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的鱼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乡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期  作者:嚴漢楨  出版时间:1969-09-15
    关键字: 家乡 季节性的 故乡物产 思乡

    到台湾将近二十年了,吃的也确实不少,不论是鲯、鲳、红目鲢、鳜等,都尝过了,可是比起家鄕的,其鲜与嫩,不可以道里计,咸水的毕竟不如淡水。家鄕——圩塘,在长江之滨,长江的,有季节性的,有经常性的,眞是又肥又大,又鲜又嫩,每一念及,輙深神往。先谈季节性的:⒈鮠:又名鮠老鼠,状似鲨,又像剥皮老鼠,是淡水中的无鳞,在农历正月中出现,每尾重约三、四斤,味鲜美且细嫩,适合于红烧,实在好吃。⒉鲟:又名鎗头身有多长,头部的鎗亦有多长,每尾重

  • 文章盐之利在热河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8期  作者:馬真吾 出版时间:1966-12-31
    关键字: 热河 家乡特产

    库,务使公平合理,弊绝风淸,裕国便民。二、热河省东南两面临近渤海,由锦西兴城一带出海之黄花,大虾、螃蟹等海产品,由出海火车起运,两三个钟头,即可到达朝阳、凌源等地的炉灶上,既新鲜又便宜。然此仅及于交通便利的东南地区。如使省内住民都能食有,非发展省内区不可。省内如大滦河、大小凌河,老河、英金河、西喇木伦河,虽皆直达于海,然因缺乏人工培养,产并不太丰。将来计划建筑于各河川上灌漑及发电用之水坝完成,能够附带大量产亦未可知。在过去省内产量最大的湖泊,首推藏

  • 文章鲜咸皆宜的家乡海错——鳓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8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2003-06-30
    关键字: 家乡 海产 渔场

    居住在浙江沿海边的民众及海岛渔民,均对鳓颇为熟悉,并且十分喜爱品食,它是一种重要、著名美味海产,为现今筵席、宴会上一道时鲜佳馔,也是一种传统的经济价値较高的类。鳓身长宽,呈椭圆形,体侧扁薄,腹部更薄,个体较大,成一般长度在二二·五—三三米厘,最大的可达五〇—六〇米厘;体两侧及下方均为银白色;头小而侧扁,头后部略凸,口中等大,口裂几垂直。下颔较上颔略长,前端尖并突出,嘴斜向上翘,两颔、颚骨和舌上密布细小牙齿。鳃孔大,假鳃发达,鳃盖膜彼此分离,眼

  • 文章搂草头

    来源期刊:《浦東》 第44期  作者:郁曾祚 出版时间:1986-04-15
    关键字: 家乡特产 银鱼 金花菜 家乡菜

    很多吃的东西,从前「此物只是大陆有」,如今台湾也都有了。(不过由于气候和土质关系,往往味道难免略逊一筹。)但惟独本文要谈到的两种—「」和「草头」,台湾的市场上却还未之一见。先说「」,据笔者所知,这像铅笔粗细、长如手指的,乃是在下家鄕—的特产,也是「独」产。这种通体呈银白色,所以又名「银」。别看牠细细小小的,味道的鲜美,在类中,大槪只有「河豚」差可比拟!至于「草头」,那是我们家鄕的俗称(但也是「名副其实」,确是草之头。),其实就是「金花菜」。叶

  • 文章沈家门的饼与皮饺子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2期  作者:黃雲隆 出版时间:2004-02-28
    关键字: 沈家门 鱼皮饺子 家乡特产

    过去,每逢风暴天渔船摆洋的头一二天,你若走在沈家门街头巷间,常会听到从十多米远传来霹里啪啦的敲击声,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会感到诧异,这是干什么?必会走近驻足张望,原来是几个妇人坐在桌子旁,各手握一根木棍,朝着桌面在敲打什么东西。她们在敲「饼」,是居沈家门的闽人创造的一种家庭鲜美食品。「饼」,也叫「面」。它的制造过程是:选三四斤重的鲜鳗,去掉内脏、皮、骨刺,取出纯肉剁碎后,分成许多小团;用特制的长三十多厘米、三面圆、一面平、手柄翘起的小木棍,把一团团

