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崇安寺小吃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无锡崇安寺小吃(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0期  作者:梁溪白氏  出版时间:1983-02-20
    关键字: 崇安小吃 蟹粉烧卖 素馒头 糕团 猪油豆沙烧饼

    烘山芋、珍珠米、糖炒栗子、热白果等等,一时也说不尽。以上有的是季节性食品,平日是吃不到的,走进崇安寺,眞正是小吃世界,要啥有啥,价廉味美,不比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逊色,因为要配倷伲无锡人的胃口,在别地就吃不到像家鄕那样道地的小吃了。以上说了很多,还有两样东西要提一提,在皇亭的北角,有一苏北老鄕所做的猪油豆沙烧饼,确是一绝,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是要排队等候的,此饼之特点,在甜而不腻,既脆且松。另外在后门有一家店名马永兴的敎门馆,专卖牛肉包子与牛肉线粉汤

  • 文章无锡崇安寺皇亭的风味小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9期  作者:章振華  出版时间:1998-01-20
    关键字: 无锡 崇安 皇亭 小吃 风俗

    旧时无锡崇安寺皇亭内小吃摊林立,各种可口的风味点心确实引起得人们馋涎欲滴。崇安寺最初名兴宁,建于东晋兴宁2年(公元364年),南朝梁武帝时(502-548年),改名静慧,北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改称崇安寺,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崇安寺二次大火,大部分建筑焚毁,因此就留下大片空旷的地方,这里就成了民间杂要和风味小吃集中之地。这块空地又为什么会叫皇亭的呢?原来是由于光绪元年(1875年),无锡知县廖纶

  • 文章崇安寺的新年景色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期  作者:張長弓  出版时间:1972-02-20
    关键字: 崇安 小吃摊 小玩意 鬼相打 西洋镜

    每逢新年,故鄕的崇安寺里,形形色色,仿佛是一个万花筒,除有各色各样的小吃摊外,有光怪陆离的小玩意,如「转碗」,「丢香烟」,「套坭人」,「唱道情」,「变戏法」,「卖梨膏糖小热昏」等等。还有一种叫「鬼相打」,这个玩意,我只有在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和故鄕的崇安寺看见过。这玩意是这样;一个人弯着身子,两只手穿着靴子和穿着同样靴子的两只脚相对,立在地上,背脊向天,上面装着两个用竹篾扎成架子,外面糊上布做成的假人,作互相扭扯的形状,两只面具画得凶狠可怕怒目相向

  • 文章再谈无锡崇安寺小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07期  作者:錢如侃  出版时间:1978-09-20
    关键字: 崇安 顾福祺 桂花糖芋奶 特色小吃

    华北剿总高副总曾请我吃过山西的「合子」,宋夫人曾请我吃过安徽的「米糕」,罗处长多次请我吃过湖北的「珍珠丸」,很多各界朋友至好请我吃过各色各样的点心,但嘴巴中好像都没有什么囘味与记忆似的。奇怪,唯独一想到家鄕无锡崇安寺小吃,就立刻口角生津,囘味无穷。论小吃,近在邻县,苏州、常州、江阴、常熟、以及鎭江、扬州、南京……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各地都有各地的妙处。可能我从小就在无锡长大,尤其小时候,经常就同陶乃煌、唐翔千、杨曾訏、钱力行、施寿昌、马云龙等………一班

  • 文章无锡祟安风光(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期  作者:崇安散人 出版时间:1971-11-20
    关键字: 崇安 风味小吃 大众游乐 皇亭 图书馆 常锡文戏

    在江南地区的京沪线上,有三处相同性质全部鄕土风味,吃喝游息的地方,即是上海的城皇庙,苏州的玄妙观,我们无锡的崇安寺,这三个大众化的玩乐场处,可称全国闻名。想起了别离二十余年的崇安寺,离情鄕愁,令人萦廻不已,用特略述安崇内的风光,以供诸同鄕之缅怀追忆。吾邑这座崇安寺内,有各种十足鄕土风味的精美小吃,亦有大小面馆餐馆,近邻有风光明媚的公花园,也有明窗净几的茶楼,可供一般人的休息,亦为商界接洽谈判交易之处,有图书馆可阅读书报,有涤除肤垢的浴室,有打拳卖药的拳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