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祠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天堂路上(三)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作者:方速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范氏家祠 范仲淹 夫子庙

    浙江、江西和皖南等地寻找新校址。我们将要离开南京的时候,鲁西南好几个县的临中合并成立了国立海岱临时中学,新校址选在江苏省宜兴县;海岱中学宣布成立同时也确定了动身的日子。范氏家祠夏末秋初时候,最是能够抹画江南水乡景色的季节,我们就是在这样时候来到海岱中学二分校新址:江苏省宜兴县丁蜀山鎭双桥村范氏家祠。二分校由钜野和单县两个县临中组成,学生们在首都火车站上车,次日早到常州下车,排著松松垮垮之逦逦拉拉的长队步行向宜兴进发。第一天休息住宿在宜兴县和桥鎭一所中学里

  • 文章福建武平黎畬河南兰陵萧氏渊源

    来源期刊:《鄉音》 第14期  作者:蕭尚權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武平 萧氏 兰陵 家祠

    长多年。萧大年,法政大学毕业,龙溪地方法院院长。最近有文官武将、博士、硕士、学士,各行各业优秀人物涌现。萧氏家祠柱联云:「相国家声远,河南世泽长」;「八叶衣冠第,六朝仕宦家」;「远祖先贤,齐梁禅治,舜日尧天垂世泽;汉宰萧何,唐瑀至遘,相国政续颂千秋」;「汉宰世家光祖德,酂侯世系绍孙昌」;「酂侯事业垂千古,沛水渊源汇百川」;「萧氏衣冠荣百世,何公祖祀享千秋」等。萧氏家族,代代人才辈出,源流四海,永垂史册。不论是海内外或任何派下,枝繁叶茂,凡是姓萧的,都是同源的一家人

  • 文章(貳、梅水淸芬)二、孫氏五賢,奕世載德

    来源期刊:《寧都文獻》 第1期  作者:蔡愛仁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孙立节 碑石 家祠 王安石

    尙仁恕,累官太子中允。立节以后,有孙登龙,字寿甫。吴草庐称其行懿文淳,萧士赟亦称其富于学而不矜。自长孺至立节、勰、勴、登龙,共称为「孙氏五贤」,宁都南门外孙家祠,有孙氏五贤碑记其事。碑石字相传是赵子昂所写至淸代翁方纲来宁为督学使者时找寻此碑在孙家祠发现,模糊过半,曾墨石拓五百部而志至民国时,已成没字碑。

  • 文章我們所希望的新中國(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蔣經國 出版时间:1971-01-02
    关键字: 医学博士 老人 号码 家祠 法西斯

    指挥交通。」「自卫队到那里去了呢?」「自卫队也没有了,因为大家都能安居乐业,没有土匪强盗,所以用不到自卫队了。」走了不远,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穿白制服的人,老人又问是什么人?他的儿子说:「这是政治指导员。」不久,车子轻了弯,到了至圣路,营养食堂已经没有了。车子再向前走,到了考棚街,因为已经没有人打官司,所以法院也没有了。车子再过去,就到了从前的袁家祠。现在,袁家祠已经没有了。但是,当老人知道这是袁家祠的时候,他忽然想起来说:「不错,这里从前是特务中队住的地方

  • 文章江津雜憶

    来源期刊:《江津》 第5期  作者:冉鴻翮 出版时间:1970-02-15
    关键字: 江津县城 家祠 江津中学 求学回忆

    谈,具有深厚关系也。由施宅前行为张家花园,戚弟张树华之故居也,园中遍植花木,区处井然,为城内及近郊私人住宅中占地最广与最雅洁者。城内裴家祠与江津中学比邻而立,名为裴氏宗祠,实则产权为余岳祖父李芳谷公所购得,备其家大小时局紧急时,由华盖槽原籍迁入居住之用。笔者数度入城办事,均位留于此,以与津中至为接近,传来阵阵歌声、读书声,为之神往。张李两姓雄于资产,定成为今日匪党斗争淸算之目标,西望鄕邦,惟有遥祝或尙平安而已!北门在我脑子里是一座不折不扣的鬼门关,迭次官方斩决

  • 文章高氏家祠重建记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高承學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高本钊 高氏家祠 出资重建 高氏族人 崇敬互勉