  • 文章•摸虾•捉泥鳅

    来源期刊:《浦東》 第42期  作者:順南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家乡钓鱼 摸虾 捉泥鳅 泥鳅酿豆腐

    江南是鄕泽国,号称「米之鄕」,其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江南除大江小河之外,池塘也多得不可胜数,星罗棋布的散落各处。因此,您阁下如果有雅兴钓,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您只要一杆在手,在河边也好,在池塘边也罢,不出一上午,保证您满载而归。家鄕钓的钓杆,不若台湾的钓杆进步,有一节节可以分开来的分节杆,可有车轮线子的摔钩杆,据孩子们说最贵的是日本货钓杆,一根要新台币一万多元呢!家鄕的钓杆都是自己从竹园里选择竹节匀称,竹杆挺拔的早竹杆,用刀砍下来,用一只眼吊一吊眼线

  • 文章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鍾鍾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往事追忆 家乡回忆 乡土文学

    源隆店前面是一条溪,好几公尺宽,浅处的水不到半公尺、深的地方却有一公尺多。这条百多公尺长的溪,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两旁石岸,溪中的好几立方公尺的大石,都是藏的地方。为了方便,我们在岸边用两三尺的大石砌成一个小码头,码头下游的水浅,平时只有五六寸深,白天太阳一晒,水温也会提升。每当春夏之交,我们常见两条大在水中追逐。不久前面跑的母迅速排出黄色的卵,公立刻在它上面泻出白色的精子。这两条都有一两斤重,不是一年半载可以成长的种。我们只看看,不去捕捉

  • 文章由家鄕菜憶往惜今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37期  作者:毛吟薌 出版时间:1988-04-01
    关键字: 家乡菜 荠菜冬笋 发芽豆 鲨鱼羹 酱肉

    考究,而且他们都备有上好的高汤,据某杂志上报导,台北有家名江浙馆,一道龙凤翅,三年前的售价就已高达五、六千元之钜,如今怕要上万,原因是翅本身没有味道,靠依赖幕后无名英雄,「整只土鸡、上好的火腿、干贝」等珍贵的材料慢火煨出来的精华,再被吸入翅内,都还少不了放些味精,故此菜身价百倍,这道菜的代价几可供普通家庭一个月的伙食,普通人家一只鸡可能还要分几次来吃,火腿、干贝更是一年尝不到一次,但话又要说囘来了味精的神通再大,一锅淸水即使放再多的味精,也未必能烧出美味

  • 文章故乡的食物(油面)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5期  作者:趙夢蘭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家乡特产 莜面 油麦河捞 油麦鱼儿

    时,咱家鄕一般人还固守着那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老观念,那时的敎育也不像现在普及,因而女子读书的不甚多,家中如果有女孩儿长到十来岁稍懂事,第一件要学的就是搓「油面儿」了(儿合读ㄩ·ㄦ),再大一点才学做针线等。得名由来提起油面儿,不要说外面的人不懂,就是在外面长大的鄕亲们也不知道什么样才叫油面儿?其实所谓的油面儿,就是用手搓成的油面条儿,但是那种做法在别处没见过,似乎只有咱家鄕的妇女姐妹们才会做,我想,这也是因为家鄕有油面的缘故。油面的得名

  • 文章(家鄕風味)莧菜出世九樣鮮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16期  出版时间:1972-04-15
    关键字: 家乡风味 苋菜 樱桃 蚕豆子

    时与嫩豆腐同煮,别有风味。苋有红靑二种,红苋煮豆腐,色尤可餐。苋在江南为夏秋主要蔬菜,功能调整肠胃,导滞消炎,常食最有益,初生者尤鲜美。时 身扁色白,鳞大肉细,为中上品,久列贡珍。立夏前后,雌时怀卵溯江(长江)逆流而上,雄时随行,故长江下游此时均有时出现。鎭江焦山与象山之间,江面较狭,捕抓较易,(扳网,撒网,丝网均可捕获)此离水即死,仅焦山游客,可见甫经捕获之活时而购食之,其味鲜美,逈为他处所不及,在昔农业时代,有闲之雅人名士,专为吃食新鲜时而游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