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布局共返回5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原未復懷汴州(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开封 汴州 名胜古迹 城市布局

    河南省會開封,在戰國時爲魏國都,叫大梁.孟子曾在這裏與梁惠王論政。秦時爲三川郡地。漢置陳留郡。北周改州叫汴州。所以宋人詩有:「莫把杭州作汴州」句。唐五代梁建爲東都,升爲開封府。歷晉、漢、周,都以汴州爲首都。趙匡胤滅周是爲大宋,仍都汴州,又稱東京。金人滅宋,遷都於汴,初叫汴京,後改稱南京。明初建爲北京,未久仍稱開封府。前淸與民國,都以開封爲河南省會。從歷史上看來,開封曾經建爲魏、梁、晉、漢、周、北宋及金朝七代的首都,北宋一百六十七年的開封,是我國政治、經濟...

  • 文章城鎮規劃建設一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黃崇淼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高陂 城镇改造 街道建设 规划布局

    公元一九三〇年秋,當時民國大埔縣縣長梁若谷,鑒於高陂陶瓷商業日益發達,認為原有參差不齊的街道和商店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決定進行全面的改造,他的設想得到了高陂各界人士的支持,並由高陂商會帶頭負責實施,經過三年艱苦不懈的努力,一個擁有四百多間商店和整濟清潔的街道的嶄新的高陂鎮,便矗立在韓江河畔。改造後市鎮的平面規劃像一個“高”字:一點為通向黃塘村的大橋;一橫為馬路;兩直二橫為大街後街和一巷二巷;一長橫為米行(今稱為下橫)街;相連的兩直為柴行街和河唇街;後...

  • 文章喬石與蔣氏祖屋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94期  作者:李仁娟 出版时间:2002-10-20
    关键字: 乔石 蒋氏祖屋 布局 人丁

    原定海鑊廠弄四號的陳舊老宅(現中國銀行後面),在定海城裏沒名氣,也不顯眼,可它卻是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的祖居。喬石原名蔣志彤,喬石的祖居即是蔣氏祖屋。蔣氏源自鎭海文昌閣後蔣家。清朝中葉,因舟山屢遭屠城,內遷的周折,人口稀少。一八二三年,蔣家兩個十六、七歲的堂兄弟挑著菩籃擔到定海闖蕩,後一個成家立業,一個未成家斷了根。他們就是蔣氏祖先。蔣氏祖屋約有一百五十年歷史,宅內有朝南五間正屋和舍頭,中堂沒有祖宗堂;東、西廂房各...

  • 文章匆匆故鄕三日夢(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4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86-10-20
    关键字: 无锡城墙 无锡牌楼 家庭布局

    可以直達家門口,車票只有幾分錢,平常很擠,晚上,下班的人都囘去了,比較空,我們商量不如搭公共汽車,如一班不空再等下一班,不久,車來了,很空,行李也可搬上去,車行途中,二弟吿訴我一路經過的舊有地名,地形完全改變了,每處和以前都不一樣,簡直已成爲陌生地方。無錫城牆已拆除,改爲環城馬路,城中河道,無論弓河、弦河、箭河,全部塡成路基,橋樑也已拆掉,有些古跡牌樓;如鳳光橋的推官牌樓,學前街的嵇閣老牌樓,學宮前的「六科三牌元」、「一榜九進士」表彰無錫文風的牌樓等,也...

  • 文章美麗村莊怎麼建?梅林村在常州市作出第一個全面規劃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9期  出版时间:2015-01-25
    关键字: 梅林村 产业布局 旅游 功能

    产业发展策略是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业双链互动、传统鄕村儒家文化保护与休闲旅游多维互促。产业布局规划遵循「聚散有度、村景一体、水脉修复、文脉衍生、鄕村网路」的理念,形成「三心两环」村域总体结构。三心:围绕现有的东林寺、孔庙遗址等文化资产及演湖旅游接待中心形成三个核心。两环:围绕三个核心衍生出诸多文化游乐项目,集中布局形成旅游度假休闲圈,以及外围生态农田串联而成的生态农业体验圈。同时明确了产业布局规划,形成「一主两次三片,一带多点」产业布局体系。一主为旅游集散中心

