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平城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谈北魏的旧都——平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期  作者:孫同勛  出版时间:1975-07-01
    关键字: 北魏旧都 平城 宫殿建筑

    作者簡介 孫同勛先生,山東平度縣人,臺灣大學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碩士及博士。現任臺灣大學歷史系主任。

  • 文章遼陽市再次發現東漢古墓八座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衛國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东汉古墓 辽阳 古襄平城 墓穴 考古

    一九九三年七月初,辽阳市发掘了三座东汉古墓之后,七月中旬在白塔建房的工地上,又发现八座东汉古墓。这两次发现的古墓,位于古襄平城(今辽阳市)的西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对研究古襄平城的具体方位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墓葬距地表二至三米,分布密集,最近的两个墓穴间相距仅五米,每座墓都是用灰色绳纹砖砌成的,随葬为陶器,如陶制提水斗、刻有朱雀图案的耳杯,还有一个柱形带孔洞的陶器,为辽南地区所少见。由建筑工地相继发现的十一座东汉古墓,有关专家推断这一带曾是东汉时期的城外

  • 文章(历史)评汉高祖平城之役引来和亲政策与匈奴向吕后求婚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0期  作者:金其康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汉高祖 平城之役 和亲政策 得失检讨 匈奴

    一、引言运用通婚来促进邦交,在政治上作为奥援,中外历史不乏先例,诗经大雅韩奕篇中、周宣王征伐荆蛮时代,就有韩侯娶妻,一娶九女的记载,这就是政治婚姻的例子。二、平城战役的经过与得失检讨㈠战役缘起汉初之时,我国北方强邻的匈奴,挟其全盛之势凭陵我国。而犯边的警报不断飞入国中,汉高祖为征讨异类,以除后患,乃统率与匈奴实力相当的马步兵三十二万。御驾亲征,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声势浩大。㈡战役概略经过汉师远征,两军晋阳相遇,匈奴败北,势如破竹。据侦骑所报:「匈奴多是

  • 文章來自家鄕的訊息與典故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4期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闽台乡镇旅游对接洽谈会 平城 林圯 妈祖

    了福建乡村旅游、台湾乡村旅游公共展位。两岸乡镇在展位上展出了各自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展品。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旅博会已成为两岸四地旅游业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市场互惠的重要平台,成为海内外旅游业界深化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安平城与银妈祖林圯将军,是同安县南门内人,自幼学习用功,智勇双全。明末清初,他看到山河破碎,百姓遭殃,心如火烧,毅然提笔写了抒怀诗一首:「胡人践踏何忍受,赤子难忘报国仇,有朝一日鸣号角,英勇杀敌取贼头。」当郑成功据金厦两岛,「抗清复明」时,他

  • 文章平城之役引来和亲政策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0卷 第5期  作者:金其康 出版时间:1998-05-10
    关键字: 平城之役 和亲政策 呂雉 冒顿单于 求婚

    情况有异不宜轻进,高祖不听,认为搅动军心,予以下狱。高祖急于邀功,添驾快马迅速前进,骑兵还及随行,步兵却落在后,先头部队到了平城,埋设的匈奴控骑突然大至,环集如蚁。高祖命众将对阵,难以取胜。匈奴冒顿(冒顿是始的意思,冒顿单于也就是始皇帝)复率大军杀到,汉军原已赶的力乏,再加一场大战厮杀,纷纷败退下来,高祖见势不妙,急忙退入东北角大山,扼住山口拼力抵抗。冒顿将部众的优势兵力四面团团围住,原本设伏山谷,专待汉帝来到,好叫中计陷入罗网。同时以闲兵分扎要路截住汉兵应援

  • 文章古城宛平和蘆溝橋——「七七事變」七十週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2期  作者:徐豐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 1985年 1937年 宛平城 抗日战争

    金秋,秋高气爽,故地重游,更有一番感触。该城于一九八五年,修缮一新,巍巍壮观,辟为旅游胜地。在事变七十周年来临之际,回顾历史,国仇家恨,展望未来,更有一番历史意义与价値。为此冒昧成文,聊表感怀。缺失之处,敬请乡亲贤达雅正是幸。一、古城宛平和芦沟桥修缮后的巍巍壮观宛平县城,始建于明末,为防李自成北犯,崇祯十三年(一六四〇年),在芦沟桥东首建城,迄今已有三百六十年的历史。原称拱北城、拱极城,民国改称宛平城。城墙高数丈,墙用糯米汁拌灰浆砌制而成,坚固异常。城墙上面有宽阔的人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