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扬州共返回30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扬州点心及小吃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10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8-04-10
    关键字: 扬州 扬州 扬州小吃

    干丝——扬州干丝,名闻全国,有仿效者,非硬即粗。扬州干丝之棉软,堪谓独树一帜。加以眞正小磨蔴油,金勾虾米,云南火腿,三伏秋油,(酱油最佳者,吾鄕名之为三伏秋油。)则色香味兼而有之。干丝系由豆腐干细切而成,制此豆腐干之豆腐店,以扬城之大,只有三家可用,余皆不合标准。此豆腐乾,原名徽乾,亦是扬州屠城后,徽民移徙来扬,并携此干之制法而来者,切干丝之刀工,有专门技艺,切出之干丝,长短粗细,一律相等,不爽毫黍。每一豆腐干之四面边缘,及上下底面,均弃而不用,是皆可

  • 文章扬州疆域变迁记要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8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68-02-29
    关键字: 變遷 揚州 疆域

    扬州二字,始自唐虞,终于淸末,历四千一百六十六年,屡有更替,范围广狭,综错复杂,亦代有变迁,以至言扬州者,未考当时幅员,每有譌误,爰述于次:扬州在唐,为九州之一,虞为十二州之一,其地极广,夏商因之,至周,吴城䢴沟,通江淮,越并吴,属越、楚并越,属楚,置广陵县,秦属九江郡,(项楚时,为东阳郡)秦并楚,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广陵属九江郡,汉初为荆国,为吴国,后为江都国、广陵国、领四县、广陵、江都、高邮、平安、新莽改江平郡,东汉改广陵郡,统十一县、广陵、江都、高邮

  • 文章南京的沿革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劉驊南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南京 沿革 历代 扬州

    南京在唐虞三代原属扬州,春秋时隶为吴地,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佐灭吴后始在长干里筑城即今中华门外长干里处,但南京之得名,则始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九)之建都南京,其间虽自孙吴迄今,历为国都,但名称屡变,疆域亦时有离合改隶,兹特査诸正史及方志之足征者,硏拟列表于后。南京建都史唐虞三代(公元前二二六六—前七四一)—属扬州,春秋时为吴代,无城邑。査石头东有冶城,相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处,即今朝天宫地。周元王四年(公元前四七二)—越相范蠡、佐勾践复国灭吴,筑城

  • 文章扬州古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0卷 第9期  作者:樓登岳 出版时间:1998-09-10
    关键字: 扬州 古迹 简记

    扬州位于长江淮河之间,东临大运河,南面扬子江,与鎭江隔江相望,处于南北要冲,历史悠久。春秋时称广陵为吴国首府,因开穿邗沟,而称邗城。隋朝在此置扬州,唐在蜀冈之下另建罗城,新旧两城相连,诗人杜牧咏曰:「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当时夜市千灯,高楼红袖,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盛况。又咏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靑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尙有最脍炙人口的「靑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敎吹箫

  • 文章扬州名胜光景好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扬州 名胜 新城 扬州画舫录

    光景好,为扬州名胜之一,虽世居扬州者,多不知之,负翁以种种因缘,得详其顚末,爰述之如次:扬州新城,东关街北,有名疏里道者,直达大准堤寺,路西有一羊肠斜径,通广储门,在此小道西南路旁,有屋数楹,名昙花庵,庵门向西南,庵后一片荒地,大逾数亩。余世居东关大街,幼时随先考郊游,是地为必经之路,归时,每当夕阳西下,觉风景如画,并未穷其究竟。岁甲寅,闰五月二十四日,与友人汪二邱,戚素秋、丁悯公,游北郊,谒史公祠,至重宁寺,从寺旁小径而返,忽见天空云彩,拖蓝带紫,朗开

  • 文章扬州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3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7-09-10
    关键字: 扬州戏剧 扬州乱弹 戏剧历史演化

