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共返回6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前後之陝西師範敎育與職業敎育槪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文化教育 师范教育 职业教育

    敎育为百年树人大计,兴敎振铎乃国家强盛之道。学校之普遍设立,培育众多人才,不仅能宏道醒民,提升文化水准;且能泽世昌祁,荟萃学术造诣,陕西敎育措施,夙为掌政者所重视,于抗战前后,次第增强,亟其发挥化育之功能,尤其设校槪况,依据所辑,分录好下:甲、师范教育部份一、沿革(一)第一师范学校区计有省立师范学校二所:⒈省立楡林师范学校:民国二十年时为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二十三年十一月改为省立楡林女子师范学校。二十九年九月改为省立楡林师范学校,校址在楡林城内。⒉省立

  • 文章抗战时期寿光县的教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79-09-20
    关键字: 教育 抗日战争 教育馆 特殊教育

    一、战前的教育槪况甲、中等教育㈠寿光县立初级中学创校于民国十三年六月,在首任校长李秀三先生策划之下,破荆斩棘,茹苦含辛的在当舖之东,县府之南,建筑敎室三间,办公室及校门等;粗具规模。乃于是年八月,招收初一新生二班。嗣后经继任校长赵传业、赵渐逵、王永福等的惨淡经营,逐步扩充校舍,辟运动场,增购敎学设备,除每年招收初中一班外,复附设工职一班,继办师范班一班、简师班二班。迄至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底共计招收初中十三班、工职一班、师范班一班,简师二班等十七班,学生

  • 文章抗戰期間山東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區的敎育建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牟國卿 出版时间:1977-03-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前教育 战时教育

    敎育爲立國之根本,人才爲建國之柱石,普法之戰,勝利屬普,明治維新,日本崛起,普日當局,皆歸功於敎育之革新與普及,良有以也。抗戰期間,十四區專員張公景月,率一旅之衆,與現代化裝備之日軍,及詭計多端之**,周旋於平原曠野之上,八年之久,軍政一體,萬衆一心,卒能屢挫頑敵,戰績彪炳者,因素固多,而關鍵所在,則爲普設學校實施三民主義敎育之成功也。抗戰期間,十四區所屬五縣——壽光、廣饒、臨淄、蒲臺、博興——敎育均極發達。惜以歲月已久,又無參考資料,不能將各縣敎育詳細情...

  • 文章抗戰前後河北省之師範敎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2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6-02-09
    关键字: 河北省 师范教育 教育设施

    一 戰前師範敎育本省師範敎育在戰前甚爲發達,以數量言師範學校佔全國總數六分之一強,居全國第一位。茲將戰前省立師範學校表述如左:縣立師範學校計有定縣女子師範一校;聯立簡易師範學校,計有定六聯立簡易師範一校;縣立簡易師範計有靑縣、靜海、滄縣、南皮、慶雲、河間、獻縣、肅寧、任邱、寧津、景縣、吳橋、東光、故城、盧龍、遷安、撫寧、昌黎、灤縣、樂亭、臨楡、遵化、豐潤、玉田、文安、大城、淸苑、滿城、徐水、定興、新城、容城、完縣、雄縣、束鹿、高陽、正定、井陘、阜平、行唐...

  • 文章抗戰期間 甘肅省之師範敎育與職業敎育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5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时教育 师范教育 职业教育 师资学生

    七省立岷县简易师范学校 简师 岷县 五省立武都简易师范学校 简师 武都 八特敎办事处附办简师班 简师2、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校名 科别 校址 现有班数 备考景泰县立简易师范学校 简师 景泰 二安西县立简易师范 简师 安西 二省立临夏中学 高中、初中、简师 临夏省立静宁中学 高中、初中、简师 静宁省立泾川中学 高中、初中、简师 泾川秦安县立中学 高中、初中、简师 秦安省立甘谷中学 高中、初中、简师 甘谷天水县立初级中学 初中、简师 天水灵台县立初级中学 初中、简

