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客家习俗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梅縣地區客家山歌初探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0期  作者:李勤科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客家山歌 客家源流 客家习俗 旋律节拍

    分析起来以上所述的历史大槪是其渊源。据说,全世界的客家人有四、五千万之多,光是毛里求斯这样的小国就有二万多梅县人。客家人的生活很有特点:(1)妇女劳动。自永嘉以来,因战乱所迫不得不逃离他鄕,从黄河流域跋山涉水来到南方,靠的是一双大脚走路,所以客家妇女从来就反对缠脚。她们很能干,不仅操持家务养育儿女,还从事农田生产,男人们则一般不屑干这些活。(2)冒险开拓精神,在旧社会,曾流传过这样的口头禅:「客家人开州府(州府即商埠的别名),广州人旺州府,福建人住州府

  • 文章客家『围龙屋』之探讨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8期  作者:黎義本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围龙屋 建筑风格 客家习俗 源流探讨

    一、前言客家民族,分布在国内各省及海外等地,因为他们有至高无上的民族意识和团结精神,无论在国内外,都是聚居在一起。就以国内广东嘉应五属(梅县、平远、蕉岭、兴宁、五华)而言,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都是相同,是淸一色的客家人,俗称为客属。在海外,大部份是在东南亚一带(俗称南洋)。很多地区是客家人聚居在一起,当你走到那里,他们还是保持着客家的语言、风俗、习惯,没有走到国外的感觉。在台湾,很多地方也是淸一色的客家人居住在一起,所谓客家庄。此外,他们还有刻苦耐劳

  • 文章中秋客家山歌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中秋节 客家习俗 山歌节 文化活动 地方特色

    中秋佳节是客家人及华侨的汇集地,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市的客家山歌节。「山中山谷起山坡,山蛮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节,山上山下唱山歌」。这是客家人爱唱山歌的写照。「讲唱山歌过多,有山歌千万箩,因为那年发大水,五湖四海飘伢歌」。这首山歌说明了山歌的广泛流传。为什么客家人喜爱唱山歌呢?因为客家先民的祖居地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客家先民多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是一个高文化层次的民系,许多人谙熟诗词歌赋,必然对民系的民间歌谣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客家山歌起源于

  • 文章客屬名人南越王趙佗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3期  作者:林琅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赵佗 习俗 方言 客家先贤

    ,背谓之背囊(囊梁也)肾曰核,小儿之阴曰朘(子回切)手足冻曰僵,臀曰矢脗,腰际曰嫌,亦曰膁肾。开颐擘颔言呵欠,鬼崇曰拉台,不循理曰蛮。妇孺不畏人曰生豺,同姓相奸曰牛,嬾惰曰嬾尸,迷人妇女曰马骝精,钜富谓之万户,和尙曰禾上,曾孙曰塞子,媳曰心舅,子女最小者曰满子,自称曰吾,称人曰若,妾曰阿姆支,妻曰辅娘,牛肚曰百叶,火笼曰火窗。由上所引述中原和嘉应州及蕉岭县的方言,可知嘉应州的客家话仍保存了不少中原音韵,而现在广东省龙川县境内不少居民的祖先,是当时随赵佗南来

  • 文章客家人的饮食习俗和生产方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8期  作者:陳運棟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客家食物 客家服饰 客家生产方式 客家节日习俗

    餬口的。面类计分大面、面线、面饼等,大面即面条,用作汤面或炒面的原料,待客时常与米粉作为飨客的食物。面线较面条为细,一般习俗里作为「长生」的象征,「面线卵」是生日必具的物品。面饼包晒干而成,客家米粉的丝条较闽南的粗些,炒来吃特别觉得有一种韧中带脆的味道。冬粉是绿豆粉所含面包、烧饼及一切面作的糕饼。类似的食物还有米粉和冬粉;米粉是以古米磨成粉,压成细丝煮熟作,呈半透明,「冬粉肉员」是客家人飨客的一道名菜。代用食料或副食品中,以蕃薯粉、芋头、面类为最普遍。用

