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逃难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张夫人蔼珍女士抗战期间过港历险记

    来源期刊:《浦東》 第31期  作者:龎松舟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抗战逃难 张蔼珍 过港历险 留沪子女

    1.民国三十年下半年,余随政府西迁重庆已及四年。夫人于二十九年秋,再度携长男任民,次男保民由沪乘轮赴港,转乘飞机到渝,亦将经年,而幼年子女四人及义女二人,尙留居上海租界。2.日本军阀穷兵黩武,蓄意侵略中国,由于我国军民坚强抵抗,不能逞其野心,老羞成怒,有不惜与英美等国为敌,扩大战争范围之企图,夫人担心上海租界之安全行将不保,决意只身飞港乘轮去沪,抢救留沪子女们出险。3.乃以是时外甥马鹤鸣须赴港就业,另一幼童马国治之家属,坚请鹤鸣设法把他送囘上海。战时后方

  • 文章由三北到上海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8期  作者:黃念祖 出版时间:1976-09-01
    关键字: 抗战 轮船 逃难

    怎么样?上海土谚:「小东门,十六舖,大英地界,大马路,」可以描写一些梗概。这是抗战以前的景象,廿六年「八一三」事变之后,甬沪航线不通,由沪逃难返鄕的人竟是由上海到杭川,再转萧山、绍兴、百官、观海衞而到三北,由东往西,再由西向东绕了个四十五度的弯儿,而且,返鄕的人也不如过去坐轮船返鄕似的衣锦荣归,甚至有些狼狈。过了一年之后,宁波亦沦陷了,算起来五六十里外的三北,却非沦陷区,而那条甬观公路也早已挖掉了。因此凡去上海的人有的乘大帆船去的,也有坐轮船去的。那时,我去

  • 文章抗日戰爭回憶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9期  作者:王文衡 出版时间:2007-05-01
    关键字: 抗战 逃难 日寇 沦陷区 救国

    一九三七年七月,我于光华大学附中高中毕业,去交通大学报考,未待揭晓,即发生「八一三」事变,日寇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揭开了全面抗战之序幕。我只能返回家乡常熟。当时常熟青年学生,抗敌情绪十分高涨,纷纷参加「抗敌后援会」,我与好友李牧子等亦参加。冒着酷暑,义务到居民家中募捐钱款,支援抗战,终日奔走于大街小巷之间。将捐得之款,汇交于阁老坊之负责人褚振华先生处。不久,敌机不断前来轰炸,我家被迫搬迁到小东门外结合处,家中贵重物品一起搬走。如父亲在广东北伐军政府财政部

  • 文章抗战岁月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3期  作者:吳崇蘭  出版时间:1987-08-15
    关键字: 抗战岁月 早年回忆 逃难艰辛

    过了耳顺之年,囘首以往一步一步踏过的足迹,有很多的感怀。而那一段艰辛的抗战岁月,更是刻骨铭心,百感难忘。我出生在上海附近的小城宜兴。宜兴虽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却是一个文化城。读书人多如牛毛。而由于出产特有的紫泥陶器,其知名度不亚于全国各大都市。一提起宜兴,人们立即便会联想到宜兴茶壶。记得我懂事之年起,就不断的听到父亲在说:某处发生蝗灾,蝗虫蔽天,顷刻间稻麦即被噬得精光。某处江水氾滥,家园刹那变成泽国。今年数月不雨,土地已经龟裂,再不下雨,将粒米无收。某处

  • 文章走過關鍵年代—戎馬倥傯到投身建設㈡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02期  作者:董萍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逃难生活 抗战回忆

    的谈到抗日战事的情况,对蒋委员长都非常崇敬。母亲说,我们家鄕离委员长家鄕溪口只有三十华里。大家对我们也好像有另一种看法,这也是逃难途中有趣的揷曲。政府为便于对离开家鄕逃难人士的照顾,在离开家居地时,由当地政府发给每人一张证件,俗称「难民证」。有了这份证件,在内地的政府及民众团体设立的招待所,就会照顾或帮助。我们到了南昌,就与同行的难友们,住了招待所,是一座很大的房子,都睡地铺。开饭时,有简单的菜及米饭,对远离家鄕的人,是很需要的服务。政府及民众在抗战期间,大家

  • 文章抗战离乡/奇遇历程(五)——那一段离乡艰险而又奇蹟幸运的旅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5期  作者:壽明  出版时间:1995-03-20
    关键字: 抗战离乡 南京大屠杀 逃难记 借读 重逢

    告诉他,我现在住的旅馆及地址,希望他们能在住定之后,来旅馆看我,可是我在旅馆住了数天,没有得到他们的消息.一直到五十多年后才在北京重逢,这是后话。我后来经向教育部申请蒙核准进入武汉大学借读,又随学校到了四川,在四川完成了学业再进入社会服务,抗战胜利又侥幸来了台湾。在台一晃数十年,在数年前才获知华熙的消息,后来,总算又能在北京相会,我看见他当年年青英俊少年现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心想,他看见我这个鸡皮龙钟的老阿叔,更是要破涕为笑矣。⊙

  • 文章广州弃守逃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劉伯驥 出版时间:1977-12-31
    关键字: 广州弃守 抗日战争 逃难过程 抗战史料

    当日寇在粤海登陆,迅向平山、淡水、惠阳、博罗、增城分路进犯,不及一旬,广州变色。羊垣失陷之前后,余亲历其境,渡着难民的生活。当日之奔波撤走,此情如昨,一时未能忘怀。此文忆述,系属于沿西江方面撤退的实情,虽有类于明日黄花,聊可作广州弃守时一个角度的记载,为抗战史料之补遗也。△突闻日寇登陆民国廿七年双十节前数日,有两事发生:一为德安大捷,广州全巿人民狂喜;一为全省高中二年级以上学生入营训练,巿立高级中学学生,男生集中地点,指定在白云山麓,贴近白云机场,女生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