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的节日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过年与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2期  作者:曹培基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农历年 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亲情可贵

    中国人说的过年,通常指沿袭几千年传统的农历年。我国采用公历纪元始自1912年、至今已有8、90年历史了。但新历年只停留在机关,学校放一、二天假罢了。在民间,尤其在农村根本不把它当作节日。究其原因,风俗习惯不同,主要是新历年与中国人「」的观念毫不相关;而中国传统的过年则与紧密相连,甚至达到相互依存的关系。过年必须在中过,一人必须在一起过年,否则,就是一年中的憾事,是人生中的不足。所以有人说「过年是的生日」不无道理。中成员必须在一起过年,相互

  • 文章端午節沭陽縣城特殊習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程肇鴻 出版时间:1979-09-01
    关键字: 端午节 家乡习俗 节日活动

    忆少时在鄕沭阳,驻县城内,端午节日有二习俗,甚特殊,长走四方,少见有类此者。一曰「跳判」,「判」即传说之终南进士钟馗,死后充任判官,专捉鬼怪;此俗例于每年端午节前,里中少壮,大半为娴于技击者,组合排练纯熟,迨至节目正午,沿街演出,其中主角一人扮演判官,虬髯绽面,冠袍角带,一若平剧中之扮像;坐「显轿」,按所谓显轿,即系以一圈椅(俗称太师椅),绑以两技轿杆(长木或粗竹),判官坐其上,两舆夫肩抬游行街中,另一人扮演蝙蝠精(一说蝴蝶精),头扎彩巾,薄纱彩衣,脊

  • 文章被淡忘的民俗节日——祭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民俗节日 祭灶 家乡风俗 怀念母亲

    二十三过祭灶,小孩子拍手笑,七八天新年到。」这是故鄕—山西省垣曲县农历年前的一首童谣。农业社会,靠天吃饭,认为处处事事都有神明在保护,在监督。吃饭为人生首要,所以祭灶神就更为重要了。因为时空的变迁,大都淡忘了。现在就来谈谈祭灶神的习俗吧!「灶」是俗写,正写「灶」字,从穴、从土、从黾,三字重叠而成,形声兼会意。古灶的构造:是灶门、灶头、灶陉、灶突等部分而成。灶字结构从「黾」者,「黾」似蛤蟆(大腹)伏蹲之形,上安放大锅。从「土」是土坯砌成,从「穴」是火焰

  • 文章節肯•節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4期  作者:湯强 出版时间:1975-07-01
    关键字: 家乡 方言 节日 节肯 节跟

    略供蒭见,以报知遇。鄕称节日为「节肯」,依笔者愚测,或系「节跟」的别音,盖鄕平常谈起节日前后,每称节跟,例如患风湿病的人,一到节跟,痛楚便会加剧,气候转变,就知道某某节跟,快要到临。这个跟字,原是前后的意思,所谓前脚后跟是也。年代一久,跟字变音,成为肯字,且将节日本日,也称为节肯了,不知金鄕长以为然否?除上述之外,绞尽脑汁,索断枯肠,再想不出第二个字来,如果仍然不对,惟有列入拙作「难写难像的宁波方言」的队伍中去也。一笑。

  • 文章鄉思摭譚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蕭良飛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家乡风俗 饮食习惯 民俗节日 儿时游戏

    在礼「在礼」或称「在礼」,究竟是个什么名堂?是宗敎?抑或是社团?我不太淸楚,但却由于我的父亲是在礼的资深引进师,我跟他在外头参观过就是了。我父亲不嗜烟、酒,只是吃茶,他有一把康熙年间的瓷茶壶,壶里结着石卵般的茶垢,由于这些茶垢的存在,就是不放茶叶,只要冲进去白开水(这把宝贝壶,只准用烧开水的大洋铁壶把开水冲进去,不让用勺子把大锅的开水灌进去,是何原因,迄今未明)也会变得黄澄澄的淸香扑鼻,父亲平时很珍惜他,除了以茶会友,用来招待在礼的人员外,别人不可以

  • 文章中秋話湖州舊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9期  作者:潘劍倚 出版时间:1985-09-10
    关键字: 湖州中秋 节日风俗 家乡旧事

