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帝尧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唐氏源流及堂號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2期  作者:唐超群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唐氏源流 时代 古唐国 周成王 堂号

    于陶故先住在陶地。忽一天,得到帝喾逝世的消息,他立刻返京奔丧。帝喾崩,长子挚代立,是为挚,即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因后封于唐,从陶地移居唐地以履新。挚在位九年,毫无政绩表现,相反的,唐侯德盛政隆,诸侯都归向唐侯。挚自愧不如,更钦佩放勋才德兼备。挚于是率领文武百官,至唐地授襌。民国纪元前四二六八年(公元前二三五七年),放勋接受挚禅让,遂登天子位;并以先后居陶、唐地,遂封陶、唐、地为国号,是为帝尧陶唐氏。以土德王,建都平阳。平阳,原是唐侯放勋的封地—唐

  • 文章临汾有关帝尧古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期  作者:劉震慰  出版时间:1973-01-25
    关键字: 帝尧古迹 史料记载 考古 古迹参观

    史记的第一卷、第一篇,「五本纪」,对于帝尧有这样一段描写:「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目,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并且对于他「禅让」予舜,选贤与能审愼公正的作风,更是赞美备至。帝尧生于伊耆二地,是咱们山西省黎城县人氏,后来受封于唐,又迁于晋阳;即帝位后,定都平阳,据说即在现今山西省的临汾县。临汾一带,纪念帝尧的遗迹甚多。城南四公里庙村,有一座规模极大的「尧帝庙」,早在唐高宗显庆三年(西元六五八年)即自汾水之东迁建现址,经历

  • 文章泗水杜氏源流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1、2期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后裔 泗水杜氏 地方望族 林泉杜氏

    杜氏为帝尧后裔,周代称唐杜氏,杜伯为宣王大夫,子孙居杜城者为杜氏。其后代分为四支,即京兆、襄阳、洹水、濮阳是也。緜延繁衍,蔚为望族,有唐一代,杜氏为宰相者有十二人之多,其中杜如晦相太宗,裁定宪典,尤负盛名。我泗水之杜氏,据传于明朝由陕晋迁来,始祖友忠公定居于治东之林泉村,其地在泗河之滨,为两山间之盆地,绿树环合,山明水秀。五世祖学诗公曾任九州通判,其长子杜时,为嘉靖举人。次子杜辂,嘉靖进士,授中书舍人,累官至刑部郞中,擢河南按察副使,兵备汝南,淸狱山西

  • 文章绛县帝尧石碑·垣曲东周墓葬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绛县石碑 垣曲东周墓葬 考古发现

    山西考古人员年来在绛县寓村发现帝尧史迹的青石古碑,在垣曲县上亳村发现东周西汉墓葬,连带获得古钱、玉器、钩、戈等珍贵的文物,其墓葬建筑及砖材也极特殊,对硏究古文化艺术均系重要的实物资料。山西省绛县古绛鎭寓村日前发现一通青石古碑,碑身刻有「唐寓处」四个隶体字。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关帝尧史迹的石碑。此碑碑头已佚,碑版高九十二厘米,宽四十七厘米,字径十六厘米。上款竖刻:大晋永和二年孟春创立。永和二年,即公元三四六年,距今一千六百五十多年。下款补刻:大清康熙

  • 文章帝尧与中国统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郭進祿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两岸统一 作者观点

    一、序言我们口口声声说,我们是炎黄子孙,而代表炎黄子孙的是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是五千年历史的表征。而在台湾的今天,不讲中华文化,而要实施本土文化不让人知道我们的祖先,除去籍贯的登录号称为新台湾人,这种行径情何以堪。因此我认为中国必须统一,而统一的时间,早比晩好,快比慢好,因为台湾的政策是背道而行。我认为先贤的优越文化遗产,我们不但要延续而更要发扬光大,行于世界,以此为我后代子孙之职志与责任。二、帝尧之研究㈠天下为公与选贤与能为黄帝五世孙,生长居处于伊耆