    扬州自淸唐以降,素著繁华,至满淸入关,遭扬州十日空前浩刼,几成废墟,及康乾之际,忽一转变,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加以康熙、乾隆、各有六次先后南巡,驻跸扬州,于是地方供应,踵事增华,又成为繁盛时期,戏剧为当时娱乐之要,精心结撰,扬州戏乃能独树一帜,卒非偶然。乾嘉间,巡塩御史伊龄阿、图思阿,奉旨设局扬州,修改曲剧。总校黄文旸、字秋平、贡生,精通声律,为诗淸越高华,有扫垢山房诗传世,著曲海二十卷,考所修古今杂剧传奇,分元明淸三代,总目共列一千零一十三种,元明

  • 文章扬州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63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3-06-10
    关键字: 扬州小曲 扬州 梁祝戏演出

    扬州戏初无此名,只称扬州小曲,用琵琶、絃子、月琴、檀板,合奏而歌,其曲有银纽丝、四大景倒扳桨、吉祥草、倒花篮诸调,尤以劈破玉有裂帛停云之妙,其音柔而不媚,其词俗不伤雅,起于明末,盛于淸初,创之者,系欲于京戏(俗称大戏)外,别开生面,收异曲同工之效,故称扬州小曲,有唱于苏州虎丘者,苏人听之,击节赞赏,颇引为奇,争相转吿,不期而聚者百人,明日倍增,后唱者改为大曲,于是一噱而散,此为扬州小曲名重于时之始,苏人于大曲极精,南人无出其石,扬州梨园,奉之如圭臬

  • 文章扬州烈女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62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3-04-10
    关键字: 扬州 烈女 事迹

    余署靑浦县时,江北委员来言扬州仙女庙鎭烈女事,心异之而未悉其详也。壬申冬,在苏州晤前江都令甯波胡竹亭剌史璋,询之,竹亭曰:「此吾后任事,故女之姓氏不能记忆,然其事固彰彰矣。先是鎭民某,聘烈女未娶而卒,烈女闻讯,即矢靡他。父母屡劝不从,遂如其意,俾过门守节。某家业染,固素丰也。烈女入门后,恪守母训,家无间言。某之侄女,年长未嫁,与染工王姓者通,颇为烈女觉,时时规之。女患之,与王谋并通之,以缄其口,而烈女冷面寒铁,不可以游词入,则意必强而后可也。一日者乘间令

  • 文章大陸旅遊憶雜(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9期  作者:沈建裕 出版时间:1994-02-10
    关键字: 镇江 扬州 南京 无锡 灵谷洞

    和白娘娘水漫金山鬪法的地方。山上的「白龙洞」是许仙被法海软禁在金山无法脱身处所,后来寺中小和尚同情许仙,指引他由白龙洞逃往杭州断桥和白娘娘相会。金山上面的塔命名「慈寿塔」为慈禧太后六十岁时所建,旁有「天地同庚」横石碑,也是为慈禧太后祝寿的颂词。玩毕鎭江,下午乘车由渡轮上渡过长江,抵达长江北岸的瓜洲,然后再驶往扬州扬州扬州是古运河南段的名城,风光绮丽。次日游平山堂、鉴眞纪念堂和大明寺。相传大明寺系淸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驻跸的名寺,寺中有不少乾隆皇帝的遗迹

  • 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飛絮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扬州慢》 扬州 名胜古迹 扬州八怪

    扬州,古九州之一,涵盖今皖、赣、浙、苏及闽诸省,周、汉皆置之。其治自皖之和县、合肥、寿县至苏之江宁数迁,隋改为江都、唐以后遂专以其地为扬州、今官文书已癈之,江都县乃其旧治,但仍多爱其名,习称扬州,亦别称广陵,或维扬。洪迈容斋随笔卷九谓:「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画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有扬一蜀二之谚,意天府之富尚居其次也。」扬商家有园亭池馆之胜,又有山人墨客书画技巧之士为之润饰点缀,遂擅盛名。清李艾堂撰扬州画舫录,胪列故实,自亭馆寺庙街衢市肆

共307条记录 1/3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