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往事共返回13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先室賓紫瑩女士事略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葛賡虞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宝紫莹 往事 追忆

    先室賓紫瑩女士,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七年農曆乙巳十月二十二日,於姊妹七人中行四,另有弟三,父翼雲公,母廖太夫人。賓氏爲衡山望族,耕讀相傳,世有令聞。翼雲公經明行修,澹泊名利,與趙炎午先生爲同窗摯友,炎午先生任湖南省長時,邀其出仕,公辭不就,但於地方公益,如團練、育嬰、敎育等事業,則悉力以赴,不稍却顧。太夫人慈孝勤儉,相夫敎子,人欽其賢。紫瑩生性明敏仁孝,因母氏之敎,深嫻內則,其後並就讀家塾,尤擅女紅,凡紡績、刺綉、剪裁、烹飪等皆優爲之,於諸姊妹及諸弟友于甚...

  • 文章路斷蘭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9期  作者:石佛 出版时间:1976-09-06
    关键字: 蘭谿 往事 追忆

    金華,是以火腿而聞名全國,但當地不產火腿,乃由於附近各縣多山而交通不便,其所產的火腿均由金華出口,所以當地人都稱:金華火腿出東陽」,東陽便是金華的鄰縣之一,其實出產火腿的,也並不止於東陽,不過由於金華是火腿的出口地,也可推想到它是這一帶交通比較便利的商業繁盛之區。到抗戰期間,由於浙贛鐵路全線被敵軍斬頭除尾,尙由我軍控制的一段又以金華爲起點,成爲後方通達上海的咽喉,經過二十九年金華會戰,我軍不惜浴血確保,使金華更加馳名世界,由印度加爾各答一家報紙,在金華會...

  • 文章退而思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3期  作者:來載璋 出版时间:2010-03-10
    关键字: 同里 退思园 往事 追忆

    遊覽了歷史文化名鎮同里,能撥動我心弦的,倒不是它那因「家家臨水,戶戶通舟」而被稱為「東方小威尼斯」的美譽和它那「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情,也不是那些具有明清格調的樓堂建築以及能給人帶來吉慶的「三橋」。因為這一些早見得多了。而參觀了貼水而建的「退思園」,這座古代建築的博物館,才真真正正地撞擊了我的心靈。那艘時時靠岸迎賓的「旱船」和巧妙得體的「坐春望月樓」、「攬勝閣」以及步移景換的月洞門、九曲迴廊、水薌榭、眠雲亭,和堪稱江南一絕的「天橋」及其近旁的「辛台...

  • 文章思念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韓養民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父亲 亲情 思念 往事回忆

    父親仙遊遠去已二十年了。二十年來,那不盡的思念常常燃繞在我心中。每逢佳節或親友相聚時,都勾起我對父親的懷念。多少年來,我一直想爲父親寫點文字,多次提筆,因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無法寫下去。父親是一地地道道的農民。我上中學時,一年交學雜費和書報費十元。十元錢雖不多,可對一貧如洗的我家,自然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每當開學日子臨近,父親翻溝越嶺,向親友求借,千方百計籌到這筆巨款。在鄉供銷社做工的叔父,也常慷慨解囊,不時接濟。有一年秋,故鄉受災,父親四處奔走,可是在我那...

  • 文章记先岳父沈鸿烈先生一段往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9期  作者:宮守義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沈鸿烈 张学良 往事

    们[2],听说他到了台北,都抽空到荣总探望,虽经医生劝告,谈话太多影响他的健康,并在病房外悬挂「谢绝访客」标示,但来客还是终日不断。某一天,自台中来的随侍家人应亲属之邀外出,我侍奉他老人家用过午饭,略事休息即扶他上床午睡,因为一般访客多免避在午饭前后探望病人,所以当时病房很静。我是坐在一只沙发上阅杂志,突闻轻微叩门声,我为了怕他老人家在睡梦中惊醒,立即趋前应门,打开房门之后,来客问我:「沈先生在吧?」我一看来客并不认识,据实答以他正在午睡。这时来客已自动