    祖母在世之年,每逢中秋节,父亲无论怎样忙,一定会在节前从浏河盐厫带了祖母所爱的几只酱腿囘过节。这些酱腿都用上好酱油浸透,再在三伏炎天烈日下晒够,因之比金华火腿还要味胜一筹。中秋淸晨,祖母亲把酱腿的中心加上鸡鸭鲜蹄蛋十个,置在传点铜锡一品锅中,用十个炭结烂炖,至晚上宴上桌。另外必备的是鱼脑吉味(吉味是发鱼翅别出的残剩),五油三辣炒田鸡(田鸡即靑蛙),炒寒露菌、莼羹鲈鱼、炒蟹粉,都是祖母所爱能吃的菜,全由女眷下厨,煮成四盆八碗。宴设在我「潜园

  • 文章冬至大如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2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5-12-10
    关键字: 冬至 家乡风俗 传统节日 历史发展

    寻常百姓,小吃夜宵摊头,大到豪华宾馆,皆可饱以口福。冬至大如年,在浙江宁波民俗,计算年龄以冬至日为界,人们吃过冬至汤粿圆子,凡过了此节日,都算增长了一岁。期间,民间有祭祖、扫墓、筹做寿坟、灵骨入墓域之擧操;宁波人这天困觉早早钻火热被窝上床睡觉了;在奉化,冬至节日,鄕亲备具香烛祭祖,吃汤团,晚上用桑叶水洗脚,防冻疮,有的去庵堂寺庙求梦,预卜来春吉凶;在鎭海,是日制圆子或汤粿具香烛祀神,大族、望族祭祖、续谱。不过,有关涉及迷信色彩的操办,在城鎭已是稀见罕闻的了。

  • 文章詹海峰鄉長集印閑話青田一書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7期  作者:梁方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詹海峰 闲话青田 古籍钩沉 节日遗风 家乡美味

    本会理事詹海峰乡长经常在本刊登载故乡忆旧文稿,总计已有数十万字,去年春节返乡利用闲暇之时,将这些七十、八十年代发表作品,集印单行本,名曰:「闲话青田」,已于今年七月间首发千册,因返台匆促,仅携返十余册,先行分赠台北同乡友好,不敷之数,当于不久运台后补送。「闲话青田」分八章:一、古蹟钩沉。二、佛道信奉。三、节日遗风。四、百业棱镜。五、艺事小窗。六、生活百趣。七、乡美味。八、轶闻杂谈。内容包罗万象,是一册难得的乡土风情实录,可供史学,民俗参考资料,亦为

  • 文章人的饮食习俗和生产方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8期  作者:陳運棟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客家食物 客家服饰 客家生产方式 客家节日习俗

    一、飮食习性客人是遭受战乱、匪祸、饥荒、而背井离鄕,长途转徙。到了可以谋生的地区,随着就要从事辟草莱,恳硗瘠,建园的一连串辛苦的工作,生活就不得不节俭,刻苦、勤劳。因为,不如此就不能生根立基,也无以谈生存发展,继往开来。客人的主食为稻米和蕃薯。客住地普遍产稻,一年两熟。稻种有白色赤色之分,在台湾更有各种的改良稻,如闻名于世的蓬莱米等。稻之成米,有糙米、半白、白米之分,砻稻旧用土法,现已改用精米机器。糙米可作药用,一治妇女白带,一治普通脚气。农

  • 文章故園詩話:閒話童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7期  作者:張健行  出版时间:1986-07-10
    关键字: 童年生活 节日习俗 学习经历 家乡趣事

    我的童年时代,长把我们的名字挂在一私立小学里,学费照缴,但这所学校离我约莫十华里,事实上我们仍在塾中,唸论孟、左传、古文观止、东莱博议。一大子兄弟姊妹表亲,也有八九人。请的老师多是逊淸秀才、廪生,至于英、算、图画、手工老师,祗是偶尔应个景儿,并不重视。私塾中唸书,从早到晚,就是一个劲见的唸,祇有天晚放学的时候,才是我们最盼望的一刻,塾就在我后花园内,我们的童玩活动,祗听老师一声「放学」,立刻冲出书屋帘幕,迅速展开。可见私塾中的学童与现代小学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