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政区沿革共返回7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西地形与政区沿革概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翟旺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山西地形 山西概况 政区沿革

    被的破坏越演越烈,省境天然植被越益趋差,森林尤其稀少,灌丛也不茂密;又由于受气候(主要是降水)和地型地势的影响,植被状况大体上也是从东南到西北、由高远深山到低近浅丘越来越差。加之降水集中,雨季大雨时行,汹涌而泻,水土流失严重,常形成局部水害。全省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年均三〇〇〇吨,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竟高达一五〇〇〇吨,为世界所罕见。全省年均输出泥沙四.五亿吨,相当于每年剥蚀表土近二毫米,致使山丘土层趋于瘠薄,甚至岩石裸露。二、政区沿革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

  • 文章河南省区县沿革简表——行政第六区(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8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80-08-25
    关键字: 政区沿革 河南省行政区划 档案资料

  • 文章荆江地區經濟開發史概述(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6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2000-07-10
    关键字: 湖北省荆州市 历代政区沿革 经济开发史

    前言荆江一词起源甚早,系指古荆州地域内的一段长江而言,如《宋书·何尙之传》载其议曰:「夏口(今武昌)在荆江之中,正对沔口(今汉口)。」不是今天地理敎科书所言荆江,仅指枝江虎牙山与对岸枝城荆门山以下至监利观音洲与对岸岳阳城陵矶而言,故本文定名的荆江大致以今天荆州地区所辖长江两岸各县市为基础,结合历代相类行政区划所辖区域而言,远者上起巫山,下迄汉阳(州陵);近者上起枝江枝城之间下迄洪湖;汉水流域上起钟祥市沿京山、天门、潜江而止于仙桃市。兹将历代政区沿革

  • 文章重印洛陽縣志弁言與後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洛阳 政区 沿革 地方志

    设道尹。民国十六年六月区域重划,变化较大,洛阳缩改为行政区,设行政长。二十一年十月区域再划,改洛阳为河南省第十区行政区,设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且兼专署所在地县长,县长职权,无形加大。自此至三十八年后,有无变更,不得而知。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制,为故总统蒋公,在勦匪时委员长武汉行营所制定。此一制度,在八年抗战中,却著不少绩效。况洛阳为第一战区指挥军事之枢纽,华北抗敌之最后堡垒。当军书旁午之际,其责任之艰钜繁难,为有目共睹。洛境计建有三座繁华之名都。王城与成

  • 文章民国以来福建省地方行政区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5期  作者:陳漢光  出版时间:1969-03-10
    关键字: 行政区划 地理沿革

    一、引言满淸入主中国,地方行政区划悉仍前明之旧;后来虽稍有改变,然大抵不失明代末叶的体系;即以省统府,府领县为主的制度。自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年)完成十八省之建置起,迄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淸帝逊位,二百四十五年间,虽叠有增损;而其制度,一脉相承,并无大变更。民国以来,始加改革。玆就福建省部份,于民国以来,至三十八年未沦陷以前地方行政区划演变情形,简述如下:二、民国元年民国肇造之始,地方行政区划尙未变更,其时福建省仍为淸代未叶制度,玆详如下:一、福州

  • 文章同安簡介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0期  作者:郭經南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同安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人口产物

    或称御史岭五十里,邻安溪县;东南至欧岭四十五里,亦邻南安县(郑成功故里南安石井,即在附近,出海即系金门县);西南至鼎尾七十里,邻海澄县;东北至九溪旧隘四十里,亦邻南安县;西北至竹隐村五十里,邻长泰县。县治设在大轮山之南,左列九曜峯,东西双溪抱城汇流入海,以炳州屿为吐纳门户,此系同安之形势。同安行政区域划分为三:第一区辖城厢及东、北部份;第二区辖东南部份马巷;第三区辖西南部份灌口、角尾。同安除城厢、马巷、灌口三鎭公所外,并设有长兴、美峯、莲山、同禾、公安、官

  • 文章孝感一斑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2期  作者:劉南翹  出版时间:1974-07-10
    关键字: 孝感 地理沿革 行政区划

    前言湖北文献,创刋已历八年,出版逾三十期,各县事蹟,多有记载,惟吾邑孝感状况,则鲜见言及,笔者囿于见闻,固未能一一敍述,笫念吉光片羽,容亦可以流传,爰就个人所知及亲历者,用陈梗槪,或可作他日采风之一助。沿革幅员孝感在东晋时,原名孝昌,刘宋因之,唐避庙讳,始改为孝感,相沿至今,建县已一千六百余年,据辞源所载,系董黯以德行感天而得名,但邑人相传,则以董永卖身葬父而艶称,奈董黯史实,无凭查据,而董永事蹟,尙斑斑可考,民国以来,县城北郭当道犹有巨石龟背立二丈高

  • 文章西北历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7、28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西北地区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淸淸帝入关以后、除奄有明之全部疆域外,复南北征战,拓土开边,故版图较明尤广,可略别为四部:一曰本部,划为十八行省,即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二曰满洲,划为盛京、吉林、黑龙江三特别行政区,盖以其地为爱新觉罗之发祥地也。三曰外藩,内外蒙古、新疆、靑海、西藏等地皆属之。四曰属国,朝鲜、安南、缅甸、暹罗、廓尔喀、哈萨克、布鲁特、浩罕、巴达克山、阿富汗等国均属之。光緖十年(西纪

  • 文章西北历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西北地区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唐李唐统一宇内,因山川形势之便,划全国为十道,以道统州,于是地方区划,遂有极大之变革,兹将当日区划之在今日西北境内者,列述如下:(一)关内道之全部——本道区域,东距河,西抵陇阪,南据终南,北边沙漠,即今缓远河套,陕西中部北部,南及秦岭,西抵甘肃东部之地。统州共二十有二:(1)雍州——即汉之京兆尹,隋改雍州,唐因之,领万年(即明淸之咸甯县,国民以后,并入长安县)等县十八。(2)华州——汉属京兆尹地,西魏改置华州,隋唐因之,领郑县(即今陕西华县)等县三。(3

  • 文章今日温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5卷 第3期  作者:慕音 出版时间:1989-08-10
    关键字: 温州 行政区划 市区远景 沿革

    一、温洲释义温州有广狭(或今昔)两义,广义(或昔日)的温州,系指唐、宋时代的温州,元代的温州路,明、淸代的温州府,及国民政府统治时的永嘉、乐淸、瑞安、平阳、泰顺、玉环和文成等七县在内,大体上,相当于今日的温州市。狭义(或今日)的温州,则指唐代以来的温州州治、路治、府治,即国府统治时的永嘉县城区和近郊区,亦即今日温州市区。二、建置沿革温州行政建置变化复杂,兹择要简化汇如表一所示:表一 温州近代建置沿革表一九八四年春,将三个城区合并为一个市城区,称为鹿城区

共70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