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思亲怀乡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水遊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茆靠恩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登五台山 桃花涧 鼓浪屿 思亲怀乡 高公岛

    ●登云台山足登峭壁上云台,展展山风逐雾开。泉暴当空飞雨去,松涛入耳响声来。擎天翠盖连云港,出海红轮碾浪排。银杏抱儿迎客至,仙人赴会入蓬莱。●游海州山桃花涧才过桃园又涧溪,斜阳芳草路离迷。遥看峰嶂和云卷,近听松涛伴鸟啼。怪石岫洞天然秀,神庵异寺世间奇。僧尼欲问何超度,仙境重开勿再疑。●厦门鼓浪屿日光岩顶眺金门日光岩顶眺金门,一色洋天雾气蒙。浪静日高观海景,风淸月朗听涛声。波开天广群鸥秀,水复山重琴岛新。但愿陆台归大统,唯期峡岸鹊桥成。●异地思亲怀鄕二首一

  • 文章思亲·怀鄕·高梁赞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0期  作者:陶佩瑚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怀乡 思亲 高粱

    思亲夜读先君诗百篇,追怀往事不成眠;春晖未报情何寄?风木萧萧涕泪涟!怀乡生逢离乱出鄕关,海峡风云人未还;埋骨还须桑梓地,归根落叶自靑山?高梁赞(吾家昔营槽坊儿时尝闻酒香怀往回味吟句赞之)系出靑纱帐,开封十里香;杯中称极品,佳酿世无双。六十感怀年过六旬志未伸,夕阳无那近黄昏;长江后浪推前浪,大器焉能望晚成?和汉章族弟寄语原韵椰风蕉雨叩斋窗,万缕鄕思驿梦长;返里有期会手足,报亲无路慰高堂;身同劳燕心交瘁,情胜慈乌夜未央;翘首故园怀往事,灵犀飞渡聚重阳。

  • 文章每逢節日 倍思母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5期  作者:韋瑛 出版时间:1994-05-10
    关键字: 怀乡 母亲 思亲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将来临,囘亿幼年时因体弱多病,带给母亲很多的忧愁与照顾之苦,为了我的健康,母亲于每年我的生日那天,总是煮了很多生日红蛋亲自拿去分送给左邻右舍,目的是在讨个喜气,来增强我的身体,平安无恙。离开母亲已四十五个年头了,时光如此的无情,如东流之水,一去不返,当时我们还是个天眞无邪的少年,如今已是满脸风霜,皓首银丝的老人了,由于离鄕日久,年岁日增,而思亲情怀与日俱增,每逢年节假期,夜深人静,圣堂弥撒诵唱圣母经之时,母亲的恩情,身影,甚至她的擧手

  • 文章思亲怀乡抒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8期  作者:戈鉅涵 出版时间:1992-02-04
    关键字: 思亲 怀乡 诗词

    思亲 (无奈)⒈登高临深逍遥游乖悖庭训添亲忧浑然不识母心苦爱怜鞭笞难再求⒉七七烽火临津门日寇铁蹄骇听闻何处得觅安乐土护雏翘首问白云⒊一别相隔四三年生死殊途实堪怜憧憬重逢故园地叙旧话未泪己泫⒋双亲仙逝孝难全慈颜未睹终身憾祈借目莲九环杖捣翻阎罗鬼门关㈡怀鄕 (连鎭忆往)⒈东光吴桥界居间水陆高埠何待言棉麦皮革集散地连鎭大名遐迩传⒉连鎭原本旧家园摸鱼捉虾嬉童玩继长启蒙勤读苦学业奠基在当年⒊洪杨挥军袭幽燕连鎭驻扎作前缘僧王迎击鏖兵处围堵战法奏凯还⒋棉花市集人声喧

  • 文章岁尾年头思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12期  作者:李文博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思亲 怀乡 孝心

    晝夜不停響亮的爆竹聲光,帶着我又跨增一歲。本來!逢此天增歲月人增壽,該是一段輕鬆愉快的時光,想不到進入七二之年,似乎反老還童,不斷勾起兒時在故鄕杭州上代賜與我的溫馨親情,甚至某些時候,喉頭喘喘,眼眶濕濕,心中塞滿了一大堆不易吐出的酸味,更甚者,母親因生下我不足一月因產後驚風逝世,成爲我心理上畢生難忘的飮恨與悲痛,尙有意料不到的,三十餘年,不能在祖母,爸爸,媽媽的坆前,跪着叩拜,一表消極的孝思。記得民國三十三年,偶然見了一本名「秋海棠」的小說,描述母愛,特...

  • 文章怀鄕与思亲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8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怀乡 思亲 灌口陈井 马巷上庄 陈氏家庙

    舜帝游历山因慕亲而作思亲操。晋陆机因思鄕而作怀土赋。唐狄仁杰因久羁江南北望白云而思亲。故总统蒋经国先生,有梅台思亲之文。怀鄕思亲,古今皆然。我一生颠沛坎坷,幼时曾随家父返浙江淳安故里,童年在福建同安成长。灌口陈井和马巷上庄,其鄕情亲恩,令我终生怀念。一、灌口陈井陈井、又称銮井,属同安县灌口区前场鄕。东南伸入马銮湾,扼马銮左右两港湾之咽喉,为海防要地,明清设有守备官衙。左为东湾,由灌口区各河川集流前场,汇入马銮湾。海水随潮汐涨退,涨潮时为前场与厦门之海运

  • 文章怀鄕与思亲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7期  作者:念舟 出版时间:1986-05-15
    关键字: 怀乡 思亲 母亲 家园 农作业 周年纪念

    后,国势节节吃紧,政府以战略之需,决将舟山守军转进来台,我与鄕兄等多人随军同行,因时间紧迫,连回家禀告妈一声都有所不允,就这样地草草离别了妈、家人和亲朋好友,以及我十七载养育生长的地方—定海。如今回忆起来犹似昨夜梦境,也是一种惆怅!所幸的度尽刼波母子在。但愿早日达成我多年思亲怀鄕心愿,重返故鄕庆团圆,报恩慈母三春晖。三、难忘的家园我是土生土长的吴榭人,阿拉祖先约在三百多年之前,即明末淸初时期,由宁波老碶头迁移到定海县吴榭鄕定居,历经益、祖、伯、仲、立,则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