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就诗论诗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陽縣令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80-04-20
    关键字: 山阳县令 状元蔡僔 全衔名帖 论诗

    「去年风雪上长安,擧世谁怜范叔寒?寄语山阳贤令尹,查名须向榜头看。」像这种以牙还牙的办法,固然显得器量小一点,但就诗论诗,仍然是很蕴藉的。(见周弃子著「未埋庵短书」)

  • 文章心寄轩选自序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19期  作者:成麟昭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心寄轩诗选》 自序 论诗

    、为我国文学体系中最精致、最优美之古典文学。因我国文字具有独体与单音之特质,兼有形象美与节奏美之效果。由于是独体,可以组合为歌,互为对仗,形成排列整齐之形象美;由于是单音,无论古体或近体,读之无不抑扬顿挫,音调铿锵,形成适于表现声律之节奏美。由是、可知是以文字为本质,更可进入艺术化之堂奥也。、肇始于虞舜而编于孔子,盛于唐而极于清。南风之歌,卿云之颂,之始也。自此以后,经悠久之岁月,文化之进步,社会之变迁,时局之影响,与乎人对实际生活之体认

  • 文章『西安围城录』序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9期  作者:吳宓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论诗 学者论述 历史考究

    尝观古今东西人论诗之说,各有独到。然或缘识见不广,或因语意难周,但擧一义,有所偏重。又所论多系枝节,更相争辩,无所底止。于是,论诗者愈多,而之义愈晦,之法愈乱。善为者,遂谓不必论,亦不可论。中秘奥,惟作者自知之。将擧古今东西论诗之说,而拉杂摧烧净尽。夫以后人之不善读书,不务体会,不能集众说之长而受用之。致使前人独到之见解,亦将埋没而不传。此实事之大可悲者也!愿吾谓中有根本二义,则为众所公认而万不能废者:一曰温柔敦厚,是为教。之妙用,乃

  • 文章東甌才子徐堇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5期  作者:張炳勛 出版时间:1996-05-10
    关键字: 徐堇侯 谈艺论诗 东瓯才子

    徐堇侯先生,谱名恭懋,一字元长,乐淸乐成人。幼而耽学,风神淸朗。交友尙博爱,皆一时名士,得切磋乐。凡医方、词、书画、琴曲、弈事、拳术靡不通晓,才艺博衍,有「东瓯才子」之誉。其尊人智民先哲,以捐资兴学著称,荣获「邑之楷模」奖匾。故重栽培子弟,早延名师执敎,硕宿刘公之屛馆其家,张联箴之:履霜恐有坚冰至,制行毋教长者嗔。丝竹声繁防乱耳,书味淡足怡神。课余谈艺论诗,大有进益。师出旧作「重经梅溪书院感赋一律」,当诵至「狂名犹记三高署,旧迹难寻五老堂」颔联,徐生

  • 文章论诗杂碎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1期  作者:梁寒操 出版时间:1965-03-01
    关键字: 四川 川籍诗人 论诗杂碎》 梁寒操

    编者注:承梁寒操先生检寄近著「论诗杂碎」一百首,玆特选录其中关于川藉人李白,苏轼,张问陶,赵熙,吴芳吉之计七首如次:逆旅浮生怅此身,狂歌纵酒厌缁尘。江中捕月君休笑,情贵人即此真。苑天生盖世才,髯坡淸句郁沉哀。流离终不甘低首,绝域探奇入咏来。荔枝肆啖喜尝新,山爱罗浮四季春。表崛强兼旷达,拼将长作岭南人。「一生总有关心事,万物都为过眼缘。」儒绎融通拈句好,船山奇慧出心源。云鄕高卧领淸流,蕴风花一代愁。「我已入山无出理」,高吟今尙忆荣州。一空依傍义

  • 文章说古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6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2004-09-10
    关键字: 论诗 命题 作诗方法 仕宦门 来往门 当身门

    十二、说命题凡作需要认定题目,譬如走盘珠,虽圆转不定,而不离于盘。题有三大门:即仕宦、往来、当身是也。曰记述、曰讽谏、曰上投、曰功德、此仕宦之题。曰贺题、曰寻访、曰逢、曰赠、曰嘲戏、曰示、曰留别、曰梦、曰思、曰寄、曰送别、曰酬答、曰和、曰谢、曰哭挽、此往来之题。曰考试、曰讥刺、曰志喜、曰登临、曰即事、曰凭吊、曰征行、曰旅寓、曰题记、曰闺情、曰古意、曰边塞、曰咏物、曰咏史、此当身之题。兹就以上所举各题,分别说明其意义:⒈仕宦门纪述题者,凡有典礼功绩,每

  • 文章「泗水秋风」与「寒灯拥髻」 读周策纵先生论诗小札而作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8期  作者:柳作梅 王雪松  出版时间:2001-01-31
    关键字: 周策纵 论诗 读后感 《泗水秋风》 《寒灯拥髻》

    作者柳作梅先生,为娄底人。曾任孙立人将军记室,后入东海大学图书馆供职;博览群书,实至名归,享誉文坛。尤擅词,被聘为东海大学文学系敎授暨系主任,以迄退休。——王雪松——

  • 文章读《论诗的本质》有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劉后 出版时间:1970-04-02
    关键字:论诗的本质》 读后感 两点疑问 正确认识

    读中副洛夫「论诗的本质」一文,发生两点疑问:第一、洛夫君在原文第三段中提到「言志」的相沿解释「有修正之必要」,接着他说:『根据字源学,「志」由「士」与「心」两字组成,而「士」又由「十」与「一」所构成,古人多以数字与图案记事,故「士」字可转义为「事」。』我不知洛夫君所「根据」的字源学是什么,但我敢说凡曾稍留过一点篆书或翻阅过一遍说文解字(硏究中国文字根源的入门书籍)的人都知道「志者心之所之也。」所以「志」乃是由「之」与「心」组合而成,篆文「志」作,它上面

  • 文章国父论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秀俠 出版时间:1976-03-01
    关键字: 孙中山 旧诗 新白话诗 论诗 诗作

    国父学问博大精深,于文艺虽非专精,然传世所撰旧首数,亦自不凡;而对于中国歌的主张,则推崇旧,不以新体白话为然。国父之论,可从「不匮室钞」一注引中见之:「不匮室钞」卷八「与协之谈述 中山先生论诗叠至韵」一首云:「我昔闻诸师。论诗有独至。谓夺造化奇。惟此韵文字。严律行胜兵。用短运精思。神明规矩中。其美乃无类。言志复缘情。倚丽何必弃。天然去雕饰,亦非巴人事。用夷变夏风。下乔入谷意。不能到古人。徒欲树新帜。三叹述师言。吾道有正味。」展堂先生于

  • 文章说古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2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2004-05-10
    关键字: 古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论诗 对格

    七、说五七言律五言律,六朝阴铿、何逊、庾信、徐陵、已开其体。唐初人硏练精切,稳顺声势,其制大备。七言律,又五言之变也。在唐以前,沈君攸七言俪句,已肇律调,唐初始专此体。律之云者,调平仄,拘对偶,如法律之严也。对句易工,结句难工,发端句尤难工。七言视五言为难,五言不可加,七言不可减为尤难。律作法:前起二句,或对景兴起,或借物比起,或就题赋起。中对四句,二言景,二言情。后结二句。或就题缴足,或引证咏叹。此正格也。唐律有各派:典丽精工,陈子昂、杜审言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