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元殉国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文天祥抗元殉国(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1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文天祥 五牧之战 《过无锡》 抗元殉国

    方永施(寄自加州)「首赴勤王役,功成事則天,富平名委地,好水淚成川,我作招魂想,誰爲掩骼緣,中興須再舉,寄語慰重泉。」按尹玉是江西寧都人,在贛州做過三砦巡檢,追隨文天祥勤王,驍勇善戰,宋史尹玉傳稱,五牧之戰「……殘軍五百殊死戰,玉手殺數十人,箭集於胃如蝟毛,援絕力屈,遂被執,大軍橫四槍於其項,以挺擊之死,餘兵猶夜戰,殺人馬蔽田間,無一降者……」。有此勇將健卒,人人奮忠義之心,可惜沒有援軍相助,亦是宋朝氣數已盡,會派張全這樣沒有膽量的人擔任指揮,此戰是文天...

  • 文章文天祥抗元殉国(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0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83-02-20
    关键字: 文天祥 《吊五牧》 抗元殉国

    文天祥抗元殉国,其勤王之师曾与元兵转战于常州无锡交界处之五牧地方,及奉命派往元军中谈和,与元将冲突而被执解往鎭江,途次无锡,舟泊在黄埠墩下过夜,因而邑人之好硏究历史者,对文天祥的忠荩事蹟特别感有兴趣。上期本刊所载孙与龄鄕长之「过黄埠墩有感」只提到他在黄埠墩过夜的事,这篇方鄕长的「读史外记」则对文天祥惊天地泣鬼神轰轰烈烈抗元殉国的壮举,已作了槪括简要的敍述。自古以来,忠臣烈士为吾人所最崇敬的,其所到之处,地方亦引为莫大光荣,这类文字,刊诸鄕讯,洵属适当而

  • 文章節臨清明思袁鏞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3期  作者:周冠明 出版时间:2000-04-10
    关键字: 袁镛 《西山袁进士墓》 抗元殉国 蒙古军 清明节

    一家十七口先后投江自沉。老仆沈兰想起袁家香火,就从水中抱起袁镛次子泽民,上得岸来,藏在野地荒冢之中。五天五夜后元兵退去,才敢领回家中。但为躱过赵孟传的搜索,沈兰还是经历了不少的周折。次年清明,杜阿著书的大儒王应麟特地上西山凭吊这位孤胆抗元、成为宁波人反抗异族入主、维护民族正气的象征,为日后开辟轰轰烈烈抗清复明斗争前河的英雄,写下《西山袁进士墓》一诗:天柱不可折,柱折势莫撑;九鼎不可覆,鼎覆人莫扛。袁公烈丈夫,独立东南方;欲以一己力,代国相颉颃。适遭宋祚移,耻

  • 文章文信国潮阳练兵勤王史迹考(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蔡文謨 出版时间:1969-12-02
    关键字: 文天祥 抗元被俘 尽节殉国

    空如洗,内无雄师劲旅以御强寇,外乏义兵崛起以护勤王。孤城难守,陆秀夫观察大局已去,怀材莫展,与其战败屈膝降虏,则不若尽节殉国之为愈。于是握起钢刀,咬牙怒目,叱咤一声,先手刃妻子,然后负幼帝投海,皇太后及侍臣宫眷触目惊心,相继投海者不可胜计,宋至是灭亡矣。嗟乎哀哉!宋既亡,元寇已无后顾之忧,张弘范遂班师离粤,解战俘赴北京报功。经粤北曹溪宿南华寺,文公题诗云: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为灭,不灭惟眞空。叹看曹

  • 文章文丞相传(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胡廣 出版时间:1971-09-02
    关键字: 文天祥 抗元兵败 忠君救国 壮烈殉国

    吉水 胡廣天祥徬徨門外,久之,杜滸欲赴城濠死。有張徐二、路分,自言苗安撫遣送丞相,惟丞相所向。天祥云:今惟往揚州。路分云:安撫謂揚州不可往。天祥云:夏宣撫不相識,淮西又無歸路,委命于天,惟往揚州。久之,有弓刀五十人至,張徐各就騎,以二騎從天祥。天祥與杜滸連騎,行數里,張徐請下馬,天祥旣下,又云且行,旣行又云且坐,坐久立談。張徐云:制使欲殺丞相,安撫不忍,故遣某二人送行,今丞相安往?天祥云:只往揚州。張徐云:揚州欲殺丞相,丞相不可往。天祥云:無可奈何。張徐...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