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设学校共返回4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倪象愷與台灣平番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4期  作者:毛一波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倪象恺 举人 中宪大夫 清心寡欲 建设学校

    濬四邑水利以资灌溉,淸船政之贻累,惩书役之病民。建设学校,俾番社子弟亦得沐浴敎化。辛亥,升台湾道。(中略)忌功者从而媒孽之,虽罣吏议,暂解绶,仍荷圣主矜全,旋发直隶,以知府用。乾隆元年丙辰,署淸河道,接补保定府知府。」后庚申补升长芦盐运使。辛酉承温旨奖以忠厚二字,爰镌于额,以传训子孙。乾隆八年,积劳成疮,乞假回籍。甲子秋抵里,一年后卒,年六十一。(详见光绪修威远县志。)这些资料,我想是可以用来补充台湾方志之不足的。

  • 文章紀念熊公琢如校長獻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6期  作者:王志和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熊恢 追思悼念 筹设奖学金 建设学校

    职业学校,以匡正当前社会之盲目升学主义。第二为协助熊公故乡丰城县创设剑声职业学校以发扬熊公「文武兼长」「手脑并用」之教育理想,使其德泽永留于桑梓。以上两点建议,行之并不太难,以剑声校友之人才济济,熊氏家族之兰桂芬芳,苟能群策群力,积极推行,定必可底于成。熊公当亦含笑于天堂。

  • 文章乡农学校再探讨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趙建修  出版时间:1998-06-20
    关键字: 乡农学校 乡村建设 梁漱溟

    早期之鄕农学校,出自邹平县之「鄕村建设硏究院」,此「硏究院」并非今日大学中之「硏究所」。既可读硕士,亦可读博士。战前中国大学多未办硏究所,硕、博之士必须到国外读。胜利之后,我为五强之一,政府提高大学水准,培植高级人才,始有土硕士、土博士之产生。土者别于洋也。鄕村建设者,至为可取,是以有鄕村建设专家之出现。如晏阳初之倡导「平民敎育」,梁漱溟之主张「寓兵于农」等是。后为野心家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所迷恋,认梁为「梁圣人」。梁为广西桂林人,民初投考北大未录取,誓言

  • 文章鄢陵縣農藝中學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7期  作者:張茂甫 張文軒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鄢陵农艺中学 学校介绍 学校历史 学科建设

    教育科长林永灿等人共同商议,创办「鄢陵县农艺中学」,它和县中、县师、八德幷称,为我县学科性质不同的四处中等学校。因我是河南大学农学院毕业,就委派我担任鄢陵县农艺中学校长。具体筹建工作由我负责。首先是在校址的选择上有过多次变更,最初是定在城西三民村(亦称陈老庄)陈家花园。由于陈德俭长兄陈冠军怕学校久占为业,多方活动,幷宴请了县当事人,通过多方说合,改变了原定校址。后来,由参议长张一农倡议,将学校搬到城西南三十华里的常寨村。原因有二:一是,常寨村有公学田土地九十

  • 文章奋进中的常熟市中等专业学校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1期  作者:徐洪葵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常熟 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建设 办学方向 校风

    幅射办学点」,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质量,共同发展」的原则,从一九九四年起,发展联合办学,形成了以本校为龙头,与练塘成教中心校等十二所学校结成的覆蓋全市的职业教育集团,共计办班八十四个,三四一八人。这样,本校已成为本市城鄕经济建设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资源库,承担了全市职业类招生量的七〇·九%。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常熟中专的学生形成了「诚实、好学、爱国、守纪」的校风及「重德、爱技、勤学、苦练」的学风,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常熟具有

  • 文章(肆、杂记类)瑞金市私立英才学校的成长与茁壮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1期  作者:梁懷茂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英才学校 教育事业 私立学校 学校建设 教育资产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是人力资源的宝库;政治的民主,经济的开发,社会的繁荣,乃至于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均有赖教育的植基与建设。大陆自改革开放以后,国际交流的拓展,经济科技的提升,城乡发展的规划,以及百姓衣食住行乐育需求的满足,在在都需要人民智慧的贡献,整体人力资源的投入。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民智慧的启发,社会整体人力的培训,良非一朝一夕,一蹴可成!于是国家教育投资增加,教育人员待遇改善,其与百姓期待子女成龙成凤的风潮,自然难成正比。于焉创造了一个

  • 文章参观湖南名校——东山学校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6期  作者:楊漢湘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东山学校 返乡行程 校园建设

    我仅参与落成祭拜大典而已(祖先必会庇佑他们)!大事完竣,想到该是实践诺言的时候了。缘于在我返乡之前的八月底,故乡贵客十五位来台作经贸交流,旅台同乡会于九月三日宴请全体来宾,我有幸成为陪客中的一员。当时我曾对带考察团的钟兴旺团长说:近日我有返乡之行,届时会专程拜访他。十月六日风和日丽,由侄儿萧笃洪夫妇陪同进城,连络住涟江之滨的侄女杨丽华任向导,引领我们到钟团长的办公室。蒙他热情接待,并请该室陈主任,专车载我们驶过东山大桥,去参观自清末创办的东山学校。到了这座

  • 文章忆广西航空学校飞行第一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期  作者:李大經  出版时间:1979-07-30
    关键字: 广西航空学校 建设经历 历史功绩

    李大經先生,廣西靈川人,廣西航校一期飛行科畢業,曾參加抗日剿匪諸役,戰功卓著。來臺後繼任敎育工作,現已退役。

  • 文章总统故鄕的民生基层建设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期  作者:△賀鑄▽ 出版时间:1968-10-31
    关键字: 奉化 民生基层建设 武岭初级农业职业学校

    蒋总统故鄕奉化溪口武岭农业职业学校,建校完成于民国十九年。是倡导实施民生建设的嚆矢。该校附设有幼稚园、小学部、医院。并以农校为中心继续推广:武岭公园,武岭罐头食品制造厂。兼及四明山脉之相量冈一带的造林工作。校内设有招待所,为总统囘鄕扫墓时,远道前来晋谒的宾客暂住之所。西北的马福祥,东北的马占山,皆曾不远千里而来,在校内小住。当时我任地方报记者,兼省垣东南日报,上海民报驻宁波政治新闻访员,也成为该所的常客。承校务主任邓士萍先生的协助,使采访工作进行顺利

  • 文章鄉情快遞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2期  作者:雅言 出版时间:2001-11-10
    关键字: 宁波新世紀工程 城市规划建设 公费学校 现代科技

    岸防洪整治工程等资源开发与保护项目。此外,还将投资二亿二千多万元建设信息化工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十三亿元建设鎭海炼化扩建工程等一批能源、原材料基地;投资八亿一千多万元建设浙大宁波理学院等科技发展项目。二、舟山创建我省第一所公立免费学校浙江省第一所全额免费的义务敎育学校——千荷实验学校在舟山诞生。这所学校将接纳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九年义务敎育段青少年学生近千名,采用全寄宿制形式,不仅学杂费全免,而且吃、住等生活费免交,连身上穿的服装也不要学生出钱,大大减轻

共47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