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摩崖造像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明代海州佛教寺院概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朱炳旭  出版时间:1999-03-01
    关键字: 摩崖造像 佛教传播 寺庙建设 历史沿革 宗教发展

    海州在中国佛教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闻名于世的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发现,修正了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的定式,昭示了佛教从海上传入中原的又一途径。为此,赵朴初先生赋诗曰:「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缚孔望山头象,及见流沙白马来。」随着佛教传播的深入,东汉末年,徐州、海州地区已发展成为佛教的一个传播中心。唐宋时期,海州地区的佛教达到极盛,著名的海清寺阿育王塔就是北宋佛教寺院的遗址。当时海州地区的佛教寺庙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宏伟。然而,经过宋元战争和元末乱势

  • 文章海州「二刻」名傾中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郝保倫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摩崖造像 岩画 民间艺术 文化传承

    全国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孔望山,只要顺龙洞庵南侧的石径一直走过去,摩崖造像就会展现在眼前,它就山石的自然形成雕凿而成,画面高九.七米,东西长一五.六米,共有大小不等一百余尊佛敎人像,各具姿态,栩栩如生,佛像最高的一米多,最小的只有十厘米,均为浮雕,有的几人一组,有的孑然不群,站在壁前十余米便可淸晰看淸。这些佛敎造像多与佛敎内容有关,但不管他们造形各异,却都一律庄严高妙,大有不食人间烟火食之风骨的气派。二、将军崖岩画:在锦屛山南侧,与桃花涧旧石器遗址毗邻

  • 文章孔望山的石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孔望山 石雕 摩崖造像 立体圆雕 图片资料

    尊,我们现无法亲自点数,都属于佛敎造像(附图㈠)经考古学家硏究,为汉代遗迹,由此可知佛敎兴起后不久,即已传入中国,孔望山的佛敎石像,论年代远比墩煌石窟造像还早二百年,孔望山的石雕,可分为两类:一是摩崖造像,在前面已略有介绍。另一为立体圆雕,如石象、石蟾蜍和石馒头。㈠石象——是依一块花岗岩自然巨石形状,雕造而成,在象身东侧肚下方框内,刻有「石象」二字,在前腿之间,刻有「象奴」二字,头束推髻,双脚链锁,石象足下雕有仰瓣莲花。(附图㈡)㈡石蟾蜍——利用一块突出

  • 文章略論古海州宗教文化藝術的基本特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楊東野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佛教 孔望山 汉代 摩崖造像 《大云寺禅院碑》 《云台山志》 文物古迹

    沂南画像石的作品,是凸面线刻法。又如X1.X2.X82都用的剔地浅浮雕,酷似徐州茅村墓的汉画像石。再如X21涅磐,X83.X82舍身饲虎图中的虎头,都是高浮雕的技法。以上是利用了峭壁起伏的自然形势,借突起的山石修凿而成。这些与山东安邱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中的雕刻颇为相似。孔望山摩崖造像上的四座小龛,是单线阴刻,似画像石、画像砖,与山东临淄发现的东汉石刻颇为相似。这些都表现了海州雕刻技法的古朴性。二、交融性佛敎初传中国,作为一种神仙方术,即与本土的道敎相结合,形成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