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青田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千五百年前的靑田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35期  作者:葉家柏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家乡青田 历史沿革 青田的水碓 开辟石门洞 谢灵运

    我們的家鄕靑田,位於浙東丘陵地帶,境內群山起伏,溪流清澈明媚。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與唐朝詩人李太白遊歷靑田時,曾經留下這樣描述:一俯濯石潭下,仰看枝上猿;崖傾光難留,林深響易奔。」—謝靈運「咆哮七十灘,灘水相噴薄;松風和猿聲,搜索連洞壑。」—李白謝靈運是我國山水詩的鼻祖,他在劉宋年間(公元四二三年)任職永嘉太守,經常到靑田遊山玩水,並在石門洞建有別墅,也把許多卽興而作的詩篇刻在石門洞的崖壁上。三百年後唐朝詩人李太白,就是仰慕他的詩情畫意,特地由縉雲坐船,東下...

  • 文章尋根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1期  作者:韓黑芷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寻根 返乡探亲 台北青田家乡参访团 韩家大宅 家乡发展

    一九三九年我出生于中国大陆南京马鞍山,一九四七(民国三十六年)祖母仙逝返乡奔丧,时年仅八岁,那是我第一次返青田家乡,这是我开始有记忆,懂事以来知道我是浙江青田人,但完全不会讲青田话,也吃不惯正宗的家乡菜肴(炒米粉除外),但禀承了祖籍成为不折不扣正宗的青田人,开始有了家乡情结,为了思乡情切,我加入了梦寐已久台北青田同乡会,为在台的青田人服务,更为两岸的青田人互动付出。第一次返乡难免有陌生的感觉,当时的韩家大宅(青田宝幢街圣旨巷七号)可谓是金壁辉煌,因当时

  • 文章夏名誉理事长率桥社参访青田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7期  作者:馬國寶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九九桥社 参访青田 夏汉容 高市乡 家乡建设

    九月十二日,星期六,在丽水市参加桥牌赛事的台北「九九桥社」访问团一行三十二人,借休息时间,在领队夏汉容先生带领下来青田参访一天。参访团中,年龄最大的八十八岁,最小的三十四。除王英、甘蕃楮等五人是再次来青外,台湾「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硏究员、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陈三开先生等来自台湾各地,都是第一次访问青田,他们,其中有四位香港同胞是慕名随团来青的。陈海民副县长,县社办留建平副主任等在高市鄕亲切会晤了参访团行。就高市陈诚故居修缮情况;石门洞景区带建设

  • 文章詹海峰乡长集印闲话青田一书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7期  作者:梁方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詹海峰 闲话青田 古籍钩沉 节日遗风 家乡美味

    本会理事詹海峰乡长经常在本刊登载故乡忆旧文稿,总计已有数十万字,去年春节返乡利用闲暇之时,将这些七十、八十年代发表作品,集印单行本,名曰:「闲话青田」,已于今年七月间首发千册,因返台匆促,仅携返十余册,先行分赠台北同乡友好,不敷之数,当于不久运台后补送。「闲话青田」分八章:一、古蹟钩沉。二、佛道信奉。三、节日遗风。四、百业棱镜。五、艺事小窗。六、生活百趣。七、家乡美味。八、轶闻杂谈。内容包罗万象,是一册难得的乡土风情实录,可供史学家,民俗家参考资料,亦为

  • 文章靑田菜乾肉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37期  作者:碎唐 出版时间:1986-06-01
    关键字: 家乡美食 菜干肉 青田菜干肉 美味佳肴

    在故鄕吃菜干肉,也是春盡夏來,百花盛開之時。我鄕「醃」菜干肉,必在臘冬過年,因爲過年時,差不多的人家,都要將飼養經年的大肥猪宰來過年,在農業社會裏,養猪是一種家庭最經濟的副業,年頭只要花很少的代價可換來一隻猪仔,到了年底就是一隻大肥猪,同時飼猪食物,也不必花多少錢,家裏的剩菜剩飯及米糠等等,都是現成餵猪的好飼料。等到過年把猪宰後,大部份的肥肉熬成猪油,瘦一點的肉醃成醃肉,上肉拿來祭神、祭祖,這種祭肉,都必需煮熟的,故煮熟的肉很多,而煮熟的肉又不能放得太久...

