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张光生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緬歸僑會辦語文硏習班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66期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缅甸归侨协会 语文研习班 开学典礼

    本刋讯】缅甸归侨协会自成立后,会务发展迅速,目前会员已逾二千余人,为使归侨普遍通晓国语,特擧办语文研习班,由富有敎学经验之张光生老师担任班主任,日前擧行开学典礼,学五十余人,每晚上课两小时,成效至为良好

  • 文章张晴光将军近著 「血战余」台湾商务印书舘出版书要旨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0期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血战余生》 张晴光

    兵家咸认战场经验,足可为作战敎育训练的鉴戒,作者基于此,才有「血战余」忆述。本书取材,是作者当兵、带兵、练兵、用兵作战经过纪实,内涵剿匪、抗战、戡乱及突击东山岛等战役。他当兵,认定祇要有为国牺牲的决心,为官为兵是一样的;带兵以「仁」以「明」,执法严,绝不以私害公;练兵以「勤」以「实」,练成以少胜多的精兵;用兵作战,本着战前想、想、想,战时断、断、断,对敌干、干、干的三步曲,鎭定指挥,机智行动,把握战机,独断专行,发挥部下机智、武器威力,战胜而伤亡少

  • 文章李敖看张晴光的「血战余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0期  作者:崔永德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李敖 张晴光 《血战余生》 刘玉章

    今年八月中旬及十月中旬,偶而逛新竹文化中心,不预期的看见「世界论坛报」专栏文章,均刊出了张晴光著述「血战余」部份文章。前一篇是赞扬将军当年在台儿庄打战车的故事(原文已奉寄将军),非常动感人,实乃华夏之光也,这还不算稀奇。讵料十月十五日,该报又刊出了李敖专栏文章,论「不准上岸」。李开宗明义就说:「一个国民党少将—张晴光,退役以来,写了一部「血战余」,其中一九四九年「上海保衞战」中保衞不成,撤退来台一段。晴光说:怀着悲惜、痛愤的心情;离开

  • 文章张晴光将军著血战余再版序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陳廷元  出版时间:1988-11-01
    关键字: 张晴光 血战余生 序言

    一步步向前、向上走去。这两句「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就成为国人自立立人的箴言。凡有君子抱负的人均信守不渝。将军晴早年从军,一戎马,转战南北,勋绩炳彪。于退伍后就亲身经历、完成大作「血战余」,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与社会人士的敬佩,即行再版。余与晴将军系三十多年的老邻居,早夕相晤,不仅有先读其大作之快,更于聚首谈心中,聆听历历往事,每觉心感神驰,恍如时光逆转,回到往日的战埸。由详细拜读,倾心聆听,印证以余自芦沟桥七七事变后

  • 文章张光宇自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元和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宇自述 求学经历 人生回忆

    元和恭录余姓,名焯福,字宇,山西省崞县,原平鎭班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农历八月初六于广西省全州州衙内。时家父杲老先任全州知州。我母我前,已三男二女,都是自己亲自喂奶长大。下我后,母亲奶疼,不能自己喂养,即雇奶娘代奶。奶娘喂养七个月后也无奶,暗自以甜米汤喂我充饥。母亲因前已有五个儿女,又身为一个州官夫人,杂事繁多,忙里忙外,就忘了我的存在。过一年,母亲又下五弟,奶也不疼了,又自己喂养。我营养不良,小时,身体并不好,到七岁时才

  • 文章臺北市舟山同鄕會第九屆第十九次理監事聯席會議紀錄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70期  出版时间:1998-08-30
    关键字: 杨梅季 施志 行周 宁波大学 学生交流

    时间:民国八十七年七月十七日(星期五)下午三时。地点:台北市仁爱路三段八十八号二楼(浩云厅)理事出席:黄永凯、毛孝伏、童信武、林锦雀、丁品根、贺根华、王金友、施志、林国璋、亚仙、行周、范德富、林志苗、钱培琯。理事请假:钱楡棠、李隆义、杰、伍尧根、应功伟、杜梅莲、虞瑞海、武忆舟、伍旭业、戎有本、梅志建。监事出席:帼英、王定国、明君。监事请假:应德耀、胡世高、翁性初、何松鹤。列席:陈亚芳、姜文标、林之桐。主席:林国璋 纪录:陈健伦甲、报吿事项:一

  • 文章會員動態專頁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6期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陈利男 叶伯荪 智浩 金育 邱力

    國内同鄉地址電話異動

  • 文章贞松等参与福建更保护会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8期  出版时间:1990-12-10
    关键字: 张贞松 财团法人 更生保护会 李清正

    本刊讯】本刊指导委员贞松,于十二月四日出席财团法人福建更保护会(原称司法保护会),在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简报室召开之第一届第三次常务董事会,积极参与福建重要福利事务运作。该会常务董事八人、董事九人—常务董事:贞松、李淸正、杨水应、。董事:蔡辉林、李锡荣、陈振淸、杨肃元、王水彰、邦吉、林木官为闽籍人士。

  • 文章张维光生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张维 人物回忆 生平经历

    张维光,字鸿廉,民国前二年诞于辽宁省海城县东南之石门岭村。先祖乃由山东莱州迁入定居。半耕半读、勤俭持家,自有田园,经济尙称宽裕。先八龄入学,中学以前敎育均受敎于故鄕省内,后负笈哈尔滨就读法政大学,未几九一八事变发,东北沦陷,先不甘失去自由,乃冒险出关,就学暂设于北平之东北大学,以迄毕业,二十年南下金陵入中央政治大学地政学院(地政研究所前身)继续深造,毕业时正値抗战军兴,于兵马倥偬间开始服务社会。先初供职于贵州省政府财政厅,任股长科长等职务

  • 文章张培光事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期  作者:申慶璧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出身望族 生平事略 追忆故人

    讳培字志眞别号质斋,已废而不用。侨居香港后,即以字行。原籍昆明市,寓所在金碧路,护国路口,民国纪元前十五年四月十日。先氏为昆明望族,曾祖父讳仁业农,祖父海如公,为武进士,乃从军。父云川公为淸秀才,改经商,至先仍以农为本,在昆明、澂江、宜良间,有良田三百余亩。民前四年入昆明第三模范小学堂。民国元年升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堂。于民国四年毕业后,任昆明县立金马寺小学敎员。翌年负笈北平,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系肄业,于民国九年毕业。自北平学成还鄕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