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剧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张道藩与抗战戏剧活动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4期  作者:羅馬 出版时间:2009-01-25
    关键字: 张道藩 抗战戏剧活动 戏剧创作

    贵阳 罗马张道藩字卫之,一八九七年七月出生于贵州盘县北门外张家坡一书香门第。到其祖父时,家道中落,父家凤以教书为生,母伍氏以织土布贴补家用。道藩幼年读书,品学兼优。十五岁就读高小,成绩名列前茅。十八岁被请到普安罐子窑教小学。经叔父张莲舫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一九一六年赴天津,考入南开中学。一九一九年,张道藩考取赴欧勤工俭学,先后留学英、法达八年之久。他虽然主修的是美术,但对戏剧也有浓厚的兴趣。在欧洲时,遍赏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等名家的戏剧作品和演出

  • 文章莫谓贫穷能夺志 且将戏剧醒炎黄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35期  作者:柯佳 出版时间:2005-06-10
    关键字: 顾仲彝 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 抗日战争 戏剧 《编剧理论与技巧》

    运动把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注)迎到中国,擦亮了炎黄子孙的眼睛,也震撼了他年轻的心灵,白纸上好画五彩缤纷的图画,他立即行动,在同学中组织起剧社,以演剧的形式广泛宣传爱国思想,收到良好的效果,他也在行动中经受了良好的鍜炼,从此爱上了文艺,尤其是话剧。一九二四年,他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应上海商务印书馆聘,从事编译工作,于是他融入了上海文艺界,从而结识了沈雁冰(茅盾)、郑振铎、叶圣陶、钱杏村、胡愈之、洪琛等人,并加入了文学硏究会、戏剧协社,见闻广了,眼界宽了

  • 文章張炎元將軍傳略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0期  作者:本會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6-02-11
    关键字: 张炎元 从军经历 人物传记 笔墨戏剧

    按:本文係張將軍遺屬所提供資料原文刊載

  • 文章曉風劇社點將錄(下)後曉風劇社時期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王協順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晓风剧社 丰县保安旅 黄体润 戏剧精选 《南阳关》

    敵後抗日武裝,如雨後春筍,日漸茁壯,豐縣保安團擴編爲保安旅,部隊擴編而政工人員的需求量大增,宣傳隊小隊長以上的幹部及資深隊員均派往部隊任職,隊長李寶珠派任第一團團幹事,我也被派往一團一營任文化教員,宣傳隊的成員幾乎全部換成了新面孔。縣內知名藝人亦紛紛參與,曉風劇社在徐州定製的蟒袍,盔甲及髯口等行頭亦運回使用,演古裝戲人員的陣容加強,行頭齊全鮮艷,故工作重點則偏重宣慰戰士與軍民同樂方面。馬登雲(馬奎)在我豐縣知名度很高,戲路很廣,武把式很紮實,唱腔音韻則別...

  • 文章之江才子佳人宋清如和朱生豪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9期  作者:黃道蘊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宋清如 朱生豪 才子佳人 莎士比亚戏剧集 翻译

    亲朋好友在送给她俩的礼物中,有这么一付对联,恭正的写着「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很恰当地表述了,当时这二位情人的实际状况,婚后即携手共赴常熟老家,修筑一项十分艰巨的文学工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集》在遭受日军的频繁清乡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日军的骚扰,于一九四三年一月二人被迫离开常熟去朱生豪老家嘉兴东米棚家中,凭借一盏小油灯的灯光,用一枝旧钢笔和二本辞典,在一张榉木破帐台上,继续奋笔翻译莎翁全集,由于生活的煎熬,家境的清贫,译著的劳顿,日寇的猖狂,夫君朱生豪不幸于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