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忽必烈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趙城女媧陵廟的故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劉北鎖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娲皇庙 赵匡胤 忽必烈 龙卧由来 民间传说

    山能延续三一七年是起了一定作用的。㈡娲皇庙与忽必烈到了洪洞县赵城侯村娲皇庙,经过仪门,拾级而上进了午门,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中轴线两旁的两株千年古柏:东侧的孔雀柏与西侧的雁子柏。距古柏十多步,便是相对而立的宋、元二大碑。西侧,便是高五·七米雕龙驮龟的至元一四年(一二七七)《大元国重修娲皇庙碑》。忽必烈为藩王时,就立下要「大为于天下」的宏大志向。至元四年(一二六七)他同意筹划修庙,到峻工立碑时的至元十四年,先后整十年时间。这正好是大元国建国(一二七一年)前后,竣工

  • 文章金塘島瀝港原是元代漕運港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8期  作者:倪吾芳 出版时间:2006-10-25
    关键字: 金塘岛 元代 漕运港 忽必烈

    中、下三屯,将台州、温州、明州、越州四郡民船部分泊于冽港。宋时冽港,元、明两朝改烈港,清康熙年间书沥港,光緖间又复为烈港,民国至今名沥港。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明朝官军于此擒获倭酋辛五郎,海道肃清,勒石更名「平倭港」(今沥港街心平倭港碑犹存)。史称平倭港已为人所知,但定海区沥港以金塘水道(即舟山海域)与北伦港连为一体,以其深水港资源之优势,早在元代已是朝廷的漕运港却鲜为人知。忽必烈至元十三年二二七六)二月,元军攻陷临安(今杭州),即南粮北运,并将

  • 文章(忆古溯源)白塔辽代、蒙元文化及其它文化考究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33期  作者:文立中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忽必烈 丰州古城 白塔 瓷器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公元一二七五年)农历五月初,马可、波罗由义大利威尼斯抵达天德军首府丰州城(其遗址位于现呼和浩特市东白塔村)。笔者在呼和浩特市丰州古城现白塔村辽代、元代及丰州城白塔综合前人硏究考查论证。辽、金到元代,是呼和浩特地区历史上居住人口的又一次高峰时期。也是第二次繁华时期。也是这一地区建造城市较多的又一时期。这一时期,居住在这里的主要民族有汉、契丹、女真和蒙古族等。十世纪初,北方的契丹族日趋强大,并建立了辽王朝。公元九一六年以后,辽的疆城

  • 文章忽必烈留下的传统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7期  作者:黃仁宇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忽必烈 远征日本 财政税收 宗教政策 喇嘛教

    蒙古人以少数民族统一中国,非多数民族之福。只是如果他们眞能以「无本身利害」及「不无端干预」的立场,扫除辽金南宋以来的积弊与苛政,却也不失为在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贡献。我们仔细读忽必烈的传记,无法断言他没有这样的心肠。他作的『下江南檄』就指责南宋的通货膨胀为苛政,他也曾下令,禁止买卖滥估价格,也曾将赋税降低。他之禁止军队滥杀戮,废止辽金以来的酷刑,革除了宋朝黥面的粗蛮办法,都具有改革者的作风。而且南宋以来有些地主收流民为客户,既把他们当作佃农,也把他们视为农奴

  • 文章鳳陽花鼓、政治誣衊

    来源期刊:《皖聲雜誌》 第7期  作者:姚夢生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凤阳花鼓 朱元璋 徐达 常遇春 忽必烈

    蓄意诬蔑,扭曲事实。提到十年九荒,那要看是何种因素,是天灾或是人为?根本和朱皇帝扯不上关系。元朝末期政治腐败元朝开国之祖忽必烈,以武力征服了华夏,这些游牧民族,标悍凶勇,只论武功不计文字,根本瞧不起汉人,尤对读书人轻视,分人民等级为:「八娼、九儒、十丐。」就是说文人比娼妓还下贱。蒙古鞑子以马上得到统治政权,就以马上来治国,根本谈不上建设,更遑论什么农田水利,这种「靠天收获的农业政策」,不「十年到有九年荒」才怪呢!元王朝到了末代君主顺帝(脱欢帖木尔)时代

