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接灶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說說我國的民間祭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4期  作者:张明華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传统习俗 祭灶 灶神 送灶

    的仪式,称「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向设在王龛或墙上的灶王爷神像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供糖瓜的风俗是百姓们专门为了「提醒」灶王爷而设计的,甜甜黏黏的,意思是让灶王爷到玉帝那里多说好话,保人间平安,拣好事儿汇为「送灶」或「辞」。俗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拜后,要将上一年祭祀灶王爷的神像恭恭敬敬地从王龛或墙上取下,焚烧,燃礼炮相送,以示灶王爷升天。同时还要烧上足够的纸钱,以做灶王爷去往天路上的盘缠。迎接灶

  • 文章舟山舊時習俗(四)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49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5-02-15
    关键字: 舟山 习俗 谢年 祭灶神

    草马于前,并供以草料、飮水。祭毕,烧化草马、金箔与旧灶君像,叫做「送灶」,那天晚上阖家分食「祭灶果」。(祭灶果是一种专为祭灶特制的糕点,有红白酥球、麻球、油枣、脚骨糖、麻片等。至今各食品厂还有专制供应居民)。除夕夜为灶神下界的日子,各家贴上新灶君像又行祭供,叫做「接灶」。〔除夕〕旧历年三十夜,家家户户贴门神、春联及各式靑龙纸;靑龙纸分红、黄、靑三色,上面双龙戏珠或兼画和合二仙及聚宝盒。俗云「靑龙蟠谷仓,红龙蟠门窗……」,不同颜色的靑龙纸,各有司管,应分

  • 文章乡俗摭忆——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9卷 第1期  作者:吳興 郁仁長 出版时间:1987-01-10
    关键字: 家乡风俗 除夕祭灶 送灶 灶神

    水果之外,仅豆干百叶之类,不沾烟火惟上述糖元宝为特色。五、二十三日送灶,大除夕晚十一时许接灶,另供新祃于定福宫,供品一如送,独缺糖元宝。记忆所及,送灶那晚,堂中供桌尙未为年供占据,香蜡固所必备,此外有几色水果,无非花红、福橘,而必有一碟生的茹菇,说是灶君吃了茹菇,上天奏事,茹菇茹菇的说不上话来。另有糖、盐各一碟,装或定胜形,此是年供物件,此刻先上场了。糖元宝亦属供品之一,说是甜甜灶君的嘴,又说搿下一块来黏住祃上的嘴,让灶君上天开不出口来,我们家可从

  • 文章常熟舊時習俗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0  作者:子和 出版时间:1995-08-01
    关键字: 旧时习俗 真武诞日 盂兰盆会 重阳节登高

    大年初一拈香,敬神、祀祖先、煮年糕粉团以荐,是日不汲井、不借火、不扫地。年初五祀五路神,以祈利达。上元日和米粉为丸,曰接灶。自初六至二十日,谓之灯节,东西两邑庙内,均有灯彩。熙往攘来,极一时之盛。二月初二日,以红纸书条,文曰:「二月二诸虫蚂蚁直入地」,诸虫以下七字倒书,以朱笔竖之,名曰蜒蝣榜,贴于床脚柱脚,以辟虫蚁。初八日为张大帝诞辰,俗谓多风雨酿寒。十二日曰花朝,挂彩于树,谓之赏红,是日晴,则百果成熟。二十九日忌雨,谓之关门雨,主旱。三月初三日为真武诞

  • 文章憶常州年俗之一——蒸製糰子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32期  作者:吳蘭芬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常州年俗 蒸制团子 农历新年 自制团子 迎接灶神

    粉配合着做成乒乓球那麽大,用三个放下面,上面正中心再加一个堆砌成一个,叫做一付。这是专供送灶用的。常州俗例,都是在腊月廿三日晚上送灶神,大除夕晚上再迎接灶神。送灶时除了供六样素菜和六付送灶团子外,还要烧咸糊粥。素菜是没有煑熟的千张、油豆腐、豆腐干和生的木耳、香菇,以及黄花菜等,在送过后,全家就吃咸糊粥和送灶团子当晚餐。咸糊粥的材料是用千张丝、菠菜、油豆腐丝,以及常州特有的一种小豆炙饼,(这种豆炙饼是常州名产,系用绿豆或白豇豆磨细再炙成小元饼,还有大豆炙饼则可夹

  • 文章故鄕之春

    来源期刊:《浦東》 第5期  作者:戴天 出版时间:1976-06-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春节习俗 接财神 灶君 扛三姑娘 放风筝

    上划出字形来吿诉你,鄕下女孩子比较保守,心事从来不肯吐露,只有向三姑娘悄悄诉说,请她指示迷津。据说:扛三姑娘用谢年蜡烛最灵验,所以谢年剩下的蜡烛,女孩子看成寳贝,小心的藏起来。三姑娘香闺,不一定,有时在门角,有时在田野,有时在后。最要紧的去请的三个人都要童男童女。结过婚的人三姑娘不欢迎。春天,也适合放鹞子,因为春天农地大半休闲,而且春风不疾不徐,宜于鹞子升空。鹞子学名风筝,放鹞子是故鄕家喩户晓的一种游戏,鹞子的种类很多,小型的有老鹰、蝴蝶、老人、瓦片、灯笼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