  • 文章客家源流及其播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黎耀新 出版时间:1970-04-01
    关键字: 客家 源流 南迁 客家语言 传统习俗

    的比例是六比一,因男人为谋生养家,大都离鄕他往。客家人因移殖区域内都是较贫瘠的土地,而他们繁殖很快,迫切需要耕地,所以与其他移民时起争执。他们常攻进别人的村庄,同时亦常被别村庄的人袭击,于是他们便建起寨门碉楼,晩上把自己锁在村里。这种环境使他们形成了一些特性,那就是家族观念浓厚,不过,今天客家与非客家的界线,正如村与村之间的纷争一样,早已消失了。四 客家传统习俗客家精神客家人的传统、习俗和方言,都有其历史渊源。他们的情歌在汉朝已流行,他们的语言是南北方

  • 文章客家人舞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舞狮 客家文化 历史习俗 客家精神

    舞狮,是客家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流行十分广泛。在客家人眼中,舞狮是驱邪逐恶,吉祥如意的象征;每有节日喜庆,必有舞狮娱乐助兴。舞狮时,只见那狮头伴随着富著大头佛面具的沙和尚和猴子面具的小鬼的逗戏下(俗称鬼弄狮),忽而跃高,忽而伏地,翻滚、搔腮、模仿真狮的动作狮头狮尾配合默契,浑如一体,栩栩如真。客家人舞狮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常见的狮子〝大咀狮〞、〝鸡公狮〞等,艺术表演则有群狮和仔狮。过去,玩舞狮的人大多有「狮会」,农暇由师傅教习拳脚武术,待到

  • 文章客家谚语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8期  作者:李祥  出版时间:2014-02-23
    关键字: 客家谚语 俗语 风土习俗

    客家谚语应该不能单称梅县谚语;盖讲客话者,应含盖蕉岭、兴宁等县市。笔者花多月的时间搜集,谨将家乡流传之客家谚语提供于后;务请乡贤诸公多多指教。女人心海底针,天下最毒女人心(最近发生的毒心的伯母邹〇〇以盐巴放进牛奶里毒死姪女可为一例,但千万不可一概而论,世上善良的妇女应占绝对多数,请妇女乡亲谅解,这祇是句谚语而已)。三个妇女家胜过一个烂风车。(风车为乡人绞谷用的器具,意指妇人讲话音太大)。女子无财便是德。(现在绝不可以这么说了)一日遭蛇咬,朝朝怕草绳。大难

  • 文章正月初七為何吃「七樣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客家 传统习俗 “七样菜” 传说

    客家人的祖先原在黄河流域,但仍保持着中原的古风,正月初七吃“七样菜”是其中之一。按照我国天干地支的算法,“正月初七,谓之人日”。相传这一天上苍创造了人,故古代初七不用刑。按梅州客家的风俗,初七是「神下天」,也是神仙下凡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要煮「七样菜」。是从葱、芹、薤、蒜、芫、豆腐、鱼等凑成,一锅煮,一碗装,全家吃。「七样菜」寓意深刻,内在关系,沉湎著深邃的民俗心态。其谐意分别为:“葱”,是以客家话“聪明”之“聪”为谐音,芹菜之“芹”,是“勤”字的谐音

  • 文章談客家人的宗祧繼承觀念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1期  作者:李上珍 出版时间:1997-02-15
    关键字: 客家文化 宗祧继承观念 风土习俗

    族人,此乃对〔血食〕观念的传承,发扬敦亲睦族的最佳表现,値得我客家鄕亲效法赞扬也。(编者注:春秋郑大夫良霄,字伯有,贪愎而多欲,子栒、驷带等攻之,霄死,死而为厉,先期示梦杀驷带及公孙段。带、段果如期卒,于是郑人大恐,常相惊曰:〔伯有至矣〕,辄皆走,不知所往。见左传鲁昭公七年传。今谓无事而相与惊恐曰相惊伯有。本此。)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