  • 文章觀音居處高僧——中國外交特使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34期  作者:毛德傳 出版时间:2005-05-10
    关键字: 外交特使 如智 一山 高僧 忽必烈 日本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华后,于至元十一年(一二七四)派忻都等统兵攻打日本,败而还。至元十七年(一二八〇),又命阿刺罕及范文虎等渡海再攻日本,「会罹飓风」覆没。日本史书称为文永、弘安之役及「神风」。中日关系极紧张,一度中断往来。长期以来,中外若干史学家认为,整个元代,中日始终相互敌对,如「日本硏究权威」王芸生(也就是办过《大公报》这一位)竟把忽必烈攻日本后的两国关系说成「终元之世,(中日)不通音问」。(见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但这是不符历史事实的。打开

  • 文章中華文化和平的歷史見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3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和平 忽必烈 郑和 以德报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等,不胜其述。儒家文化之外,春秋诸子百家,虽各有其自我论述的体系,但殊途同归,无不以民本和平为目标。如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等,即为一例。凡此不仅形诸于文化,并且亘古以末,历朝历代,实践笃行,历历不爽。于此,远者不谈,笔者仅举近古以来数例于后,以证其实。壹、元帝国的西征:西元十三世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燕京(即今之北京),武力强大,横扫欧亚。西征到中亚

  • 文章中日國民的友好使者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9期  作者:毛德傳 出版时间:2001-08-10
    关键字: 忽必烈 一山 如智 日本 一山派

    ㈠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华后,于至元十一年(一二七四)派忻都等统兵攻打日本,败还。至元十七年(一二八〇),又命阿剌罕及范文虎等渡海再攻日本,「会罹飓风」覆没。日本史书称作文永,弘安元寇之役及「神风」。太平洋战争时,日本把自杀攻击飞机就称作「神风特攻队」,当年所以将舟山行政建置昌国县升级为州,主要就为征伐日本海上用兵以及转输粮运。范文虎南军主力就是自庆元(今宁波)舟山出兵渡海的。由此,中日关系极紧张,一度中断往来。但是,长期以来,中、外若干史学家认为,整个元代

  • 文章鄉先賢文信國公與正氣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8期  作者:易烈相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正气歌》 文天祥 忽必烈 张世杰 陆秀夫

    忠心耿耿,深获朝廷信赖,迭次委以重任,曾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其后当陆秀夫、张世杰护卫宋帝赵昺,由碙州进驻厓山(即今广东省新会县厓门)。信国公带兵入卫,未果,但获加封为少保、信国公。语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信国公之对宋朝,可说忠心一片,至死不渝。惟独力难支大局,他领军勤王,转战江、浙、闽、粤、赣诸省,屡起屡伏,筋疲力竭,终于在广东朝阳五坡岭,为元军张宏范所乘,以致全军覆没,信国公亦被俘虏,但曾图自杀未遂。元帝忽必烈屡次下令,要活捉宋朝大臣,不可杀害

  • 文章引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6期  出版时间:1981-06-25
    关键字: 忽必烈 蒙古骑兵 元朝建立 元好问 传统文化 修史报国 元朝内乱

    向外扩张,不数年长城以内即发生一连串的重大变化。西元一千二百十一年,蒙古兵与女眞人(金朝)战于张家口东南附近的会河堡,金兵大败,蒙古铁骑驰入长城;这是新兴蒙古族南侵中原的开始。一二一四年金宣宗迫不得已,自中都(北平)迁避汴京(开封);一二一五年成吉思汗正式占领中都,华北大乱。一二三二年蒙古兵迂廻假道,围攻开封,翌年城陷,金朝旋亡。到了一二六〇年忽必烈继任大汗,建元中统,兼驻跸上都(多伦附近)与大都(北平),华北局势方遂渐获得安定。一二七一年又建立国号,称曰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