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扫墓踏青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明節雜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92期  作者:賀鑄 出版时间:2010-03-10
    关键字: 清明节 杜甫 马援 宁波乡谚 扫墓踏青

    均须参加;尤其年轻的子女,搭在船内,听「吹手」们吹奏音乐,更显得高兴。所以在学的子弟们,对于清明节,扫墓、上坟,有自己的说法,称为「踏青节」。到乡间游山玩水,观赏漫山遍野盛放的杜鹃花——映山红。此花在我们宁波各县山区,遍地皆是,花季以后,割为炊薪,所以我们宁波人,称杜鹃花为「柴拔仔」,仔字念作「姜」音,和台湾省称呼小孩小名下所加的仔字相同。宁波有一句乡谚:「上坟船逢著高枱阁」。是比喻争高低的意思,打一句上海腔,就是「别苗头」。事实上,「高枱阁」是迎神赛会

  • 文章绿柳踏青,繁花吐艳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陳大絡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清明 踏青 扫墓 习俗

    时当气清景明,绿柳成荫;春雨纷纷,繁花耀眼。大地的万物,欣欣而向荣;在在显露出净洁而清明,「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淮南子·天文)叫做清明节。踏青扫墓,风行全国。清明解读·义理互异「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诗·大雅)所谓天下清明,多指治平,即是政治清明的意思。「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后汉书·班固传)「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礼·孔子闲居)言圣人清静光明的道德,显扬而实践。「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礼·乐记)言乐声清朗的意思

  • 文章(紅刼恨)頻添感慨

    来源期刊:《闽聲》 第19期  出版时间:1968-03-15
    关键字: 清明 踏青 扫墓 习俗

    昔时家乡清明节郊外踏青扫祖坟今日此身覊异地一水盈盈空惆怅南国恨人每届农历三月淸明节日,台北市卧龙街道上,男男女女,络绎不绝,均向福州山进发,这是大家前往山上扫墓也。在道上大家交谈都是家鄕口语,此起彼落,犹如置身福州故鄕。离鄕十余年,一海之隔,而有家归,此时,此日、此地眞令人兴无限感慨也。由于无限感慨中,勾起了对家鄕淸明节情景之怀念,谨供「闽声」一角园地里写出公诸读者。幼学琼林中有一句,冬至百日是淸明,就是去年冬至日之后,过了一百日即是淸明节。这时正是三月

  • 文章癸未清明四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6期  作者:孫竺 出版时间:2003-06-10
    关键字: 清明 癸未 扫墓 踏青 祭祀

    清明难得艳阳天,扫墓追思终愼远。新建宗祠祭祖先,旅台游子心惭愧。※※※暮春郊外百花飏,阡陌牧童山岗上。祭祀新祠俎豆香,祖宗荣耀儿孙福。※※※郊外踏青气象鲜,山光水色竞诗篇。山峦嗣裔拜坟前,期盼回归待又年。※※※树荫深幽普插秧,青山扫墓米糕尝。族亲远近聚堂厢,传统千秋永世昌。

  • 文章寒食與清明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耿震寰  出版时间:1981-04-15
    关键字: 寒食 清明 节气 扫墓 踏青

    了寒食,时间订在淸明的前一天,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不过也有人说寒食在淸明前三天,也有人说前二天,而据「历合」书的记载是淸明前二天,总之—寒食节是在淸明之前则是没有疑问的,和淸明本身是扯不上多大的关系的,而且它也不是正式的节气,对一般农民来说并不是一件主要的事。淸明在我国农历上是一个大节气,也是国定的民族扫墓节。关于淸明的日期,照历法上的计算法是:「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淸明,此时日行方十五度,万物皆洁而淸明,故明之为淸明」,这是淸明的由来说明。至于淸明扫墓

  • 文章童年樂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9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84-06-10
    关键字: 童年 踏青 扫墓 风筝

    叶,在茎旁以指甲划一小缝,口吹茎端,即发出尖细的声音,称为「麦笛」,听来很雅。这都是取之自然不须花钱而自制的玩意,城市的儿童也许还没有见过。扫墓过去踏靑和扫墓多联在一起,扫墓等于踏靑。各家祭扫祖莹春季均在淸明节以前。祭扫有新坟和旧坟的分别,新葬的坟墓在三年内叫做「新坟」,三年以后便是老坟。所谓「新坟不过社」,要在春社以前祭扫。因为大陆都是土堆的坟墓,不像目前台湾多用水泥封固,每年必须修理加土,不宜躭延。祭扫新坟,除香烛、纸帛外,还须供奉酒菜。老坟便不须携带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上坟扫墓 踏青登高 养蚕 蚕丝 家乡习俗

    在发文中,曾谈过家鄕的年俗和二月会的情况,不妨仍依时序顺延,继续谈些家鄕事故,以说明各地风俗习惯之异同点,好让后生代的鄕亲们,多了解些家鄕事物,一旦神州光复,家园重建时,也好有个适应的心理准备,谨分述之:壹、上蚊扫墓二月会过后,家家户户,都得收拾整理一番,踏平踩光的麦苗,必须经过施肥灌漑,才能继续生长,之后就是准备上坟事项。家鄕的上坟扫墓,与今天所见者截然不同,无论是:时间、仪式、程序等等,都较现在所见的:隆重、严肃、有体制,时间律定为淸明节前十天的头

  • 文章清明節由來兼記故鄕習俗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扫墓 春游 踏青 清明节 风土习俗

    淸明」乃我国每年二十四节气名称之一,起源于西汉时代,淮南子天文训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淸明。」此时正逢暮春三月,气淸景明,万物滋生,妙合自然,因以为名。至唐代以后,一直相沿成为节令。淸明节又称三月节,思亲节,中华民国创立以还,政府即以是日为「中华民族扫墓节」,规定于每年是日举行祭扫远祖轩辕黄帝陵墓典礼,用是尊崇致敬,愼终追远,政府播迁来台,在台北设灵遥祭。先总统 蒋公于淸明节逝世,并定为总统 蒋公逝世纪念日。轩辕黄帝,少典氏子,姓公孙;长于姬

  • 文章踏青扫墓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劉秀香 田辛墾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清明节 踏青习俗 扫墓 民间习俗 祭祖文化

    是令人陶醉的明媚春光。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妇孺皆知的名诗,有情、有景、有色、有声,意境清新,语言隽秀,成为传世佳作。清明节,又是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风情,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一首清明诗:「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祇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洒草原草木荣,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圣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坻。」高菊卿亦有一首:「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扫祭各

  • 文章淸明時節懷故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66期  作者:一鷗  出版时间:1975-04-20
    关键字: 清明节 寒食节 介子摧 踏青 扫墓

    袚除不祥,实际就是到野去郊游一番,所以故鄕的风景区,如梅园,鼋头渚,蠡图,小箕山,渔庄,东大池,惠山,锡山等处,如果不是杜牧之的诗句所谓「淸明时节雨纷纷」的话,都是踏靑的红男绿女。淸明节也是家家户户祭扫祖墓的日子,吃过午饭,走到郊外去,一路上除踏靑的游人外,但见携着祭品,到各自的祖坆上去扫墓的人。故鄕扫墓,除三荤三素的祭菜,锡箔,纸锭,香烛外,一定要有糯米粉做的糖饀团子,并且还要用白纸和红绿彩色纸做成一条条的纸幡,挂在墓前,随风飘扬,旧坆上挂的彩色纸幡,新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