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张道华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道华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5期  作者:陸震廷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往事 追忆

    下至贩夫走卒。大家都认识这位世家名医张道华。他很热心,时常愿意帮助别人,他自己帮不上忙的,还要拜托朋友帮忙。记得在他茸城医院附近,有一位年靑的戴洁小姐,家中落,亟需找一项工作养家,他就一再托我设法,我也慨然接受了他的请求,先后二次为这位戴小姐找到了敎育工作,从这一来件事来看,可以知他如何乐于助人。三十七年大陆匪乱扩大,漫天烽火,江南情况紧,有卷入战火的危险性。那时,他有几位好友在四川,要他再到四川去。因为抗战时候他一直在四川,情况熟悉,和我商量,问我

  • 文章懷念一位好醫師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0期  作者:史僮先生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疗病 往事 追忆

    我家原住永和鎭文化街的一条小巷子里。每日上班、进食,都得到永和路二段搭公车。偶然在永和路一段近桥边的一座楼房的底层,见有「张道华医师诊所」的木牌,并不十分引人注目。那招牌字是前立法院长张道藩先生写的,下署其姓名。初以为这位医师是藩先生的介弟,因其名只差一字。但我知藩先生并没有一位悬壶济世的兄弟。后来我家迁住永和路二段的一条小巷子内。不久,永和路要拓宽,医师的房子须改建,于是借住我们这条巷内他的朋友的边房应诊。每天出入,均过此屋,但并不相识。日久渐闻

  • 文章张道华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5期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生平 事略

    张道华先生,别号锐,江苏省松江县人,民国三年元月十七日生。祖父蕴和公,为报界名人,曾任上海申报总主笔,笔名「默」。所写社论,阐扬主义,鼓吹革命,正确生动,笔锋犀利,贡献甚伟。行宪之初,被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惜因中风未能就任。父绍修公,为江南名医,手创松江茸城医院,规模宏大,活人无算。先生家学渊源,幼承庭训,立志悬壶济世,克绍箕裘。先后毕业于南通医学院,国立江苏医学院,皆名列前茅。抗战军兴,追随政府入川,在重庆首都医院专习耳、鼻、咽喉、眼科、博览羣籍

  • 文章兒時遊伴去一人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5期  作者:安平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童年 往事 追忆

    张道华兄之丧,太出意外,据说此次同鄕年会,他曾破例参加,乃时仅半月而噩耗突传,而且他是医中高手,除主治内科外,对五官科颇有几招,胜利后作瞳孔手术,在松江还是创举;再说他的年纪也不算老,怎么会一病不起,一经探询,才知是黎明前由于心臓病猝发所致,并不是自做郞中药不灵,而是眞病无药医,或者来不及医是也。我和道华兄不相见,已有两年多了,过去我住永和,离他的诊所很近,那时我在报社工作,晚上上班之前,常去他的诊所里小坐聊天,不免引发一点思古之幽情。在故鄕,我们

  • 文章浮生小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05期  作者:行舟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陈玙璠 英超 曾瀚 人生如朝露

    中央日报上看到他的讣吿。三月廿一日下午我去殡仪舘为他行最后三个鞠躬礼,看到有一位小姐为他穿孝衣守灵答礼,说是曾兄的义女,也是调查局的工作同志之一。所有在场办事的也全是调查局同仁,可惜我一个也不认识,送上一份奠仪签名而退。第四位亡友是总统府的特约医师张道华先生,他是江苏松江人,眼耳鼻咽喉专科兼治内科,我们是三十九年来台后认识的,二十余年来家人有小毛病时也常找他看看。此君为人随便,没有一般医师架子,看病也马马虎虎,病人上门常会与人天南地北的闲聊一阵,所以他的业务平常

  • 文章台湾第一位全盲马拉松选手文彦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9期  作者:苍松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全盲马拉松选手 张文彦 中医医师 李家雄

    文彦是我松已故名医张道华乡长的么儿。全盲对文彦来说,固然是件不幸的事,然而他凭著信心和友情的支持,跨越障碍,勇往直前,并能实现理想,一样在人生的长跑上成功起步。并在去年十二月四日最高票当选「第一届十大杰出盲人」。

  • 文章藏寺记游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3期  作者:辛丑  出版时间:1973-05-20
    关键字: 藏寺 循王墓 石道士 绿毛乌龟 张俊

    什物外,主要多是农具,又因该处地滨太湖,渔船上多把在空闲时结成的大小鱼网,到节场上去卖,这种鱼网结得非常精致,鄕人有「阳山鱼篓藏网」的俗谚,(阳山节场,卖捕鱼用的竹篓子人甚多)鱼网是在华藏节场上卖的著名的东西,所以买的人很多。藏寺虽地处山南,但和山北很近,仅一山之隔,由马鞍岭平坦的山穿过去,或越过归山,(伍子胥死后,吴人在此山上望他归来,故名。)就是舍、胡塘、刘塘桥、稍塘桥、藕荡桥等处,所以四月初八去游藏的人,山北人占多数。这裏的鄕人还有一种习惯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