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平仄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詩詞初學迷津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3期  作者:張忠語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诗词 学习方法 平仄

    说千百年的诗人,同此风月、共此花草,偶或意会字触,便说是剽袭、是仿效,岂非冤诬。记得两峰居士给袁枚画像。袁枚说两峰以为是我也,家人以为非我也。是我非我,姑且不论。只好说两峰画中之我,一我也。家人目中之我,一我也。各作各的诗,是不是学某人的,就各说各的吧!诚然诗是学来的。不过诗的学习,有如奕棋,所能学的,是马走日字相走田的基本法步。须知棋无重局。当其对奕谋著时,是要全靠心拟神往的,同样的道理,诗之所能学的,只限于平仄格律。结果是诗不能不学,而又无成法可学

  • 文章讀史感詠讀後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2期  作者:北元  出版时间:1975-07-15
    关键字: 论语 平仄 绝句 文咏诗 史感咏

    不够风雅,不但做不出好诗,连看诗都怕,自更对诗不能说些什么。但有一点,觉得好诗不在乎平仄音韵,端在诗思是否新颖脱俗。平仄音韵不过是诗的躯壳,诗思才是诗的灵魂,无诗的躯壳固不能完全算诗,无诗的灵魂更不能算诗。诗思不够新颖脱俗,自然也非好诗。常见很多诗,为求新颖,每多走奇险僻径,于是便有翻案文章出现;也有为求脱俗,便每从放逸上入手,于是便出现了若干逃避现实的作品。至于那些全无半点诗意的诗,徒然有了平仄音韵,那更是等而下之了。笔者认为此类作品,只能算是以诗为体裁

  • 文章憶往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任元明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平仄 私塾 教育 晚清秀才 颛孙立勋先生

    七十多年前在家乡读私塾,受业于晩清秀才,颛孙立勋先生号卓亭公—颛孙荆山先生之令严门下。课余卓亭公常踱方步,吟诗诵词,朗读精华佳句。并唸诗谱自悮。如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当时只知道这是作诗的基础谱子,不知道平仄的先后顺序;怪先生没讲明白,不知自己程度浅,不了解。不清楚平上去入,就是现在的一二三四声。至今阴平阳平仍分不清;如何切音拼字更搞不明白。破音字(大陆说多音字) ,某字读上声,可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读

  • 文章枳園聯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邵詩譚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对联 中国文学 各种对联 平仄 五声

    回忆十一岁时,私塾先生敎我们(我和程聚昌、刘长芹)学做对联。并且说:「对联,是中国文学的骨干。律诗里有两付对联,文章里也有对句,骈文对句更多。并用手指著门上贴的对联说:「这叫『门联』(也叫『春联』,新春过年时贴的。)客厅里挂的叫做『厅联』,柱子上贴的,叫做『楹联』。人家娶媳妇,门上贴的叫『喜联』。老人过寿时,门上贴的叫『寿联』。送死人的叫做『挽联』。」又说:「欲学对联,先要知道『平仄』。欲知『平仄』,先学呼『五声』。」我问:「五声,如何呼法!」老师在水牌

  • 文章由秦淮河的停艇聽笛汎言四聲與詩韻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4期  作者:陳君樸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秦淮河 停艇听笛 平仄四声 诗韵 诗词体裁

    记得南京夫子庙利涉桥附近之「老万泉菜舘」内,依秦淮河边筑就的河厅中,悬有一块横匾,匾曰「停艇听笛」四字,一则描述一般文人雅士买棹游河的雅事,一则显示着平仄四声的妙用。爰因夫子庙一带原在前淸科擧考院附近,当年常为文人名流游乐之所。那时的考试项目,除却考八股文章外,还要考诗句,所以平仄四声是必需讲求的。按平仄四声之运用,目的在调节字音,进而使诗句乐谐而美妙。四声之平,上(赏),去入,可以长读停,艇,听,笛,以聘定之。所谓诗韵者,就是组成一个字的母音相同,凡

  • 文章古海州部份聞人二、三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葛智昌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地方志 历史名人 平仄特点 五大姓 人物轶事

    泱泱华夏,历史闻人,车载斗量,非小我所可列举。仅就清末民初海州城内几位知名人士鲜为人知的轶事,追记二、三,即小见大,藉以宏扬善美。笔者年衰愚拙,自当力戒「为尊者讳」和「美不加恶,毁不加誉」之讹,诚盼海属袍泽,赐以指正!古海州向有「南城江、杨、武」,板浦汪、程、许,「海州沈、杨、谢」,后增为「殷、葛、沈、杨、谢」等地方大姓之说。看来,殷、葛二姓发蹟较晚,应无庸议。或谓既然如此,殷、葛二姓,何以列于沈、杨、谢之先?原因之一,是古汉语口语的平仄特点。一般有特殊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