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工艺改良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鈞瓷(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5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6-05-30
    关键字: 钧瓷 禹州 曹广权 地方建设 工艺改良 十大官窑

    肆·新钧产生之过程新钧之产生,当自禹州知州曹广权始,曹广权湖南长沙人,有淸擧人,乃一饱学之士。虽处戊戌政变之后,然其思想及作法,仍力走维新变法之路。光緖二十七年辛丑来禹,光緖三十一年乙已孟秋,以东游日本告去。其在禹知州任内,设学堂,计有甲种蚕桑学堂,师范学堂,蒙童小学各一所,以启廸民智,并开煤矿烧瓷器而发展地方实业。「注」以禹州虽出产瓷器,但质粗不佳,曾在禹州州衙门东连家堂旁空地建窑,并聘江西景德鎭瓷匠来禹,从事改良,惜禹州瓷土质粗,内含铁质及其他杂质

  • 文章談鈞瓷(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6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钧瓷 禹州 曹广权 地方建设 工艺改良 十大官窑

    约三百五十米,总面积达三十万平方米,堆积层在一米左右,厚达两米以上,可见当时这里瓷业之盛。在这遗迹发现大批窑具、瓷器、釉药、材料和砖瓦等建筑材料。窑址内尙见有钧瓷、汝瓷、影靑瓷。又有天目瓷、和禹县村类白底黑花民用瓷。通过钻探、发掘的资料,使我们对该窑的烧造时代、产品种类及其特征,窑场的性质,和钧窑的烧造工艺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一次发掘的窑共十一座,有圆形、马蹄形和长方形,其中长方形比较少见。这种窑呈横长方形,北部有并列的双乳火膛,仅留有圆气孔,直径为二十二米厘

  • 文章風彩甚都的大埔高陂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大埔高陂瓷 彩绘瓷器 制瓷工艺 廖逊我 改良发展

    玉一般白,纸一般薄;磬一般响,镜一般亮……这是一位新西兰友人对中国薄胎瓷的赞语。大埔高陂烧制陶瓷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据出土陶瓷碎片考证,溯自宋代,高陂就已有了青瓷生产,产品有盘、碗、盏、碟、罐和双耳花瓶等。这些产品,里外施釉,浑厚匀称,润若油脂,亮似冰玉,已有相当高超的技艺了。但长期以来,却停留在单调的色彩和粗重的造型上,跟不上时代进步的发展要求。三十年代,在上海攻读陶瓷学的大埔人陆续还乡,他们提倡改进陶瓷制作工艺,特别是在产品造型和釉色画面的改良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