  • 文章绛县寓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劉永昌·李學文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山西绛县寓村 史迹刻石 遗物遗址 民风民俗

    现有《重修寨记》残碑一通,碑序中写「口邑殊为伏羲」,「绛邑南古帝尧寓处」,「耕田凿井时作,唐遗风为此庄」,「大明崇祯六年(一六三三年)」。该碑早于康熙五十四年重刻之「唐寓处」碑八三年。在寓村城门楼上,镶嵌有乾隆三年一大型石刻门额,上面写有「陶唐遗风」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在村南的山坡上有一帝尧全神庙遗址,庙宇早毁,从庙基的营造法式及用料砖石看,当属元建明修。庙基很大,在献殿前的草丛中发现一块大型石匾,长一三七厘米,高七六厘米,阴刻「巍严配天」四个字。另有残碑

  • 文章尧帝诞辰大典及文化硏讨会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尧帝诞辰大典 活动纪实 参观旅游

    人,提出论文五十余篇,颇具广度与深度。大规模硏讨文化,事属创举,集思广益,承先启后,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挥继往励来的促进作用,极有意义。近年,文化书籍,已出版者有:都沧桑、帝尧与平阳、天舜日、都胜蹟、都人杰、天下第一都、都行、庙、都寻根、情系帝尧舜禹故事。硏讨会期间,曾参观陵、击壤处等古蹟。陵位于临汾城东六十华里涝河水库东侧。即郭行鄕北郭村的涝河北岸。陵高一百五十尺。临汾县志云:陵前正殿三间,廊房十间。一二〇二年金泰和二年碑记

  • 文章穆穆舜华夏之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羅强智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渊源 考古发现 尧帝

    裔。少昊金天氏,名挚,在位八十四年。颛顼高扬氏,系黄帝孙,在位七十八年。帝喾高辛氏,系少昊氏之孙,在位七十年。挚在位八年,后被群体诸侯予以废除。于西元前二三六五年立帝尧。名曰放勋,系帝喾之后,世尊称为「唐」。因黄河泛滥,使鲧治水,并使四岳均锡虞舜命。舜名重华,系颛顼之子,受禅让后,在位四十八年。民国八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是尧帝四三三三岁的诞辰,台北市山西同鄕会,由鄕老原馥庭先生、席涵静先生,以及由远从美国赶回的鄕老缪玉青、郝振笃等先生,参加山西省举办仿

  • 文章中華文化之發源地——西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4期  作者:張德粹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黄帝 尧帝 李渊 郭子仪 唐玄奘 建国功勋

    公元前二六七四年,其首都有熊,即今河南省之新郑县,在位一百年,即退休,让位给尧帝尧帝建都平阳,即今之山西临汾县,在位亦称号一百年,然后转让禅位给虞舜;舜受禅为天子,都于蒲版,在今山西永济县,在位仅四十八年,南巡苍梧之时,因年老力衰而崩于途中,享寿一百十岁。舜亦遵守前两帝王(黄帝与尧帝)揖让传位之制,在位四十八年后,即将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大功之禹王,夏禹接位之年为民国纪元前四千一百一十六年。自禹王开始即不如黄帝与舜之贤仁而大公无私,帝位自禹即成为家庭私有制,由

  • 文章明太祖祭炎帝尧帝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郝振篤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朱元璋 祭炎帝尧帝 祭文

    明太祖洪武三年庚午(一三七〇)祭尧帝,洪武四年辛亥(一三七一)派雷燧祭炎帝,祭文均有记载,具见其尊崇圣德,量同天地之心怀,兹录祭文于后,以资纪念。一、明太祖祭舜陵文洪武三年庚戌生前世,作烝民主,大德无穷,垂法至今,后人不忘者,以其量同天地故也。朕典百神之祀,考君陵墓在此,然相去三千余年。观于典,大哉圣德,非天而何?虽切慕于心,奈禀性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谋,万世所法。二、明太祖祭炎帝祝文洪武四年维洪武四年岁次辛亥正月乙酉朔越二十二日丙午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