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少数民族风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佛國隨筆(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2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1995-05-01
    关键字: 中缅相依 缅甸少数民族风俗 民族同源 国家形成 共存共荣

    平方公里冲积沃野,适宜耕种稻米,是世界有名的谷仓。中缅两国非但江山相依,简直是共飮两江水,同踩一片土。大凡民族生聚都是沿河发展,溯水而上以登山泽,但缅甸民族则是顺江而下以至河口,因此他的根源来自中国。民族同源据导游介绍,缅甸境内民族多达一三五个,有些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深山中遗世孤立,至今还过著原始生活,并不知世上另有花花世界,亦鲜为外界所知,居住在钦邦之钦族,直到二十世纪初才结束猎首和奴隶习俗。巴达温族妇女迄今仍以长颈为美,自小头部束铜环可多达二十五圈。布雷族男女

  • 文章昆明县小扁桥青龙村的风俗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6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1986-12-25
    关键字: 青龙村风貌 少数民族风俗 民族服饰 民族歌舞 迎娶仪式

    讀初中時,日寇瘋狂的轟炸昆明。我們的學校,奉命疏散到昆明市東門外三十華里的小扁橋靑龍村。在那兒差不多兩年,直到飛虎隊進駐昆明纔離開。這是除了生長我的昆明市外,在雲南我住得最久的地方。靑龍村位於山區。處處是起伏的山巒與淸泉。山景葱翠,古木參天。是讀書的好環境。高聳的巨松蒼柏,似予我們發奮圖强的指引。松樹在六、七月已長滿了壘壘的松果——松包。當堅實的松包成熟時,把它採下,放在太陽下曬,或放在灰燼裏烤。待松包瓣張開後,把松包在地上用力摔打,一粒粒像羊屎樣黑色的...

  • 文章黑龍江省梅里斯——窺見達斡爾族風情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滿族協會副會長佟光英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少数民族 风俗文化

    嫩江水向东流,齐齐哈尔不只美在一江三水,之美在人情。达干尔族每年春秋祭典,吸引游人光临。今天就来揭开这个契丹族后裔的神秘面纱为了一睹神秘迷人的达斡尔族风采,我特地前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辖内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这里是大陆传承达斡尔族文化较为完好的地区,今年是建区第五十一周年。少数民族达斡尔族人数虽不多,但是此民族的文化影响力颇为深远,因为他们是曾经在中国北方叱一时的辽代契丹族后裔。随着历史变迁,不少契丹族人已融入汉族、蒙古族和满族等民族,现在达斡尔族

  • 文章新疆風物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柏容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新疆 少数民族 牧区生活 传统风俗 丧葬礼仪

    到室内的布置,和过去在内地看到的完全不同。古语说:「入境随俗」,他们的「俗」是些什么?这个题目便成为我进疆后的第一课。新疆各少数民族在待人接物方面很重视礼貌。亲友见面一般都要伸出双手相握问候。维吾尔人和哈萨克人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并连声地说:「萨拉木来孔木」(意思是祝你平安)!这些民族的老年人到别人家去拜访或者进餐时,常常双手摸双颊做「都瓦」(一种祝福的宗敎仪式),有时互相握手之后也会做「都瓦」。在称呼上

  • 文章倮黑山與倮黑族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平凡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拉祜族 地理历史 文化风俗 云南少数民族

    倮黑山是云南澜沧县的别称,据淸光緖云贵总督岑毓英奏折称:「倮黑大山,界处极边,外接耿马,孟连两宣抚司地,西达缅境,内与顺宁,普洱两府毗连,纵横二千余里(注一),可见昔日倮黑山范围,远较今之澜沧县为广,足有两个台湾大,实有过之而无不及。」顾名思义,倮黑山自然是以倮黑族聚居而得名,正如卡瓦山也是由于卡瓦族聚居而叫卡瓦山,是同样的道理。倮黑族是云南四十八种少数民族之一,根据云南省政府资料,该族人口约为五万多人(注二),事实上此一官方资料,并不正确,笔者因身为倮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