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山堰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堰的传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8期  作者:張雄琴 出版时间:1994-08-10
    关键字: 王安石 唐朝 传说

    宋朝宰相王安石出淸初,曾做过一任鄞县县令。鄞县古称鄮,又称明州,即今宁波的古县治。鄞县明水秀,人杰地灵,俗谓宁波出了三个王:即人中王蒋介石,剧中王麒麟童,财中王虞洽鄕,诚不欺也。宁波的名胜古迹确实不少,如名扬海内外的天一阁藏书楼,四明狂客唐朝诗人贺知章故居,民族英雄张苍水故宅,董孝子庙。梁伯祝英台的庙墓,亦在宁波郊外,而位于鄞县郑江鎭口的它山堰古迹,则知之者不会很多。它山堰建于唐朝,它属四明麓,但于鄞江支流入大江口处。因上一支水奔流下来,江外

  • 文章「它山堰曁浙东水利史学术讨论会」在甬举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32期  作者:周冠明 出版时间:1996-11-10
    关键字: 浙东水利史学术讨论会 论文集 水利陈列馆 结构之谜

    鄞县的它山堰,是和都江、郑国渠同被称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为展开对它山堰及浙东地区水利史的研究,总结历史上出现过的教训,为完善今后防洪、农业灌漑、优化水环境和城市供水措施提出新见解、新思路,促进浙东地区水利工程的多方位、多层次全面发展,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和鄞县政府于八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宁波举行「它山堰曁浙东水利史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五十四人,来自北京、天津、长春、乌鲁木齐、武汉、杭州、成都等地方;还有来自日本的三位学者。与会代表共提出论文

  • 文章宁波它山堰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77期  作者:寧波師範學院 俞信芳 黄天元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身结构 身设计 供水系统

    宁波古称明州,唐时的州治曾经设在鄮之阴,宽幢附近。长庆元年(公元八二一年)为避海寇才迁徙到奉、甬、姚三江口西南海曙区。为使城厢及西南七鄕有稳定的淡水供给,鄞县县令王元暐在唐太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选定城厢以南六十里的光溪建造了它山堰,疏浚了光溪、小江湖、日湖、月湖,继而又修建了乌金、积渎、行春三碶,形成了一整套的涝有所泄,旱有所节的供水系统。有了这一套供水系统,浙东的政治、经济中心——明州终于在三江口稳定下来。在此以前的这一中心,始终在慈谿、白杜、宝幢

  • 文章唐代王公筑巨鄞西平原尽膏腴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5期  作者:蔡貴三·居敏娣 出版时间:2004-08-10
    关键字: 汉字结构 水利工程 王元炜

    特别重视水利建设。对主官考绩主要依据治水功过定褒贬原是华夏传统,鲧禹父子的典型事例实开其先河;秦对此也绝不含糊。翻开一部中国古代水利史,其中列首位的三大水利工程,无怪乎都系秦国创建。中华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中国古代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中能夺「桂冠」的当推中外驰名的都江。发源于岷之南的岷江水源旺盛,自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减,水灾严重。战国后期秦国崛起,兼并蜀地。秦昭王委李冰为蜀郡郡守。李冰在其任期内(约在公元前二七六至二五一年)锐意治水,以求全面发展巴蜀经济

  • 文章山堰奠定宁波发展之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58期  作者:陳偉權 出版时间:2015-09-10
    关键字: 宁波 商贸文化 庙会 王元暐

    宁波古称明州,州治最早设在现在的鄞江镇,有古今闻名的它山堰水利工程。人们长期习惯称那里为小溪鄞江桥。唐代之前称小溪镇,鄞江镇为后人所称。那里作为明州州治,鄮县县治,长达600多年,其间邓县县治两度迁移。自西元821年明州州治迁至三江口后,鄮县县治迁回小溪,直到88年后的西元909年县治再迁回三江口。尔后,州治和县治长期合在一地。但在县治迁回小溪之后,邓县县令王元障组织民众、建造了千古流芳的它山堰。由它山堰孕育的水文化,是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之根。它山堰

