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庙戏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鄕风物不胜思——春天的「人丁」——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49期  作者:葛天民  出版时间:1982-03-20
    关键字: 人丁 大王庙 平剧

    故鄕在春季,到处都有演戏酬神之举,它的名称,有「节」、「庙戏」和「人丁」。戏是酬敬神的,像二月初八南门外张玄庵和二月二十八杨墅圆宋帝便是;节戏是酬敬佛的,像二月十九西鄕安阳山翠薇寺,四月初八华藏寺和祗陀寺的便是。人丁戏是酬敬「大王老爷」,就是执掌辖区人民寿命长短的「阎罗王」的。所演的戏是平剧,一本钱大约相当现在的新台币二万元以上。演人丁没有规定的日子,但一定要自年初二起至四月初演完。故鄕的大王几乎每鄕鎭都有一、二处,每所属

  • 文章故鄕风物忆庙戏(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期  作者:栢齡  出版时间:1972-05-20
    关键字: 大王庙 民俗 昆曲 评剧 流水席

    故鄕自阴历年初二开始,直至四月初八最后一天,四鄕各地都接一连二的演唱庙戏庙戏大多数在大王(就是阎王)前演唱的。故鄕过去每一个图份(等于现在的一鄕或一鎭)约四、五里范围内,就有一座大王(城区有城隍),职司掌理所属地方人口的寿命短长,所以每家人家不论富贵贫贱,每年都要按丁出钱雇请戏班演剧酬神,同时并且还要用牲醴祀祭,祈求保祐地方平安,人人寿命修长。大王阴森沉沉故鄕的大王庙里,阎王殿前,都是阴森沉沉,非常可怕,一进门去,就看见上面一块横匾,写着「你

  • 文章故鄕风物忆庙戏(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期  作者:柏齡  出版时间:1972-06-20
    关键字: 故乡风貌 花神 财神 八出 地方剧种

    大开台诸神掉花庙戏大概在下午四时左右开场,先敲锣鼓,名为「闹场」,第一天必须「大开台—掉花」,四金刚先上场,继续出场的是十二个月的花神,再后为玉皇大帝和众神仙,几十位神仙穿着各色锦袍,鲜艶夺目,好戏班借此摆摆行头,玉皇升坐高台,众大神仙站在椅子上,其余的小神仙站立下面四周,十二个月的十二位花神,都是成双配对的夫妻,一对对的穿来穿去,载歌载舞,三月里的桃花女神,扮相妖冶,须由其他两个男花神把她掮起,丑角扮的桃花女神的丈夫,在她的袴裆下钻出来,向她的袴裆里吹

  • 文章定海的庙台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65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2014-08-31
    关键字: 定海 庙台 戏班 厉浦清 谚语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定海没有剧场(剧院),但戏剧演出长年不断,在什么地方演呢?在庙宇的庙台。定海的庙宇很多,遍及城乡和各岛。据统计,其中有庙台可供演出的有一一五座。演庙台的起因大致有这样几种:一是贺菩萨生辰,举行庙会。一年里面最早的是东管菩萨生日,在正月十四,正月十三开始就有庙台演出。接着是二月初一,干大圣庙菩萨(元时昌国县令乾文传)生日,二月初二,盘峙曹公菩萨生日,二月廿八,白泉下横洋菩萨生日,都要举行庙会,演戏酬神;三月廿八,关爷菩萨生日

  • 文章福州除夕《躱债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9期  作者:思穎 出版时间:1998-03-20
    关键字: 《躲债 陈文龙 文天祥 尚书

    台江陈文龙『尚书』,是南宋末年与文天祥一起抗元的民族英雄,去年七月已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茸一新该古来有除夕演戏过年的传统习俗,叫做(躲债),今年春节已经重现。由福州闽剧三团演出《陈文龙》节段,《夫人城》全本。近千群众济济一堂观赏,共庆虎年新春。福州文化界人士到会祝贺。注:古时福州年终讨数(债)最后一天是十二月卅暝晡(夜晚),负债人不敢在家,躲在尚书看戏,挨过午夜。

