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布袋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诗语诗话)布袋和尚诗偈中的人生哲理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24期  作者:王舜祁 出版时间:2012-11-01
    关键字: 布袋和尚 人生哲理 偈语 布袋 修心偈

    偈,是梵文偈陀(Gatha)的简称,意思为「颂」,是佛教中的唱词。因为偈语句法整齐,末字押韵,朗朗上口,所以也被称为一种诗体,称诗偈,属佛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布袋和尚广读诗书,天资聪明,接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群众语汇,所以常常能够出口成偈,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妙语。其中有些偈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和美学价值。试举数例:布袋和尚曾经作过一首《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布袋和尚作为一位出家人

  • 文章布袋?布代?补代?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38期  作者:張強 出版时间:1974-02-15
    关键字: 家乡谚语 布袋 女婿别称 布袋由来 赘婿

    拜读我邑文献33 34期所载鄕谚成释:「布袋—女婿的别称」一文,内引诸鄕长及沛公鄕长幼年业师对家鄕谚语—布袋,女婿的别称之意义及由来,考证甚详。我邑许多谚语,如今想来,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回忆在故鄕时,虽亦闻年长的一辈常以女婿当作布袋为戏弄,然究不明其意,近年担任敎职,与书本接触机会较多,特就有关书藉对布袋别称女婿之说,摘录于后,并请诸鄕长有以敎之。㈠据事物异名录:(伦属婿)『三余帖冯布少时,赘于孙氏,其外父有烦琐事,辄曰:「俾布代之」。至今吴中以

  • 文章蔣譜談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期  作者:周公延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蒋氏宗谱 往事回忆 布袋和尚

    破烂不堪矣。不久承总座召见,据以吿之,以明确见许,其后进谱时,武岭宗人要我送宗谱去,以我有纠正补充之功。先是已托武岭学校为祭祖文,届时未就,先日孝佐兄来请,孟海诿我为之,上午十时半起草,不一时即了,以蒋氏来历,全在胸中,故可一挥而就,南渡宗人见之,以为确切不移,为一时杰作云。光公之子宗霸公,为布袋和尙在家徒弟,布袋为人随和,不专修佛事,人或轻视,惟宗覇信之,时随左右,曾对师父曰,我年事已长,不能唸经,师父令唸「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一句,越多越好,人因称为蒋摩诃

  • 文章又是一年粽飄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3期  作者:王燦 出版时间:2015-07-01
    关键字: 端午节 粽子 艾叶 布袋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菖蒲掛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家鄉民謠

  • 文章(人物)布袋和尚逸闻(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1期  作者:王舜祁 出版时间:1997-08-10
    关键字: 布袋和尚 逸闻 永寿寺 传说

    从此以后,永寿寺的斋堂排座改变了一般的格局,原来的首席方丈座供奉了布袋和尚塑像,方丈则在下首用斋。布袋和尚塑像两边还挂著一副对联:弥勒示贫相稳坐主位当纠察拖耳耳拖长;密祖现海量喜让客僧命待者移座座移位。这样的布置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天童寺,始终未变。㈥井中取木一次,岳林寺要扩建寺院,方丈命众僧外出募化。布袋和尚久闻福建盛产大树,便拎起布袋南下福州。他来到一户姓陈的居士家里,说明原委,要陈居士捐助木材。陈居士问他要募多少?他答以一布袋。陈居士以为数量有限,慨然

  • 文章晒盐史尾声博物馆新生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林亞孫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晒盐 台湾盐业博物馆 布袋盐场

    近几年,台盐公司为因应民营化与转型向高科技发展,有数百年历史的晒盐即将结束,台盐公司为了替台湾的人民与土地留下发展足迹,已筹建一个「台湾盐业博物馆」,这个台湾最大的产业史博物馆,最快将于今年年底问世。在文化保存方面,目前这个博物馆进行了日治时期文献的数位化存档,也专业典藏了日治与战后大批的老相片与文物,这个博物馆之在地蒐藏成绩,亦是国内博物馆界数一数二。然而这几天,布袋盐场拆除「荷役株式会社」事件,引起各方误解,实需在此说明:台盐亦认同该建物之历史角色

  • 文章「臺灣聊齋」和「舟山聊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2期  作者:舟子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台湾 舟山 聊斋 鬼怪 布袋戏

    偶阅旧报副刋,登载一篇台湾鬼怪故事,大意是:淸光緖初,板桥有个布袋戯剧团(即傀儡戯,有时在电视上表演),有一天有个客人来见团主,请他在明天黄昏到莺歌(桃园过来一站)鎭前半山上演戯,并预付订金,老板见有生意上门,欣然答允。次日下午便率领全班人马五六人到了莺歌鎭前半山之上,到时已近黄昏时候了,果然昨日那位客人等候在那里,于是选择一块空地,搭起棚来,准备停当,这时天已黑了,布袋戯团便点起煤气灯来演戯,台下观众十分拥挤,并有小贩来往卖买点心水菓,可是令人惊疑

  • 文章「大肚彌勒」何許人?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7期  出版时间:1997-08-01
    关键字: 弥勒 布袋和尚 形象 供奉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走遍天下名寺圣刹,到处可见大腹便便的「皆大欢喜」、大肚弥勒佛,可你知道他姓甚名谁,又是何处何代人?据(宋高僧传)、(佛祖历代通载)记载,弥勒和尙的原型是历史上著名的「布袋和尙」、眞名契比,又号长汀子,五代时吴越奉化人。他常以杖背一布袋入市,人称「布袋和尙」。他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据说化算卦极准,可「示人吉凶」。临死前,他端坐于岳林寺盘石上,说偈:「弥勒眞弥勒,身份千百亿,时时示

  • 文章布袋戏与院内布袋戏班

    来源期刊:《同安》 第72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布袋戏 起源宋代弄傀儡 布袋戏班的发展 表演形式 代代相承

    布袋戏又称掌中戏,由艺人操纵手中的布偶表演,因木偶小,全戏班放在一个大布袋中即可,故称「布袋戏」。据传宋时已有「弄儡傀」,朱熹得意门生陈淳知漳时:秋收之后,豢优人作戏或弄儡傀。布袋戏发源于泉州(称南派、唱南曲)漳州(称北派、唱京调),据传泉人梁炳麟多次赴试均名落孙山,从此四出游玩。一次,他偶见街头表演儡傀戏的提线木偶,回家仿制木偶的首面和手肢,制成人形,套在手掌中,以裨官野史为体裁,用闽南话编剧演出。明末清初,泉州戏班到台湾,道中遇台风、翻了船,被漳浦

  • 文章漫談關中東府地方戲劇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9期  作者:何子文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灯影戏 布袋戏 秦腔 迎神赛会 关中东府

    离开西北家鄕已超过半个世纪多了,许多事物变化得太大了,例如家鄕的灯影戏在一九五六年被中共把原来的皮影全部改头换面为舞台剧,且在陕西戏曲学院下编组了盌盌腔剧团,首次即以十大本中的「金婉钗」演出,颇获观众好评。西北杂志七十八年六月版第十八期封底刊有吕协恭先生提供的「西北民间之布袋戏」图文并茂,给久离家鄕的游子得以目睹鄕情盛况,无限温馨,实属难得。且特别说明:「这种”木偶“亦名”迷糊子“与台湾之布袋戏似为同一源流……。」但就图中之木偶人像及所着戏装看来,那正是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