  • 文章山堰传说(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1期  作者:陳思光 出版时间:1998-06-10
    关键字: 鄞江镇 传说 十兄弟传 水患

    距今一千三百余年前,在我国唐朝时代,我们家乡浙江鄞县(古时称鄮县)鄞江鎭,因地处四明麓,四明的各路溪水奔流宁波入海,鄞江鎭为必经之路,历经数个朝代,水患无法克服。当时鄮县县今王元玮在鄞江鎭西它坝以疏导水患,历数年因溪中打椿不固,功败垂成,苦无对策,不得已听任风水和尚及乡民建议,须以活人打椿以人血鎭妖,始克有济,当有乡民勇士十人奋愿以身打椿,以鲜血凝固坝,坝果成,咸称以义举感天,鎭服妖魔,此一壮烈义举传遍江南各省,上达朝廷,奉旨在它山堰坝北侧

  • 文章千年神木——梅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02期  作者:戚宏杰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越绝书》 史料研究 梅梁

    当你漫步在我国四大名之一——它山堰上时,一定会被堰体下若隐若现的巨木所吸引,此木眞为传说中的神木——「梅梁」吗?带着此疑问,在阅读本文后,你一定会思绪万千,产生再去游览它山堰的愿望。梅梁之说,历代水利硏究者与文人对此均有记载。梅梁之名源自《鄞县地方志》:「梅子眞旧隐大梅有大梅木,其上为会稽禹祠之梁,其下在它山堰,亦谓之梅梁。」大梅木上段,即为文中所说的会稽禹祠之梁。东汉时袁康、吴平在《越绝书》中记到:「少康立祠禹陵所。梁时修庙,唯欠一梁。俄风雨大

  • 文章唐宋时代鄞西它山堰的水利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77期  作者:方志强 出版时间:1983-04-01
    关键字: 鄞西 史料 水利 整体规划

    六年(八三二)刺史于季友筑。在地理志记载的小江湖、西湖、广德湖、仲夏四项水利建设中,除西湖一处外,其余三处皆在西鄕。(以甬江为界划分鄞县为东西二鄕)可见鄞县水利的发展是着重西鄕,而历来东鄕水利始终不及西鄕。它山堰水利建设虽地理志不载,但其重要性却远过上述四项水利建设。它山堰水为西鄕最重要的水源,为西鄕的命脉。我们可由下述的事实比较出其重要性,那就是历朝皆重视它山堰的修治,而广德湖、仲夏则常废而不修,可见在西鄕水利中,它山堰的关键性地位。二、鄞县的水系及其

  • 文章山堰传说(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2期  作者:陳思光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民间传说 王县令 勇士 送行 神童传

    五大皆空,上下无牵。哈、哈、哈……。」说罢,除去僧帽、袈裟,将佛珠抛向王令公:「大人,今后权作纪念,勿忘吾和尙也。」言毕,疾步奔向工地捐躯。捐躯祭椿场面悲惨壮烈,众皆愕然,鄮城多才子,鄮城多死士。王令公已泪湿衣襟,自思:民不聊生,妻离子散,非百姓之顽劣,实官府之混浊也。吾应上表朝廷,对效死壮士家属丰厚抚恤。乃疾呼:「书吏何在,速作祭文,悼念十兄弟亡灵。」祭文略云:鄮城筑殉身十兄弟英灵静听:鄞江秀兮向东流,它青兮依旧在:壮士去兮不复返,英名留兮垂青史。烈士

  • 文章山堰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6期  作者:李立中 出版时间:2000-07-10
    关键字: 史籍记载 功能设计 修葺历史 鄞江桥

    作为老宁波,谁都知道西鄕有座鄞江桥(今鄞江鎭),过去从西门外航船埠头乘小火轮半天就可到达,现在从汽车南站坐公车只要半个小时了。但对地处鄞江鎭,位列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与春秋战国时代所建郑国渠、灵渠、都江齐名的它山堰,连年轻的宁波人都不太清楚,其实郑国渠、灵渠早已废弃,李冰父子所建的都江已列入敎科书,故对至今仍在继续发挥着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并在公元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八日,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它山堰,实在必要进行一翻考订。据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