  • 文章葛洲壩憶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9期  作者:周煥武  出版时间:2006-04-10
    关键字: 葛洲坝 回忆往事

    刚从大陆旅游归来的亲友,谈起三峡水坝的宏伟现貌,引我想起葛洲坝上的往事;因为三峡水坝以葛洲坝为起点,葛洲坝上有我老妈的故居。我妈娘家姓田,曾是葛洲坝上的大户;我妈就是外婆最小的女儿。在外婆家院子里,可以看见大门上方塑有一片三尺多宽、一尺多高的泥塑匾框,框内嵌有「耕读传家」四个描金楷字。可惜旧传统中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耕读观念是专属男士们的。我妈不是这个家里的「耕」者,也不会成为「读」者,而是一位徒具头脑的文盲。我妈未读过书,但凡是她看过、学过或经常

  • 文章熊家往事忆述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7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阜宁熊家 往事 追忆

    前言年老人喜谈往事,尤对亲近之人,琐琐碎碎,最易引起兴趣。目前我熊家的辈份,比我长的没有了,同辈男生中比我大的,祇有一人,但他留在大陆,所以谈到熊家的掌故,在此时此地,我清楚多些。战乱期间,旧家谱遗失,我们祖先从江西省东迁到阜宁,所有的情况,无法了解。祖先的事迹,知者寥寥。数典忘祖,深以为憾!四十余年前,族人又作第二次之东迁,离开大陆渡海来台。若不有所计载,则对阜宁的老家,又将没有印象了。茫然不知所本,岂可再乎!最近族人集议新编家谱,我谨将我记忆所及

  • 文章憶巽園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4期  作者:楊瑞津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巽园 景色 往事回忆

    舊時溫州市區規模大大小小的私家花園頗多,像如園(池上樓)、怡園(曾宅花園)、于園(呂宅花園)、涉園(周宅花園)、依綠園等等,年紀七、八十歲的老人記憶中或許還有許多許多……。而我祖父雨農公營造的「巽園」(亦稱綺園)在當時溫州私家花園中算不上很有名次,但那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的私家花園和歐式建築風格的樓房,卻為花柳塘的整體格局與檔次增色不少。祖父楊公雨農(一八八〇—一九五一)名振炘、譜名天炘、號巽園、字雨農、以字行,永嘉城區(今鹿城區)人。民國時期溫州著名商紳和...

  • 文章革命夫妻悲歡歲月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孫陳淑英 陳鶴齡 出版时间:1991-09-30
    关键字: 孙科 孙陈淑英 往事回忆

    抗戰軍興,寧滬相繼淪陷、哲生隨同政府遷渝,我則挈家赴香港暫住,乘時養病,在違難期間把握時機,曾督飭我的子女在香港集結靑年愛國男女百數十人、組織「中國靑年救護團」。以盡一分抗戰救國的責任。先後曾派出救護隊、救護大隊、出發前方服務、每隊有醫生、護士、藥劑師、服務員、共十餘人、或二十餘人,另有儀器藥品等應用物配置齊備、皆由各同人在後方募集、組織、訓練、裝備、和籌款供給的,每一大隊出發前均由我授旗,以壯行色。至香港失陷,團部遷入廣東曲江,最後的一隊,繼續服務至抗...

  • 文章母校陶龕瑣憶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蕭正凝  出版时间:1987-10-31
    关键字: 母校 陶龕 往事回忆

    母校陶龕,是一所古樸而典雅的舊式建築,群山懷抱,漣水蜿蜒於前,景色秀麗,氣象萬千;校門前圍牆左右,分別書有十八個大字的標語:「平時要有戰時的準備,戰時要有平時的鎭靜」,遠遠望去,淸晰可辨,十分醒目,發人深省,陶龕雖然只是一所小學,但是主持校務的輈重先生,(名羅輈重號春馭,其生平事跡,請參閱本刊第一卷一二期合訂本,李如初先生所撰述敎育之神一文)以其在美專攻敎育之廣博學識,再以窮其畢生之精力,認眞辦學,致使校務蒸蒸日上,日新月異,莘莘學子一經踏入該校,無不立...

共1331条记录 1/13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