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筑房屋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北伯」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1期  作者:本會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河北伯” 九二一大地震 刘秉贤 中国住屋协会秘书长 建筑房屋

    看到九二一大地震已经过去二年多了,受灾户仍然住在铁皮屋里急需要帮助,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做?凭著多年就会的建筑工程技术,一头埋进了台中县的和平鄕山地部落,不论是风、雨、日、夜,原住民同胞都能看到身穿旧布中山装的「河北伯」,他不停的工作或手拿摄影机把当天的工程进度记录下来。一年复一年的过去了。已经三年了,整整三年多了仍在不断做,在人手不够,资金不足的状况下,眼看着一栋一栋的二层别墅洋房盖起来了,「河北伯」如数家珍一样,一栋一栋的算著有二十多户了,满脸都是笑容

  • 文章閒話家鄕(十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2期  作者:金溪翁 出版时间:1976-03-01
    关键字: 家乡 房屋 朝向 厢房 门楣 建筑

    很宽濶的行道,对面有一座高巍的照墙。大门上盖有门屋。进门有一很宽大的明堂。两边各有二间见到的夹厢房(尚有看不到的几个厢房相连)。中三间大厅,厅后又有一个明堂。过明堂又是三间朝南的祖堂。(俗叫前厅后堂)。祖堂后留有小见天(小形的明堂)。东西夹厢从大门内一直并连到后见天。东西两夹厢最南面的二间房屋,各改朝南装饰门户与围墙尚有一段距离,约一丈左右,舖砌石板作明堂。加上上下二层屋簷。簷与簷汇合的地方向上翘,筑成二个高高翘角,俗叫豁敞。是一独特的结构美丽壮观的建筑

  • 文章熱河人的生活習慣(四、居住)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14期  作者:劉仲平  出版时间:1971-01-31
    关键字: 生活习惯 村庄名称 大院套 南场院 房屋建筑法

    称为书斋,斋后有茶炉、饭厅、厨房,与大师傅及花把式和斋夫的住房以及师、生、用人各有专用的厕所。这些设备之外,便是四周围着的花墙子,和一道学房门。以此,可以自号为半耕半读人家。七、房屋建筑法热河的房屋,可分为瓦房、平房、草房、洋房四种建造方法。洋房是钢筋水泥建筑物,是近些年来的新法,采用的尙不多,且不去管。只就瓦房、平房、草房三种说明如下。瓦房尖顶,怕大风吹,故必须特别坚牢,方能稳固。因而柱子、梁、檩子、椽子、房把、地基墙壁基石,都得用讲究而贵重的好料,基必用

  • 文章(文化交流)中華民國參加比利時世界太極年會暨歐洲文代訪問團記要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5期  作者:張履端 出版时间:1997-07-03
    关键字: 成吉思汗 民生物资 房屋建筑 太极年会

    的约束,并积极鼓励辅导农村青少年,走出农村,向外发展,如此,我中华民族才有美好的远景。五、欧洲各国房屋建筑外观大致相同,多采用古希腊式造型,屋脊约成十五度尖顶,尤其教堂建筑顶部成圆锥体尖顶,直冲云宵,我国北方每年冬季大雪,有时雪量过大,房顶因而受损,国内主管房舍建筑单位,可参考。六、欧洲各国门窗造型用料特别讲究,尤其窗子用料特大,玻璃用5MM双层玻璃,有隔音、取暖、防盗多效益,开关方法「由中心向内关」,其支撑点及关锁在两边与下方,甚理想。七、欧洲经济仍不

  • 文章長汀同鄕會資產負債表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4期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资产现金 邮局定存 房屋建筑 基金与绌余 支出划分说明

  • 文章鉛山河口鎭雜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0期  作者:四維 出版时间:2013-02-15
    关键字: 河口镇 明清古街 房屋建筑 九狮山 乡土风貌

    河口镇原有九弄十三街,其中明清古街(一、二、三堡)沿信江而建,全长五华里,平均宽度约六公尺,今合称为「临河古街」。明清街路面不宽,一般都在六公尺左右,由青石长条铺就,由于岁月长久风霜侵蚀,过往行人日夜不停,独轮羊角车,推货、坐人进出的原因,青石板上推出了一条深邃三、四公分的凹槽,尽管有些石条断裂残缺,但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街道两边的房屋建筑结构基本上雷同,屋挨着屋,墙连着墙,每道墙间隔处都有墙界,如「同利堂」、「仁义智记墙垣」、「程六经堂」墙等。店面

  • 文章江南一村——元古村宅貌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8期  作者:桑開柱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元古村 桑氏家族 “四大家” 房屋建筑 古村落文化

    往北去,直达湘江支流。田洞周围不是碧绿如海的茶林,便是星罗棋布的山塘,正如一位村民大门对联所言”人杰地灵,欣占青山春不老;心宽体健、乐观绿水福长流“横批:塔影如画”。元古村系桑氏家族世代聚居之地,建于清朝乾隆年代,占地一万平方来米,现居住着五百多人。其中原来村上公认的”四大家“所居房屋建筑设计,尤为独特,不愧为古代建筑史上的一绝。屋前有一条宽约二米,长约六十米左右的石板大路。大路下边有一块大操坪,秋收时供”四大家“人晒谷所用。大路内侧有水沟一条。接着是一堵

  • 文章永春地方掌故(續)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6期  作者:許潔泉 出版时间:1972-09-30
    关键字: 科举教育 房屋建筑 社会生活 风土习俗 宗教祭祀

    人目为小神童,过份夸奖,而今一事无成,益增愧怍,数日后榜发,家堂兄名列榜首,我忝居第三,但虽获录取,仍未报名就读,可见当时学校不振之一班。其他附城学校,有街尾新智、五里街金峯山侧有敎会创办之育贤、崇实两校相对峙,埔头有养贤,前溪有前溪学校、后来东门郑姓创立鹏翔学校,成绩颇佳,作育人材不少。房屋建筑永春居室,俗尚平房,甚少建高楼,屋之四周,先筑墙,外砌红砖,古式大厦,规格为三落两边护,即一连三进,两旁加盖护厝,如北门靑砖厝王姓便是一例,全座大小房间约在百间以上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