    吾祖建祠久矣,由于位置不宜,自然剥蚀与人为诸因,曾多次迁建,自公元一九七二年,祠损停祭,先祖失烟文享祭已三十余年矣。今十八世孙本钊公,自海外返里,视此景况,慷慨捐输,一为尊孝崇德,奉祀先祖,以复祭礼;一为增强本族之团结,弘扬效宗重孝之传统美德,以期吾族成为一个文明家族,乃出资二十一万元人民币重建家祠,族人无不称赞,善哉!于是族人成立家祠筹建委员会,众推我负责,吾自愧能力不及,幸类各委员鼎力相助,各成员分工负责,齐心戮力,各尽其责,克服重重困难,在确定祠址

  • 文章「藜照堂」劉氏宗親返鄉祭祖紀要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修慶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藜照堂 刘氏宗亲 返乡祭祖 “爱我丰县”基金会 家祠开光

    维持每年春节配合县同鄕会团拜,发放初中以上学生奖学金,但高刘氏宗亲之婚丧喜庆,仍能全员或代表参加,发挥高度之团结力。余于两岸开放探亲之始,红十字会接受申请之日,即以赴日观光之便,返回家鄕,那时父母健在,兄弟姐妹九人,分居于欢口街附近,眞感谢上天之恩宠,历经四五十年之大动乱,能保有全家庭之状况者,实不多得,此点益增余家族、家鄕之深厚情谊。返台之后,与宗亲硏商恢复高刘家祠之重建事宜,刘氏人口众多,并获德眞叔,永冰侄及尔忠公之支持,发动募集专款,族长尔忠公两岸奔波

  • 文章北埔訪古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7期  作者:王杲 出版时间:1999-07-10
    关键字: 古迹 北埔洋楼 天水堂 金广福公馆 姜氏家祠

    吃了一顿纯正客家口味的午餐。当进入食堂时,我又像回到从前的故里。这不是一般店面的餐厅,应该说是民宅,正中是大厅,两旁各有房间,成凹字形。房间没有天花板,可以看见粗大的横梁,上面就是楼上的地板。一般卧房才在横梁上钉成平整的天花板,与楼板一上一下把横梁包住。大厅与厨房就是如此明梁,多数人家利用横梁钉钉子,以便挂装食物的篮子。所以在这没有列入古蹟的屋里,让我又忆起往昔。午餐后参观了建筑考究,占地广阔的姜氏家祠;大堂前的石柱、廊簷,雕龙刻凤,手工精细,这是儿孙的孝思

  • 文章故鄕瑣憶之一 仙人觀前的端午節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7期  作者:聶稱先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中西中学 家祠 仙人观 北极山空警 端午香包 故人难觅

    他们搬到那里去了?没有人告诉我。直到现在,我还是很想念他们。十四岁那年,我就读家鄕的中西中学。中西中学的校址是在仙人观前。所谓仙人观前,那是一条窄窄的、短短的小街道,两头有横巷可通水东街。这条小街地上舖满了石头,在夕阳斜照里漫步在这条石街上,有如置身在罗马古城,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古趣盎然。仙人观前的街道虽小,但两旁的建筑却很宏伟宽敞,我就住在这条街上的黄家祠堂东厢二楼,也顺便在房东家里搭伙,请房东太太替我洗衣服。黄家祠的东厢有个用砖块砌成的长方形天井

  • 文章承志堂滄桑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9期  作者:丕新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承志堂 历史沿革 祭典 何氏家祠 文化内涵

    承志堂,何氏家祠,在象西儒雅洋村北口,以占地广,布局恢宏,文化内涵丰富,有荷池亭榭,曲径游廊,花木扶疏,兼具园林胜槪著称,曾被雅称「象山大观园」。清光绪中,先父旭蕉公既归隐林泉,乃商之伯父欲建小宗之祠以竟先大父遗愿,擘划经营,愿自任之。旋伯父以规模过大,耗资太费辞。先父乃独力以赴,历时五载,于一八九八年落成,遂为余家家祠。名其堂曰「承志」,以志不忘祖训。祠占地二十五亩,分东北、西南两大部份:东首正厅、廊庑等约十亩;西首建大小书房、藏书楼、荷池水榭、曲槛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