  • 文章抗戰時期廣西中等敎育的培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謝康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广西中等教育 个人追忆 教育体制问题 广西师范教育

    以培养初中及同等学校的童军敎练员,推行童军敎育为主要的任务。第一届学生七十七人,训练六个月,于本年二月初结业,分发各中等学校担任童军敎练职务。第二届招考学生共取录一百零九人,于二月初旬开学,扣至七月底训练期满,该班班主任为现任敎育厅苏厅长,副班主任为章辑五陈邦材两先生,现时每月经费约六千元。第二届结业以后,因经费问题,本年内能否继续招生,还是一个疑问。(二)国民中学教育研究班广西省国民中学敎育硏究班的主旨,在谋本省国民中学敎育的进步,与师资的充实;并予现任

  • 文章抗戰時期陝西的高等學府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顧樹型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高等学府 教育

    陝西省爲抗日戰爭時期重要復興基地之一,在這個基地上,共有十二個高等的敎育機關,現在分別的簡介其概況如后:設在武功縣的有國立西北農學院,武功縣在隴海路末段西安與寳鷄的中間,西北農學院就在火車站附近二百公尺處,屋舍軒敞,交通便利,每年學生人數約有九百人之多,女生約不滿十分之一。雖然僅是一個學院,但共有農業藝術、獸醫、森林、園藝、水利、農業化學、畜牧、農業經濟、植物病蟲害等九系。其中以投考農業經濟系的學生最多,已經超過一大半,監察院駐陝西省王陸一監察使,在演講...

  • 文章抗戰初期之湖北省立聯合中等以上學校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期  作者:高啓圭  出版时间:1968-10-10
    关键字: 抗战前期 教育

    一 中国教育史上新纪元我国古代实施敎育的机构,称「庠」、「序」、「学校」,如孟子尽心章「设有庠、序、学校以敎,……皆所以明人伦也。」以后有「书院」「学馆」「学堂」等等,都是读书的场所;不过设立有公私之别,程度有高下之分耳。满淸末叶,废科擧,兴学校;直至民国,学校敎育逐渐制度化,系统化。如现行学制,自学前敎育之幼稚园,至大学及研究所,各阶段之学龄及年限均严格规定,且各有目标,各有重点。再翻翻中国古代敎育资料,如礼记中的王制、学记、大学、文王世子、以及大戴礼

  • 文章略談抗戰前的阜寧敎育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期  作者:金鳳高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阜宁 抗战前 教育情况

    阜寧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東鄰黃海,海岸線長達一百七十里。由縣城東至海一百八十里,西至淮安八十里,南至鹽城四十五里,北至漣水五十里,射陽河由西東流,橫貫縣境入海,全縣面積二萬四千七百餘方里,爲全省大縣之一。從地形看,阜寧臨黃海之濱,比較偏僻,但傳統的讀書風氣尙盛,民國十年以前,一般兒童,多從私塾就讀,嗣後因潮流所趨,大都改進學校,終於蔚成風氣,由小學而初中,進而離開家鄕,按步深造,高中大學或軍校畢業的學生逐年增加,人才輩出,堪與鄰縣比美。民國十二年,本縣勸...

  • 文章抗战时期迁禹县之学校对地方教育文化之影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禹县 学校 教育 搬迁 师范 中学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抗戰開始,豫北、開封相繼接近戰綫。開封及豫北各地學校,均紛紛向較安全地方遷移,以使學校不受戰事影響。其他各處不論,但就豫北汲縣而言,各學校大部份都遷到了禹縣。汲縣各校之大部遷禹,其主要原因有二:㈠就是汲縣大儒李時燦(字敏修)老先生,淸朝翰林,曾任河南省敎育司司長,北京政府國會議員,河南許多公立學堂,多在其任內設立。曾於光緖三十年前後,應禹州知州曹廣權之聘,出長禹縣丹山書院,時廢科擧,興學堂,禹州當時設有師範學校,學生多爲秀才貢生,下附設蒙...

共62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