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张伯苓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求學經過(下)第四節 南開大學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王志信  出版时间:1997-09-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求学 南开大学

    徐阶平社长,请为担任入学保证人。再回校办理注册手续,然后正式分配宿舍,同室三人,每人一床、一书桌。前面我曾说到从高等小学升进初级中学时,占了一年便宜。现在因为济南五三惨案,受日本侵略之影响,躭误了一年。到南开是读预科二年级,十九年预科毕业,升进本科读四年,至二十三年七月毕业,共做了五年的大学生。一、「南开先生」张伯苓「提到南开,就想到张伯苓」。这是世人普遍的印象。张伯苓与南开是不可分的,也可以说:张伯苓就是南开,南开就是张伯苓。在大陆时期,南开每年举行两次

  • 文章閻錫山與南開大學——閻錫山重視敎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閻立中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阎锡山 南开大学 捐款

    阎锡山,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张伯苓,南开学校创建者,著名的爱国教育家。这两位人物怎么会连在一起呢?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南开学校校董严范孙和校长张伯苓在酝酿继天津南开中学之后创办南开大学时,第七届华北运动会和全国教育硏究会会议相继在山西太原召开。同年五月严范孙、张伯苓去太原出席华北运动会期间,专程拜访了时任山西督军的阎锡山,他们谈起了面对世界列强,中国只有重视教育、振兴科技方能迎头赶上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阎锡山对严、二位献身教育的精神及创办

  • 文章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7期  作者:·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 出版时间:1998-01-03
    关键字: 碑文 纪念碑 杜甫

    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院。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幷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鎭。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

  • 文章更正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72期  出版时间:1975-10-20
    关键字: 勘误 胡明复 致歉 心脏病

    上期本版刊载「简介堰桥胡氏三代杰出才俊」一文,承邹景衡鄕长面吿,胡先贤明复夫人之死,系为心脏病突发。又南开校长张伯岺之「岺」字,误为「岑」字,倂予更正,并致歉意。 编者敬启

  • 文章苦心興學的劉劍韜先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周重韶  出版时间:1975-10-02
    关键字: 豫章高级工商职业学校 访学纪实 杜月笙 张其昀

    也当过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但他所希望百年之后的头衔是「中国文化学院创办人」,张伯苓名满天下足傲王侯,就是「南开」办得成功,所以办敎育是一种具立铜像意义的工作,而且这种铜像,不比做官的铜像,不会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与历史上的褒贬不同而遭到拆除的后果。四、愿见羣策羣力的发扬豫章高职的地理环境非常幽淸,有山有水火车可达,气候要比台北低很多度,是个好的读书环境,安得上「如坐春风」四字的赞誉。该校占地甚广,刘公惨淡经营煞费苦心,终因资力不足而订下招人投资共图发展办法

  • 文章嚴范孫創建享譽海內外的南開學校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77期  作者:侯傑 李叢娜 出版时间:2008-12-10
    关键字: 严范孙 南开学校 新式教育 严式家馆

    多与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严范孙先后参与兴办或倡办的学校有:天津私立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和十六所公立男子小学、十一所公立女子小学、天津师范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北洋政法学堂、直隶高等工艺学堂等。而严氏家馆,作为他最初改革传统教育的实验基地,值得认真了解。早在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春,严范孙就在家中开办了严氏家塾,聘请刚从海军退役回津的张伯苓主持各项学务。当时学校规模不大,学生只有六人,其中严范孙子侄五人:严智崇、严智怡、严智庸、严智钟、严智惺,另外一位则是

  • 文章张伯苓先生小传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6-02-19
    关键字: 青年会 南开学校 教育工作 人物传记

    原载传记文学第十二卷第四期)译者按:张伯苓先生名寿春,生于光绪二(一八七六)年,卒于民国四十(一九五一)年。为我国著名教育家,在天津创办南开学校,自中学而大学而小学,氏任校长,前后达四十余年。抗日战争时,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胜利后一度出任考试院院长。本文译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九六七年出版之「民国名人传记辞典」第一卷,原文未注明作者姓氏。张伯苓出生于天津书香世家,其父为喜享受之学者,不善理财,家境逐渐中落,不得不以执教维生。鉴于自己失败,决心管教其子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