  • 文章請龍王•烤龍王•酬龍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77期  作者:何瘦民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宁波 神庙 请龙王 泥塑神 龙王

    久旱逢甘霖」,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台湾由于四面环海,每届夏秋之际,风虽不调,甚至还会闻风色变,但雨水倒是挺充沛的,很少见有旱象出现。因此年年五谷丰登,连龙王菩萨也被冷藏起来,难得看到被供养在神庙里接受香火。阿拉宁波地方的神,除主神各有来历,互不相同外,龙王菩萨在每座神庙里,则必占有一席之地。入拜神的村民,也一倂得向龙王菩萨磕头作揖,求个风调雨顺。尽管如此,但大旱之年,仍有所闻。我们鄕间农田,如遇雨水不足,全靠戽河水补充,如河水水位降落到无法戽取时

  • 文章一片鄕心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虔君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鱼鼓调 凤鸣宝塔 七七抗战 高皇 梆子戏

    八十一)年五月间,内人回籍探亲,在家鄕还吃这道美味,回来谈起,还使我羨艳不已。民国二十年以迄廿六年「七七抗战」,这五、六年间,正是家鄕的太平盛世,匪乱敉平,地方安谧。在农村于秋收冬藏之余暇,便有一些地方民间娱乐出现。除了四鄕不时有野台子外,在城里便有南北两个戏园在打对台。北戏园在五门口的高皇,南戏园则在南关吴架子街。都在经营梆子的演出。有时也会偶然演出红笛梆子(秦腔)和简陋的电影。倒都是卖座奇佳,颇收利市。这就反映出当时地方富庶,居民安乐的状况来。其时林

  • 文章凤洋将军发现《罚碑》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60期  作者:官桂銓 出版时间:2006-04-30
    关键字: 凤洋将军 《罚碑》 “扩音器” 福州市 碑文

    徐、孙、陈等各姓名字和捐款数目外,发现最后附刻一段很重要的文字:『一公禁路边不得私创火堆住集粪草不遵规者先罚后撤罚壹台』,这一块乡规民约碑,在165年前,已有防火意识和环保观念,违者除强硬搬掉危险物外,还要罚戏台本,像这样重要的实物见证,实属我省罕见。研究清代福州戏剧繁荣,值得重视。罚碑海峡都市报2006年4月6日盛赞,500年前“扩音器”藏身福州市的,远洋将军戏台之上,有扩音作用的藻井。中现保藏,乾隆已酉年刻制的樟木“筶谱”一方(直40宽91厚

  • 文章定海火神庙戏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1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2002-04-30
    关键字: 定海 火神庙 《舟山市志》 白蛇传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在平政桥小学唸书。与我同桌的一个姓沈的同学,他的婶婶在火神庙戏馆卖票,凭这点关系,放了晚学他常带我去馆看「饿煞」。下课铃一响,我们便背上书包直往火神奔。姓沈的同学透过售票窗口喊一声阿婶,他婶婶便会探出头来跟管门的老头打招呼,未等那老头反应过来,我们已一溜烟地进了大门。其实等我们进去后不一会,馆就会大门洞开,随便什么人都可进去,看上十来分钟尾巴,这是旧戏馆的惯例。这种做法究其原因,也许是馆老板的生意经,因为到最后一般都比

  • 文章拉二胡、聽京戲、哼老歌、看球賽、管閒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李永康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拉二胡 退休生活 丰县文庙 文明戏 求学回忆

    我退休已进入第十二年,回首前尘,一事无成。既无盛名令誉,亦无赫赫事功;从未身居高位,自无过人权势。财富不能列等,名衔更付阙如。如要印张名片,只能印七个字,「李永康江苏丰县」。退休以后,无业可修,于是四海游荡,一游西欧,一游澳洲,两返大陆,三去美国,成了不折不扣的无业游民。十二年来,拉二胡,听京戏,哼老歌,看球赛,管闲事。便成为我生活的「景点」了。我从小发现自己少有艺术细胞,民国十七、十八年,在丰县文上小学五、六年级,校长高寄尘先生,王如埙先生,前后两位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