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届淸明思鄕更切,来台二十三年;欲归不得,每诵:「一夜征人尽望鄕」之句,不觉怆然泪下!因行舟先生催稿,勉作淸明望鄕记。吾时氏自宋理宗末年;由崇德石门迁慈谿北门外,已历七百五十余年,卜居于北门外阚峯[1]之阴,聚族成村约二十余家,人口约百余人,俗称「时家大屋」,其大门坐东向西,门楼犹作宋代规模,门楣悬一匾,大书「向风文敎」,署名为慈溪县正堂〇〇〇[2],乾隆某年〇月〇日,先君曾云:「吾时氏在乾隆年间,亦称吾邑大族;当时六大姓为『应、顾、时、冯、陈、董
-
墓志铭、传记等。仅幼房宗谱即近千页,分装十册,再加本次增修,将超过千页十册。如全部重打印,除费时费事,尤其从繁体(古体)字改为简体,是否有此字模。且全族目前亦难觅得负此重任者。硏究再三,为省时、省事、存眞等,不必增修部分以原谱影印。增修者则打字影印。此种作法,字体不一,有欠美观,实为不得已。后代子孙再续修时,如能克服困难,全部重新打字印制,是为殷盼。公元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七日三十七世孙茂盛恭书于台湾桃园
-
赐予指正。再者,一个大的家族,几十代的历史人物,也非小册可以尽述,拙作只能说是「抛砖引玉」。深愿有志的宗长,能不断地将胡氏历代史实,蒐集、硏究、发表。不仅胡氏的祖德,永远流芳,荫庇世代儿孙,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宏扬和发展,亦有助益。今书已粗成,命名土目胡氏志略,因土目胡氏资料居多,并非专门宣扬土目胡氏也,是为序。一九九六年丙丙子夏土目受二公十八代孙懋霖恺谨识
-
根据山西定襄县横山祖谱所载及族人口传说,第十世先祖李士麟,曾为某代皇帝出巡,被敌所困,救驾身亡,皇帝特诏厚葬,并优恤其子孙云云。经查史料,所云不实。根据清朝大清一统志一百五十卷,五十二册十五页,与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三百三十四卷三十一页所载略谓:「李士麟,定襄人。顺治六年,以贡生任海州同知。土冦环攻州城,居民大惧,州知张懋勋偕同州同知李士麟设防守御甚备,督率鄕勇出奇击走之。已而贼冦大至,昼夜围攻不辍,懋勋士麟率众分门抵御。城陷士麟被执不屈,被杀于陶许庙。懋勋
-
一路慈航。许廷佐家族回馈故乡,造福桑梓,可以说是形同接力棒一样传了三代,跨越两世纪。在许志勤先生的心目中,祖父许廷佐先生无疑是上世纪二、三〇年代上海滩的传奇人物,因此他由衷的尊崇祖父。同样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热爱,许文贵先生和许志勤先生亦接力著这项的爱心事业。高龄的许文贵先生(前排右2)风尘仆仆的专程从香港来到定海,参加廷佐小学建校70周年庆(前排右1为长女许婉贞女士)。早在台湾于一九八七年开放对大陆探亲政策之前,自一九八五年起,许文贵先生先后五次捐款给廷佐小学
-
晋南西河祖源头,秦胜赵破随景溜。遂得豫际南阳苑,九世茂公封贤臣。自从五胡乱华起,家族逐步往南移。奔赴蒲田稳居处,后人聘用连邑首。肇族连城祖卓庠,莘莘嗣续蔓延致。八代德宣定平远,祖妣钟氏生两子。取名九郎次八郎,播迁五华讳文礼。裔孙遍布全广西,尚有四川寻根族。江西南康亦循例。溯自民国元年起。世代繁衍旺盛期,东向台湾延至美。西转滇昆越南域,南渡马印诸岛屿。北返拓展边陲际,家族纵横普天下。西河门第乃吾家。
-
最近在修筑淮江高速公路时,于淮安城东鄕孙徐村施工段,发现明代商人杨淮家族墓五座,除发掘出土陪葬品外,还有杨淮之妻周氏的墓志铭。该志为靑石正方形,边长〇·七一米,厚〇·一二米,竖书二十七行,计八三二字。小楷阴刻,志首刻有「眷晚生山阳吴承恩撰文,沭阳厚丘吴从正书丹幷篆盖」。撰文时间约在明嘉靖末年。吴承恩为《西游记》著作者,为约公元一五〇〇—一五八二年,即明弘治十三年—万历十年时期人。吴从正生卒无考,《沭阳县志》、《海州志》均未载。厚丘为沭阳旧称,沭阳明代人书
-
毅菴鄭先生諱培稢以宇行山束日照人以耕讀世其家民國二十年前復任縣立中學教員復至南亰應山束革命黨史稿脩纂之聘抗日軍興先生激於民族大義即參加抗戰行列供職於山束省政府曁第十戰區臨泉徐州兩指揮部任秘書省主席牟公請其講解詩經師友遇之勝利復赴南亰任國立中央圖書舘編輯三十八年初赤匪猖獗東南騷動辭職返青島任山束省府秘書赤焰日熾乃隨政府絜家来台執教於大甲桃園兩中學四十三年中央圖書舘在台恢復建制旋任編纂垂十餘年循例於五十八年退休仍兼中央圖書舘及故宮博物院顧問供諮詢六十年十月間...
-
安义 王业西宋豫章有四洪:朋、邹、炎、羽,皆黄山谷之甥也,俱能诗,而位不显。一九八五年春,内子获准去港会亲,携同治十年《安义县志》归。先读为快。凡一十八卷,含《艺文志》三卷,录诗一百五十六首,皆抄之。其中,收黄庭坚诗三首:《和王观复洪驹父谒陈无巳长句》、《往年宿瓜埠梦中得小诗录示师民》、《隐梅福处》;书五篇:与洪甥驹父(二篇),答三洪甥,与二洪甥,答洪甥驹父;铭四篇:清非斋铭为洪龟父作,壁阴斋铭为洪驹父作,照旷斋铭为洪玉父作,翛然斋铭为洪鸿父作;跋二:跋
-
本文係國立工業技術學院趙敎授「山東蓬萊趙氏由來」論文的一部分。近兩年編者亦頗留意於這一問題。據我所接觸的山東人士中,多係明永樂年間或淸初遷往。惟今年光復節,余遇一計程車司機陳先生煙台人,五十九歲據告其祖先相傳,係唐朝遷往,幼時知其父每年均須參加聯誼會,且有雲南同宗派代表前往云云。 謹識 十、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