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张巡庙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鄕習俗供大老爺與懸掛大老爺燈籠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0期  作者:邢溝老農  出版时间:1990-08-20
    关键字: 风土习俗 神像 灯笼 双忠寺

    故鄕的大老爷殿,就是张巡庙,各鄕鎭都有,每年一到阴历七月初一,要把庙里的大老爷神像抬出来巡行一周,于是再到就近的人家房屋宽大的大厅上去停下来供奉一个月,日夜香烟缭绕,附近居民都去焚香礼拜。七月廿五,据说是大老爷诞辰,还要雇请戏班,搭台演剧庆祝,少则一天,多则三天,每家都邀请亲朋宴飮,同台湾的大拜拜一样。七月初一日起,每家门首还要悬挂一盏灯笼,名为大老爷灯笼,上面写着「驱瘟逐疫,收灾降福」等字样。过去,尤其鄕间,医学不发达夏天疾病很多,疫病流行,愚夫愚妇

  • 文章大老爺會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1期  作者:武陵 出版时间:1979-07-10
    关键字: 大老爷会 死守睢阳 晓谕百姓 仪式表演

    无锡城鄕各地,到处都有张巡庙,(本地人称大老爷殿)张巡是唐朝的大忠臣,他死守睢阳,复兴唐室,安史之乱,江淮一带和我们的故鄕地区,没有遭到生灵毒之苦,完全靠张巡死守睢阳之功,所以民间对他都感恩而非常崇敬。每年阴历八月,稻禾已经秀齐,这是一段农缺时间,尤以过去农业社会,生活不像现在那麽紧,鄕间各地,多设坛供祀,名为「供大老爷」。如遇发生疫厉,或人口不太平等情事,地方民众,就先把他的神像,由中抬出,供在露天临时搭的神棚里,然后集议筹备出会巡行,以冀收灾

  • 文章梁溪聯話(五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0期  作者:弘農氏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梁溪 财神庙 张中丞

    财神,在城内小娄巷,有戏台,每年中秋节,祭财神演戏,戏台两柱有联曰:是耶非耶,其信然耶;秦欤汉欤,将近代欤。(吾邑无正式剧团,演戏目的为酬神,俗称草枱班戏,是否有剧本,可勿论,问剧情,无非白蛇传、铁公鸡之类,除文场武场之外,演戏人身穿之戏袍及戏装,是否合乎戏码之时代,乃是无人过问之事,只是在台上任意唱唱打打而已。此联系集句之作,自然混成,令人有刻划入微之感。)中丞,在惠山绣嶂街,祀唐御史中丞,殿中有之塑像,貌甚威厉,殿之对面为戏台,有联曰:月

  • 文章(古今乡贤)张巡庙•汐止忠顺史沿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9期  作者:行玉琦 出版时间:1998-07-03
    关键字: 安禄山 神像 汐止忠顺

    位于汐止公园域内。始建于前清光绪初年。原为闽南式之传统古厝,乃台湾地区及本鎭鄕民奉祀敕赐保仪大夫唐名将中丞公,俗尊称安公祖。公开元进士,历任清河、眞源县令,有能声。天宝中,安禄山反,州县守者,或走或降,莫之敢御,独公以数千卒起讨之。后以势寡,与许公远合守睢阳。会贼众十余万来攻,日中廿战,每督战须齿碎,眦裂血面,不少惧也。公自起兵,大小四百战。沮贼势,蔽江淮,守一城,捍天下,厥功至伟。至德三年,城陷,被执,贼帅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仅三、四耳,仍大骂

  • 文章「台灣人與河南人」讀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5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8-05-25
    关键字: 集应 安史之乱 河南同乡会

    本(六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版的中原文献第十卷第二期中,曾载有王光临先生「台湾人与河南人」的一篇大作,把台湾省所谓闽南人和客家人的来龙去脉,旁征博引,分析得甚为详尽,证明了台湾同胞无论其为闽南人或客家人,追本溯源,其祖先都是由河南辗转来到台湾。这篇文章好像有一家报纸曾经转载,足见其信而有征,是一篇民族源流的宝贵文献。听说台北市木栅区保仪路有一个古老的,名曰「集应」,乃是唐朝张巡之后,奉其神像,由河南经由闽南迁来台湾,建供奉,这又是早期河南人辗转来台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