  • 文章家乡子弟奖学金第十一次颁发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4期  作者:青田台联会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家乡子弟奖学金 青田同乡会 颁发仪式 获奖助学生名单 家乡教育

    情况。台北青田同乡会家乡子弟奖助学金获奖助学生名单

  • 文章家乡是我永远牵挂的地方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27期  作者:林雪瑞 出版时间:2016-06-01
    关键字: 旅台乡亲 鹤城镇 返乡探亲 青田县台联会 家乡投资 韩佐梁

    韩老特地带着韩治国、韩治民两个儿子,并邀请在荷兰的外甥夫妇及外甥女一起回青田老家探亲祭祖,让他的子孙后代不要忘记家乡,不要忘了根。韩老的爱国爱乡之情,十分令人感动。为了这次返乡,韩老外甥福临请他台湾懂英语的表哥韩治民作翻译,他再向公司请几天假,带着夫人与妹妹木兰到上海与韩老及两位表哥会面,一起回到家乡青田青田他的姨妈的儿子杨仲照一家,带他们去祭祖上坟,当他们看到墓碑刻着他父母名字,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接着,韩老还带着他们祭拜了上几代祖坟。但荷兰风俗不一,除

  • 文章獎學義舉 發揚光大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1期  作者:李和恆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青田同乡会 家乡子弟奖助学金发放仪式 家乡教育事业 获奖助学生名单 青田同乡

    吴珍儒及徐百胜等人捐款,指明此一用途,令人振奋。嗣后经组成专案小组,与青田县台联会共同研订出一套奖助学金实施办法,终于在一九九八年九月九日颁发了第一次奖助学金。(详《青田会刊》七十二期四十二页)。一晃十年过去了,这项嘉惠家乡子弟奖助学措施,并非五分钟热诚,也未中途夭折,仍能持久延续未停,特别値得一提的,今年第十次奖助学金,更增加了四倍之多名额,也就是故夏敬先生家属,故干乃声先生家属及徐超材乡长之赞助,各慨捐了十名奖助名额,使总名额达到四十名,义举愈办愈盛

  • 文章青田将军和青田教育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0期  作者:孫紅華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青田将军 青田教育 家乡教育事业 台北青田同乡会 青田县私立阜山初级中学

    青田的军政界前辈、要人在提携乡人时是有原则的,知识和才能不可或缺。可能正因为如此,青田将军对教育重要性的感受较深,他们认识到回报桑梓,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家乡办好教育,让家乡子弟有尽可能多点受教育机会。于是,朱光奎少将邀集乡人共建章旦小学。赵志垚中将「将十余年节俭所余,连同慈母七十寿诞所省下『筵席之费』,在东源置地起屋,创办东源小学(周恩来于一九三九年为建校题词『中华民族新希望』)」。叶以新少将也用为「父亲庆贺七十寿诞的礼金」在王巷买地

  • 文章最是温暖的青田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26期  作者:楊仲康 出版时间:2016-02-01
    关键字: 世界青田人大会 青田县台联会 三十周年大会 家乡见闻 青田市区

    对八十年代的我来说,大陆其实并不陌生,也去了几次,但每次都是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或名山大川的旅游景点,对浙南祖籍地青田,一直只是个令人好奇的地名,但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六日为参加世界青田人大会与青田台联三十大会,我终于回到青田,虽然我一句青田话都不会说,但这是父亲的故乡,也是出了良臣名将刘伯温(刘基)、陈诚的宝地,总是添了分亲切感。青田我来囉!刚到的头两天活动是当地之参访、座谈会,行程比较忙绿,直到那天开完青田台联会三十周年大会后,想趁下午空闲时间深入青田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