  • 文章京九铁路建设对江西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6期  作者:陳石俊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京九铁路 江西工业布局 产业结构 生产力布局 工作展望

    九江 陈石俊一、条件差异与现有生产力布局的失衡地区经济差异,首先源自于发展经济的条件差异。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分析这一问题,其因果关系尤为明显。江西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与生产力布局条件的差异是一致的。江西工业布局主要以下面三个依托展开:一是以人口集中的城鎭为依托,分块设点,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工业中心;二是以交通干线为依托,沿线布点,形成若干条相对发达的工业带;三是以矿产地为依托,开采、加工并举,建立起一批矿产品开采和加

  • 文章談鍾祥縣的皇帝墓顯陵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1期  作者:羅大隱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湖北钟祥 显陵 陵园布局介绍

    与石城紧紧相依,(明末毁于兵)茔城依著山势蜿蜒起伏,城墙的顶部均金黄色及翠绿的琉璃砖瓦著盖饰。墙身刷以朱砂红色,在绿树靑山的映衬下非常耀眼。城内前后两端较窄,约宽三〇〇米,腹中较阔大、最宽处可达四六三·九米,通深一、六五六·二米。从整个布局看,陵城以南北走向坐落在山坳间,最北为陵寝(亦名紫禁城)。其前有楼、有殿,陵寝和楼殿幷砌以砖城环抱,当地群众称之为「内城」。紫禁城前有一条人工挖凿的九曲河环绕,河水是从城东北引山泉流入,流经紫禁城前;在陵园内形成五道弯曲

  • 文章試論商代盤龍城早期城市的形態與特徵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28期  作者:王勁 陳賢一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盘龙城 城址的形成与时代 遗址与布局

    路基宽三米,残长约七米。地势从东(内)向西(外)倾斜,从城内直通城外。关于门道的舖筑情况,因未经发掘,情况不明。四壁城门的布局基本相互对称,西城门与东城门遥相对应,南城门与北城门基本上在一条中轴线上。城垣四周分布有城濠遗迹,形制作锅底状。面宽一四,底宽约四米。关于古城营造的年代,自一九七四年以来,曾三次对南北城垣进行过发掘。考古资料表明,南垣内侧上部,堆积有相当于商代二里网上层的文化层,并局部打破了城垣内坡。出土陶片,以夹砂红陶和灰陶为主。器形有卷沿细绳纹鬲

  • 文章武城縣名存實亡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齊蔭棟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武城县 建县历史 河流情况 环境布局

    景之一)[2]出现,弦歌台却在城内,原高等学堂,后改为县立第一高级小学院内,历久弦歌未辍,论语所载,子游为武城宰,武城虽非指本县,然本县有多少前辈,辛勤苦读,在弦歌台畔有成,而且予下一代树立了艰苦奋鬪的楷模,以致薪火相传,永垂至今,以上古蹟半点无存了,武城又何在?一九五〇年代,武城县新政权成立不久,曾出版了武城县新县志,由一九四〇年代写记,有关武城之诞生,成长历史沿革,古蹟文物,丝毫未记,过去对本县有所贡献的先贤父老,也一笔勾消,内载几位特殊人物,都是

  • 文章21世紀溫州新象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6期  作者:金陵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温州 城市规划 对外开放 交通水利 旅游布局

    商城,东区商贸城在扶贫开发区和永中机场路口,另外在瓯北和七里也各有一处区级商贸中心。市、区两级商贸中心的格局将充分体现温州对外开放的特色。区域性交通优势将更加突出。在全国港口布局中,温州港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位于乐清湾的七里区将担负内陆外贸物资和进口物资的吞吐任务。大麦屿港水深百米,航道宽千米,几十万吨巨轮可并排自由出入。一九九二年五月,李鹏总理视察温州时曾十分详细地了解了大麦屿港区的情况。洞头半岛工程的上马实施和完成将实现温州人的东方大港之梦。半岛工程

共54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