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年共返回10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乡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4期  作者:楊玉恒  出版时间:2011-10-01
    关键字: 家乡 风俗 年集

    做生意的人家都要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期盼著来生意兴隆、事业兴旺发达。至此,虽然过完了,但是人们对过的回味还意犹未尽,一直到正月十五,吃过元宵、赏过花灯,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味才渐渐散去,人们才从安逸、懒散的氛围中慢慢醒过神来,各干其事,或出外务工,或下田耕作。家乡年,像是一种载体,传承者千百来流传下来的人文习俗;像是一条纽带,联系著亲邻之间的亲情,更是一段美妙的时光,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以调理心情的机会。家乡年,愿您永远弘扬光大,源远流长。

  • 文章懷家鄕、憶兒時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4期  作者:陳亞芳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家乡 儿时 上坆祭祖 过年 乡情

    我很光荣,承受了先母坚强而爱国的民族性格。我的祖籍虽为定海,因曾祖时代已迁上海,至品梅公祖父一代又去英国求学与经商,至父亲鎭汉公及冠时始重返沪滨定居。祖父仍在上海开陈益泰五金机器行,我出生已是民初四五了,惭愧的对故鄕的了解太少,就儿时的记忆略述一二于次。㈠因先母胡璧人太夫人系属定海桃花岛胡吉相擧人公之长女,我六个月大曾随母去桃花岛擧人第,那时不懂人事,后听奶妈常说,外公的门第很高,大门外立有旗杆和香斗。在先母以身作则,勤俭、克己厚人,敬老尊长的庭训下

  • 文章九十六返梅探亲见闻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陳欣華 出版时间:2008-02-16
    关键字: 2007年 返乡探亲 家乡见闻 家乡变化

    盛行宣扬孔教、学习中文,可谓中国文化、中国人在世界开始扬眉吐气,尤望两岸加强孔圣孝悌伦理教育,发扬「仁爱」精神,促进世界永久和平,为全人类造福。大陆开放至今各方面进步有目共睹,但是大陆人民生病看医生是普遍的痛,家乡一般人生了病进医院均总是忍了再忍,甚至有些人认为有了重病,只有等死一途。去(九十五)笔者之四弟、二弟都是由于患病总是不愿进医院,结果在七月及十二月间先后病逝。他们不过六十七岁及七十一岁。去十二月特别回梅送二弟一程,一到家三弟又在二弟病逝之次日

  • 文章人怀旧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李靜月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老年人怀旧 家乡父老 家乡儿歌 书信往来

    老人怀旧是人之常情,可使人再返到儿时的情景,也不失是一件人生乐事。安泽常来信给我,不忘家鄕父老,因而获得家鄕父老的尊重和敬慕。最近又提到咱村一大部份人名,有的早过世,都已忘记了,但重看姓名,又可回味一番。现仍在世的人某同学,在儿女家轮流吃饭,棉被、凳子、夜壶,也要由退休金三百元中扣除,也很悽惨。有女儿的老人,比只有男孩的要好些,女性细心体贴,是老人之幸福。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

  • 文章家乡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苗天庚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年俗 回忆 家乡 过年 习俗 春节

    中国几千传统过农历(亦称阴历或旧历),自民国建立后,为适应世界各国之统一历,则改用新历,(亦称阳历),并将旧历改为「春节」,但一般民间习俗,仍重视农历,对新历,亦仅流于形式而已,足证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非可轻易变迁。前之准备:笔者家鄕为豫北济源县,居民以务农为业,民风朴实,生活刻苦,但对过(农历)则相当重视,约自每十月起,即着手准备所需过衣食等事宜。在衣着方面:一般均购棉纱(俗称洋线),自己织布、送染、裁剪做成新衣,帽子:男戴

  • 文章杂谈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36期  作者:盛輔良 出版时间:1988-03-01
    关键字: 龙年 杂谈 童年 家乡 新春

    岁次戊辰,生肖属龙,对我们中国人来讲,都在满怀特殊的感情里迎接这祥龙献瑞的新。中国人崇龙,其原有自,因为我们自始即以龙的传人自诩——黄帝的子孙。传说中的黄帝是骑龙上天的。赛金花女士曾写过一本小说且被拍成电影,就是当极轰动的「龙种」故事;最近台湾被誉为是「亚洲四小龙」,繁荣发展的事蹟,也都由中国人创造所致。请看看我们中国人对龙狂热欢迎的程度:在去底之前,你知道只就此地台北市一地,有多少对适婚男女在赶着成亲?他们赶在前成亲的原因只有一个,是为了

  • 文章热河人的一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14期  作者:王化通  出版时间:1971-01-31
    关键字: 家乡习俗 新年 守岁 拜年 送家堂

    —守岁—大初一—拜—招待拜人—玩法—老人家拜—妇女拜—送家堂—破五—剪春—拜新—会茶—打春—尝解—办热閙—赛灯—閙元宵—打灯虎—散路灯—放燄火—跑黄河阵—吃巧妙饭—摸纸牌—上工酒—撤供—开市—出车—观音菩萨生月—扫墓—说书—天仓节—二月二—系五色丝与串龙尾—学生上学—开犂与动土—种地—三月三—望靑与跑靑—捞地与开苗—拔苗—春社酒—拴娃娃—跳墙—放风筝—编草帽—不倒翁与泥人—作酱—四月十八—午睡与贴晌饭—五月单五—扎叠胡卢—缝老虎枕与

  • 文章庆贺台北《温州会刋》十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4期  作者:區海  出版时间:1995-08-01
    关键字: 《温州会刊》 创刊十周年 家乡建设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橋架海峽·文化交流鄕情敦睦·同進昇平

  • 文章勞瘁一生的蘭姑——記李夫人于蘭谷女士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吊唁 童年往事 家乡景色 来台经历

    启灵,我眼看着一具桐棺,装裹着兰姑的遗体,进入灵车,心头更有说不出的一阵酸痛。我眼眶里噙着眼泪,登上一辆送殡的游览车,徐徐的驶出荣总,驶向海滨的「北海墓园」。我看到棺木缓缓地放入墓穴,覆蓋上水泥盖板,从此人天永隔,在茫茫的人寰中,再也看不到兰姑的身影。兰姑一生竟是这样迅捷而又简单的结束了么?!兰姑和我认识已有六十了,是我在台湾的亲友中,认识最早的一个,现在由于她的去世,使我有着太多的感触。想起了童时候的往事,想起了家鄕风土的景色;想到了两家浓厚的情谊

  • 文章枣、蝉、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5期  作者:彭利芸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家乡回忆 枣树 童年

    有两三棵木凌枣树(学名不详),在这树荫下度过了那欢乐的童。那时小孩读书,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所以常常三五成群的小玩伴集在一起「作怪」。当枣儿将要成熟时,看到树上红枣,红得发紫,令人垂涎三丈。但树高又有刺,不便爬上去摘,只有动「武」了,各拿一棵高粮竿,末端开叉夹棒,把看中的小枣扭绞下来,如此一棵棵的袭击,一家家的侵犯,直到心满意足为止。然后各人大展身手,看谁的最红,谁的最多。不过谁也不肯服输,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成品是杰作。这种早熟的枣儿,吃起来又脆又甜,眞

共100条记录 1/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