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摩崖石刻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锦山摩崖石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锦山 摩崖石刻 历史风貌

    大埔县农业旅游开发中心休闲乐园总经理刘风雷先生近年在三河镇坪水村梅潭河北岸锦山古道上发现唐代和元代两处摩崖石刻。笔者出于猎奇,于已卯年孟秋一天,结伴前往该地访古探幽。锦山,古称禁山岗,为湖寮至三河必经之地,属古驿道。过去该地前不落村,后不著店,是比较偏僻地段,古时为盗贼出没行凶打劫之地,人们提起禁山岗便毛骨悚然。笔者与友乘坐中型巴士,从县城出发,沿梅埔公路西行十公里,经梅潭水电站,距三河坝烈士纪念碑三公里的坪水村下车。过渡船登梅潭河北坡,见三面环山,一面

  • 文章大埔湖寮硿子头古摩崖石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羅書禮 羅錦興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大埔 湖寮 硿子头 摩崖石刻

    高一点六五米。每个字的大小都是宽、高各十厘米。字刚劲雄浑。虽历经四百余年风雨仍清晰可辨。这个摩崖石刻告示是大埔县尚存不多的历史文物,也是由赣至漳州、厦门出海的古道的文化遗迹。对研究古代和近代的交通运输史将提供重要的依据。摩崖石刻告示全文如下:大埔县知县伍示仰硿子头船户今后载货至赤石巖,每船陆担每担百斤脚银伍分顺水参分其过矶挑夫每货百斤银壹分贰厘,不许额外多交多科,刁难停泊,如遭请报人楷名告究 万历参拾参年参月初一日立

  • 文章大埔新景「錦山奇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山川风景 “锦山奇观” 摩崖石刻

    偿读者。摩崖石刻巍峩摩崖壮锦山,唐代石勒翠屏环。月明江上风光好,胜景长留在人间。(位于锦山古道大石壁上,有两处石刻:一是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七四四年)刻的,距今一二五五年,是记载当年修筑古道捐资人芳名的;二是至元七年(公元一三四一年)刻的,距今六五八年,是记载建镇安桥捐资人芳名的。千年古道锦山拥翠映斜阳,荆棘满途古道藏,二九石阶苔绿蔓,年代久远岁月长。(位于锦山麓,是一九六八年湖银公路通车前,由三河入湖寮的古道。该段长约三百米,宽一·五米左右,其中有

  • 文章石鼓箕疇著春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謝如劍 蕭紹彬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 自然风貌 客家文化 摩崖石刻 简介

    湖寮撑腰石刻群胜迹粤东客家地区大埔县素有「文化之乡」之称,山川秀丽,林木滴翠,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在峰岩洞谷之上或在古刹寺观胜迹遗留有南宋、明、清、民国时期以来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既有记事文字、诗词歌赋、题名题字,又有对风景名胜的题咏。它不仅是书法和金石艺术的精品,又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现将民国时期抗日将领罗卓英、罗鸣白等人的摩崖石刻分别介绍如下:「正气」石刻,位于百侯镇宜洋坪林五洋小学后面山上一百米处,上有一巨石,形如卧虎,镌刻「正气」二字

  • 文章锦山摩崖石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鏑也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唐代摩崖石刻 考古发现 天宝年间 史料考证 石刻全文

    大陆三月的电讯说:广东大埔县梅潭河北岸锦山路段,发现唐代摩崖石刻,记载当年修筑古道捐款人的名字,并说:唐玄宗天宝三年,有九名贤德捐钞八十五两,在锦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出一条石砌路。这条古道就是三河通往湖寮的大道。査唐代石刻全文为:「化首赖仕明钞十两,化首余文贵钞十两,郭德兴钞十两,李子成钞十两,钟子奎钞十两,赵天福钞十两,何有明钞五两,信女罗七娘拾两,信女赖三娘拾两,同保平安吉,天宝三年二月白」。另一处摩崖石刻全文如下:「鼎建鎭桥记并路江田住人,化缘李荣甫钞

  • 文章雙髻山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簫紹彬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双髻山 诗词文赋 故乡山川 摩崖石刻 自然风景

    有序:民初雙髻山老秀才劉仙城作《髻山賦》珠璣連篇,惜乎湮沒,吾痛心之餘,聊作此賦,權爲濫竽,或可領略雙髻山之勝景。

  • 文章大埔寺廟風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張廣哲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大埔县 寺庙文化 佛教文化 摩崖石刻 历史发展

    古的佛教禅室,始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年),僧人至性禅师到大埔英雅传教,在坑尾村石下垒石为室起名「万福禅室」。可析,大埔是佛教传入梅州最早的县,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元和年间,大埔的英雅一带已有汉民聚居的宗教活动,垒石为室建筑形式与艺术本身,亦反映了汉文化的传入。万福寺大雄宝殿开光典礼蔡仙圳及摩崖石刻蔡仙人与摩崖石刻汉族先民迁居岭南之后,开山垦地,兴建城廓,兴修水利,推广铁器和先进生产技术,兴文办学,传播文化,促进岭南地方的开发。至今犹存的百侯鎭侯北村「蔡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