,改为建德县,中共政权接替后,为建设新都市,于一九六〇年,建德县城从梅城迁至西鄕白沙,并改制为市辖市。建德文荟萃,文风之盛,其来有自。唐之诗刘禹锡,曾一度隐居建德东郊碧溪坞;杜牧曾到过建德,有《睦州诗》;孟浩然数至建德,有《宿建德江诗》;李白也曾至建德,有《出建德城诗》、《入新安诗》等。宋时范仲淹为严州太守,撰有《严先生祠堂记》一文,末有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古今传诵;之后有陆游任严州知府,于严州编印

  • 文章慧民詩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張慧民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文化传承 盂兰盆节 人物回忆

    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世称扬,独步全球万代昌;古圣先贤遗智慧,令后学挹芬芳。郑音朱紫欺朝稷,大雅温淳化俗方;万勿自轻神岳秀,唯期我辈振纲常。盂兰盆盂兰敎孝世相沿,九品莲华独占先;为救母悬囚十地,设斋共诵梁皇篇。萱草忘忧五月萱花似彩霞,迎风绿萼满新芽;生儿育女持家务,已逝靑春不怨嗟。自古慈颜垂懿范,于今淑训显光华;孤灯伴我吟新赋,献与堂前福寿嘉。

  • 文章大传——应有的期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朱文英  出版时间:1982-12-01
    关键字: 小品文 人生感悟 人物感怀 文化传承

    期待在心理上,本来是指「行为所可能产生之结果」而言,这该是比较狭义的定义。而广义的解释,该指每个对自己应有的希望,即是个应努力的方向。在今日繁华、进步的类社会中,类思想、观念要能获得一致,畅通即需靠传播来作媒介,而如何利用传播媒介,做最适当而有效的传播,是今日从事大众传播者所必需担负的责任,尤其大众传播事业乃是一种文学的、科学的与技术的汇合体,它的进步与否,也直接牵动一国的文明,且能使得社会更创新,无形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们心理上的接近

  • 文章傳承文化·開啟未來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6期  作者:劉龍舒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文化传承 私人书信 连横 中华文化 人物事略

    南昌 刘龙舒偶阅新志,得读到二十年代一个台湾学的书缄。两岸隔绝久,有空谷足音之感。展读一过,古道照。这大道正是浸透了中华传统文化文精神,是应加以珍惜和宝贵的。原文如后:溥泉先生:申江一晤,怅惆而归,隔海久缺笺候。今者南北统一,偃武修文,党国前途,发扬蹈厉,属在下风,能不欣慰。儿子震东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科,现在台湾从事报务。弟以宗邦建设,新政施行,命赴首都。奔投门下,如蒙大义,矜此孑遗,俾得凭依,以供令使,帱载之德,感且不朽。且弟仅此子,雅不欲其

  • 文章地灵杰看南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2期  作者:丁淯清 出版时间:2003-04-01
    关键字: 南阳 院士 文化遗址 出土文物 历史名人 文化传承

    一)二〇〇二年「五·一」过后,余偕曙光到郑州看望老学长杨君廷寊。见面寒暄之后,他就把由周光召先生题写《中州院士风采》一书赠我阅存。这本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印发,由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南阳南召许成祥先生主编,以报告文学和物通讯文体,真实地再现了五十二位在豫工作及豫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成长经历及贡献成就,是一部描绘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的壮丽画卷。在本书的四一二页,刊载了赵大磊先生撰写的《中州院士才全体概析》一文。赵文说

  • 文章走向新世紀的客家文化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客家文化 客家人迁移 文化传承融合 文化特征 发展变化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古老的客家传统社会将逐渐远去,客家文化也将经历新的传承与变化。客家文化既继承了中原的汉文化,又融合和吸收了土著百越族的文化,因此使客家文化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如「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移民垦殖文化、强烈的宗族观念、崇文重教的传统、客家方言与客家山歌等。客家传统的文化,在客家聚居区,是通过生产、生活及各项社会活动,从小就灌输到每个客家并逐代不断传续下去。或者说,客家文化的特征,是通过传统客家社会的熏陶,在自然状态下形成与传承

  • 文章間齋記趣(續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明硯香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四书五经 文化传承 私塾生活 人物回忆

    、「生财有道」等等,原来皆源自「学、庸、论、孟」这几本老掉牙的书籍里面,由此可知,最新的东西,反而是最老的,传统永远不会过时,现在把这些成语汇集记录下来,想来也是漫有意思的事。如:心不在焉、逃之夭夭、心广体胖、有始有终、切磋琢磨、没世不忘、生财有道、豁然贯通、无所不用其极等等,皆出自(大学)。如:半涂而废、无声无臭、怨天尤、隐恶扬善、择善固执、并行不悖、见微知著、明哲保身等等,皆出自(中庸)。如:道听涂说、惠而不废、欲罢不能、不念旧恶、功亏一篑、既往不咎、愚不可及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